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金瓶梅》中,应伯爵是帮闲中的翘楚。他深刻掌握了西门庆的性格心理,懂得西门庆需要什么,他和西门庆相处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善于满足西门庆的虚荣心理,善于充实和调节西门庆空虚的生活。为了在西门庆身上获得利益,他能不顾尊严,自轻自贱。在帮嫖贴食方面,手段高超,技术纯熟。他也能帮助西门庆指明方向,拓展前途,解决实际问题,不止善于溜须拍马而已。他不是一个狠毒的角色,但却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相似文献   

2.
庞春梅心高气傲而又身份低下,身份与自我的矛盾构成了她在小说《金瓶梅》前文中的自尊敏感与泼辣凶悍;当其身份升高、地位稳定时,她关于身份的焦虑之情逐渐下降乃至消除,这是造成她在小说后文中性格转变的真正原因。这由此引出一个文学批评阐释的方法问题:应以文本符号本身携带的信息作为评判依据,在文本释义过程中,尊重符号文本自身的独立性是可取之策;符号文本的发送意图和接受者的解释固然重要,但是必须贴近符号信息文本的阐释才是最客观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在《金瓶梅》一书中,王婆只是一个小角色,但作者在她身上着墨前后计有十个回目之多,尤其在小说的前九回中,她的戏份颇大,而且她与书中主角之一潘金莲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在塑造潘金莲的形象时,王婆的形象也跃然纸上。王婆无疑是《金瓶梅》群丑之中的重要一丑。讨论这一形象,可以加深对作品批判社会现实的思想主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塑造了众多婢女形象,根据她们的言行及与主人的关系可分为谄媚型、乖巧型、不识时务型、为虎作伥型、有限抗争型等。她们的性格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如自身社会地位的低下、经济上对主人的依附性、封建文化的影响、社会主要矛盾的制约等。此外,婢女形象在小说中还有着较为重要的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5.
武大郎作为《金瓶梅词话》中一个极其次要的人物很少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就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小人物身上,却无处不显示着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从蝼蚁形象到搬运工形象以至于最后的变色龙形象,武大郎的多面人格和人性的蜕变一览无余,男权至上和好面子的武大郎最终从一个懦弱怕事、任劳任怨的老实人蜕变为圆滑世故、面子至上的变色龙。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注重突出人物个性,排除色调单一,塑造出一批活生生的具有复杂性格的女性形象。如果说《红楼梦》长于描写各种贵族女性的气质,善于把贵族女性置身于生活琐事或礼仪寿宴的场面中,去写她们举止适宜,谈笑得体的性格特色的话,那么,《金瓶梅》则长于刻画各种下层女性的性格,善于把下层女性放到争风夺宠,互相倾轧中,去写她们尖酸放纵,下流粗俗的野性。一《金瓶梅》善于结合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既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又写其性格的复杂性。在现实生活中,人的个性往往同生活一样是多方面的,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无疑…  相似文献   

7.
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突破了古代小说以男性形象描写为主的倾向,以中国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为背景,描写了城市生活中的女性世界,塑造了典型丰满的女性形象,与以前的小说相比,在女性形象的关注上,体现了作者创作意识的改变,表现出相当程度的理性化特征,是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移植《水浒传》里集中写武松的那一段故事,然后把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敷衍铺张开来。但是,由于该书不再是以武松为主角,也无意表现其英雄本色,所以,在情节安排上,大量压缩、删减原书中武松的英雄事迹,有意淡化他在读者心目中的高大光辉形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就有了看似细微实为重大的改变,即明显地对武松加以"矮化"。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中,西门庆一共有一妻五妾,其中孙雪娥是位居第四的妻妾。按理说她的地位应该不算太低,至少会受到下人的尊敬,可在书中却看到了一个地位及其低下卑微甚至连丫鬟都敢欺负的弱者形象。任何人都不愿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孙雪娥亦是如此,于是她奋起反抗,努力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但奈何她生在封建社会,这种反抗很快被封建伦理与等级制度打压下去。最终,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和冷酷的环境迫使她一步步地走向自缢而亡的悲惨结局。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不仅是一部小说 ,它其实还向人们展示了丰富的伦理世界。它的伦理世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通过西门庆以及其他人物的社会生活、经济行为这个“经线”的描写 ,反映了明代中晚期新兴商人以及社会各阶层所特有的经济伦理世界 ;其二是通过金、瓶、梅以及其他女性的家庭生活、性的行为这个“纬线”的描写 ,展示了明代中晚期广大妇女在婚姻关系和两性关系上所特有的道德伦理世界。我们既要看到其历史进步性 ,也要批判其封建糟粕  相似文献   

11.
床在《金瓶梅》中不仅是实用具,而且具有象征意义。床笫之间的缠绵,折射出了明代中叶时期的民风民俗,反映了明中叶时期纵情放达的社会风尚,而床笫之间的温存又是西门庆施展计谋、获得财富的一个渠道,床上的情色则是其醉生梦死、行贿纳贿、卖官鬻爵的手段。僭越床具,则是以西门庆为代表的新型商人向社会等级制度发起的挑战。看似简单、干净的床具,在《金瓶梅》中显得不简单、不干净。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的"被"字句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尽分析《金瓶梅》的“被”字句的用法特点。从语法结构来看 ,其“被 +Np +V +O1 +O2 ”、“被 +Np +主谓短语”、“被 +Np1 +Np2 ”是《金瓶梅》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 ;从语义结构看 ,“被”表示原因也是《金瓶梅》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浅谈《金瓶梅》女性人物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以世俗女性为描写主体 ,反映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作品以明代后期现实为背景 ,在世俗家庭环境和场面中刻画女性人物 ,在婚姻家庭矛盾纠葛中表现女性人物的自我意识 ,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使女性人物塑造达到新水平 ,开创了中国古代小说女性人物刻画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AABB式词的发展,作者认为,以这种方式构成的词古已有之。文章重点探讨了《金瓶梅词话》中AABB式词中语素A和B的语义、语义限制、语义特点和AABB式词的语法功能和特点,认为从历史发展来看,《金瓶梅》中的AABB式词的语义限制比以前的AABB式词有所放宽,其构成方式也比以前显得多样化。正是这种变化,促使了近代AABB式词的快速发展,也为AABB式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历代遭禁的根本原因,并非仅仅因为其中少量男女床笫呈欢的秽亵描写,而是因为整部小说对于真实中国社会情势的暴露式呈现,以及某种程度上构成的对正统官方主流价值观念的颠覆。具体而论,一是对于盛行于官场的潜规则操作的生动具体描写,由此解构了统治阶层一贯掌控道德话语权的神圣优越感;二是对于盛行于民间乃至官衙的江湖化的混世描写,揭开了天子治下黎民苍生仕农兵商各个阶层真实秩序的紊乱与昏暗,大大动摇了皇权体制的统治自信;三是真实呈现了无论底层小民抑或上层高官,伴随出入体制内外不同,则相应自然变换使用不同价值的话语体系,目的只为无论是借助体制还是忽视体制,最终只要能够谋获一己之私利,而遑顾是否真正奉行体制内的正统道德准则,由此造就了全体社会成员的知行二分直至道德虚伪。历代最高统治者对于《金瓶梅》暴露式文本所呈现出来的事实上已经弥漫于整个国度的以上三点社会症候心存焦虑但又徒唤无奈,只能采取国家行政手段对载有这些症候的文本予以禁毁并阻止其继续传播,以防止其造成更大或更进一步的思想混乱而不利于其统治。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词话》以西门庆家庭为描写中心,除了宅邸的男女主人公外,亦有大量笔墨描写了下层婢女的日常生活。她们处于被侮辱被凌辱的地位,本是值得同情的对象,但不可理解的是,《金瓶梅词话》的作者非但不同情她们,反而站在道德的高度对她们进行种种的谴责,被侮辱者成为被谴责者。其中秋菊的形象最为典型,其所受侮辱在众多婢女中最为严酷,而作者对其谴责又最为严厉,这实际上是作者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深层意识在作品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词话》"闲笔"技法的大量运用,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在写作技法上的突破。兰陵笑笑生通过利用"闲笔"技法,塑造人物性格,点缀故事环境,铺陈故事情节,调节叙事节奏,彰显了"闲笔"对人物描写的细腻处理。"闲笔"技法的创造性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表明《金瓶梅词话》已经具备了现代小说书写的雏形,对促进古代小说技法向近现代小说技法的演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对明清小说创作的影响是明显而普遍的。长期以来,由于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大陆学术界对佛教抱有很深的偏见,认为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对明清小说创作的影响是消极的、有害的。因果报应思想对《金瓶梅词话》同样有着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的安排以及对人物形象的评价等诸多方面。总体上来说,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对《金瓶梅词话》的影响是积极的。与性描写一样,因果报应思想是《金瓶梅词话》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当正视它,并予以合理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由张竹坡评点的《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即张评本),其版本较多。区分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总论《金瓶梅寓意说》末尾多出一段227字的大连本、梨花本、张藏本;二是总论中缺《凡例》《第一奇书非淫书论》两篇、且较为早期的版本为吉大本、首图本等;三是各回中未刊入回前评的苹华堂本、在兹堂本、康熙乙亥本(或称无牌记本)、皋鹤草堂本、梨花本、首图本也无回前评。文中主要对比大连本、苹华堂本,并参考其它各版本的正文、批语,以及一些特例,分析比较各本的差异。梨花本与大连本同版(或是翻刻),批语最多;张藏本、吉大本、首图本(与吉大本同版)、苹华堂本其正文和批语极为相近;在兹堂本、康熙乙亥本、皋鹤草堂本,不仅与苹华堂本同版,还有补板或补刻的情况。大连本与苹华堂本,错误都较多,且有各自独出的正文和批语。据此可以判断,大连本与苹华堂本之间,没有承传关系,且都非张竹坡的初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