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监察制度,就是国家对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检举、惩戒的制度,实质是国家的一种管理制度。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一大特色,其历史之悠久,体制之完备,影响之深远,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是很罕见的,是我们祖先为人类创造的一笔宝贵财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和研究中国监察制度史,了解历史上封建统治阶级是如何重视监察制度建设,如何充分利用监察制度这个工具为自己的统治服务;总结各个历史时期监察制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特点、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曾盛行过三种土地制度,即井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这三种土地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一般认为,所谓“井田制度”有两种含义:一是田地的形式。当时的田地上一般都有着齐整的沟渠和道路,大片的耕地被划成许多方块,每个方块大致为一百亩,称人“一田”,由一人耕种。田与田之间,什沟修路,既是水利,又是田界,也便于行走。这些方块的界划,放眼看去,很像“井”字的形状,所以称为“井田”;二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当时的田地归全室所有。贵族们将其中的大部分分…  相似文献   

3.
沈大明 《社会科学》2006,(7):139-145
中国古代司法的证据主要分为七种,但存在证据制度上的先天不足,表现在与西方重神判的宗教传统不同,中国审判重人判,重视口供与刑讯逼供的采用等。与西方法律相比较,中国古代的证据制度内容比较简单,加上证据采集手段的简单粗糙,官员注重自由心证,导致刑讯逼供频繁,冤假错案时有发生,证据制度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发挥得并不充分。  相似文献   

4.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深入剖析研究历史上的土地制度,是理解历史、认识历史、阐释历史的基础,更是理解、认识、阐释文化血脉、文明基因、制度体系,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因此,它始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秀传统与鲜明特征。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诞生之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的探讨为核心,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研究成果丰硕,成就巨大,在国际史学界独树一帜,广受关注,允称中国风格、气派与气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材料的发现和出土资料的增加,加之跨学科方法的运用以及视野的拓展等,史学界对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认识愈加细腻与深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怎样在传承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作出与新时代相匹配的创新性成就,进而为科学地揭示中国历史发展道路、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历史的深处"去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决定了我们"等重要论述,推进历史学方面的学术体系建设,我们认为,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与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应是一个不可缺席的选项。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约请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臧知非教授、...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史学哲学的形成、发展和特点方光华中国古代史学从史官制度中产生,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但古代史学哲学的形成,则是由孔子修《春秋》开端的。孔子认为历史是人群活动的陈迹("其事则齐桓晋文"),而史学则是史家主体意识在.历史记述中的体现("其义则丘窃取...  相似文献   

6.
卜宪群在 1999年 12月 2 4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 ,古代官僚制度是古代历史上国家行政管理的方式之一。它实行集权式的政治统治 ,官吏直接受权于君主 ,整个统治机构具有等级隶属、职责明确、分工细密等特点。在这样的古代国家中 ,官僚的行政管理控制着全社会。各种诏书律令的颁布 ,行政文书的运转 ,使官僚制度得以发挥其功能。古代官僚制度还反映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官僚制度下的各级官僚本身虽然不是一个阶级 ,但他们附属于国家机器 ,是一定社会形态下国家机器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本身具有强烈的阶级属性。官僚制的设官分职、运…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由人殉到俑葬的丧葬制度变迁,是由野蛮到文明的初始演进。这一丧葬制度变迁的主要历史诱因在于:(1)英明君主等领袖式人物的理念改善和行为改进;(2)弱势阶层的集体行动推动;(3)生产力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4)国家安全和制度竞争的发展需要。由此可以得出下述有关发展转型的重要启示:(1)制度安排的发展价值非常重大;(2)制度优化变迁的趋向是更加人性化;(3)制度变迁模式决定成本-收益差异;(4)国力竞争和国家安全需要制度保障。全球化背景下的制度优劣和制度竞争,对国强国弱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发展中国家应将制度现代化置于一切发展序列的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8.
略论中国古代令的发展及其特点李玉生令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定和认可的重要法律形式之一,它与律及其他法律形式一起构成古代完整的法律体系,是古代法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令在古代法中的地位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目前国内法律史学界一直未对令予以足够的重视与...  相似文献   

9.
根据可考的材料,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起源于周代。它设立的基本目的,是为了防止国家官吏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失德失职,而导致国家政权败亡。周公曾告诫周成王要:“继今立政,其勿以检人,其推吉上,用励相我国家”;“其勿误于庶狱”;“庶狱庶慎”,“知之有毛心,灼见之有俊心,……立政,任人(行政官员)、准夫(司法官员)、牧(民政官员)作三事。”①周公的这几句话是讲于还政成王之时,其大意是:今后治理国家,不应用好险小人,而应用有德之土,来保佑我nl的国家。具体方法是,国主不应把自己的精力用于具体的国家事务,而应让国家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制度保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杰 《学术探索》2011,(6):78-83
制度文明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匡正君王失误的朝议谏诤制度、择优防腐的选官制度、抑制官吏勾结营私的回避制度、纠弹官吏紊失的监察制度、奖勤罚懒的考绩制度、厚俸养廉制度等六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这些制度对当时廉政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存在法学并且曾达到较高的水准,但又体现出法哲学由盛而衰、律学不断发展并几度繁荣的特点,这与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专制主义及大一统政权对司法的实用性需求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法学这一发展特点,促成了古代法制的成熟与完善,也导致了明清以后法制的僵化,但同时对于古代司法的准确、公正及司法效率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离婚制度,是男子专权的离婚制度;离婚是丈夫的特权、是建筑在男女不平等原则上的,妻子毫无离婚权利。被出的妻子不敢对丈夫有半点反抗。女子如果遇到不适意的婚姻,只能容忍!慨叹!啜泣!即使是相爱而结婚的,后来如不合意、也同样不能反抗。《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被欺骗被遗弃的妇女在自思、自怨、自悼、自恨中,还希望他的丈夫万一的反省,但结果只好“亦已焉哉”。 离婚最早称“绝婚”,《左传》“杞桓公来朝,始朝公也;且请绝叔姬而无绝婚,公许  相似文献   

13.
为政不廉,贪污腐败,从根本上说,产生于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私有制社会。贪污腐败是中国封建官僚体制的必然产物。但是,在封建社会,“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乃皇帝一人之家天下。贪污受贿,都是侵吞皇帝的私有财产,都会危及皇家的江山基业,因此,历代王朝,都采取种种措施,提倡廉政,惩治贪官。在绵延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古代官僚体制逐渐形成了反腐保廉的一整套措施,成为涉及思想教育、运行机制、法律制度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维系着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说:“在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曾长期存在着土地国有与私有并存的状态,虽然土地所有权国有的制度始终未被彻底打破,但以土地为核心的物权法律关系仍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了实现与发展.土地所有权向私有方向发展虽起起伏伏,但从未间断,并最终形成了更加明晰的土地私有权制度,构筑起了具有中国封建社会特色的以土地为核心的物权保护体系.在土地所有权国有与私有的长期斗争中,法律最终从注重土地所有权的确认转向了更加注重对土地使用收益权利的保护,并最终孕育和完善了封建社会的物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1、“大同”和“小康”反映了什么? 被学者津津乐道的《礼记·礼运》篇所谓“大道之行也”的“大同”社会和“三代之英”的“小康”社会,究竟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历史事实呢?我们就从这个问题的讨论开始。 《礼运》篇以孔丘第子言偃和孔丘的问答形式说:“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孔丘说他虽然没有亲自生活在“大道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中国古代公法的范畴,肯定了中国古代公法的存在,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公法产生的背景,归纳出中国古代公法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很早就有城市的雏形,然而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与限制,新中国成立前根本谈不上城镇化发展,只是少数城市的畸形繁荣。按照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动力的不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化发展大致分为五个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表现出六大特点:城镇化发展波浪起伏,城镇化发展落后于世界水平,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早期以中小城市为主,城镇化发展以政府推动为动力,城镇化发展区域不平衡。运用相关模型预测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古代丧服制度形成和确立的过程进行了探讨和论述。文章认为我国古代以《仪礼·丧服》为代表的系统、严整的丧服制度,大约形成于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 之后。当是周人在原始丧服习俗的简单内容上,逐步增添,注入“尊尊”、“贵贵” 的内容,经长期损益、修正,至春秋末期才基本上形成比较周密的丧服制度,并由孔子及其弟子将此一制度著于竹帛,编定为《仪礼·丧服》。《仪礼·丧服》的编定成书即是丧服制度确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国家的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国家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必须通过各种媒介传达自己的意志。在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的古代国家,主要是以书面文字——文书的形式传达自己的意志。这些文书就是古代的公文。我国《周易·系辞》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决。”这里所说的“书契”就是文字,“百官”就是国家机关官员。可见,公文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阶级和国家是公文产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社会绵延几千年,为了巩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使文武官员尽忠职守,我国古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所属官吏的监督工作。古代御史监察制度是整个官吏制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从战国开始创立,两汉大力发展,使之从国家行政系统独立出来,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