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拥有的形式,家族在企业慈善捐赠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研究了家族涉入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情感财富(传承意愿,包括企业主的交班意愿和子女的接班意愿)对这种影响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家族所有权比例、家族成员进入董事会和家族控制持续时间对企业慈善捐赠有显著正向影响,子女接班意愿对家族涉入与慈善捐赠间的正相关关系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相比企业主的交班意愿,子女接班意愿对慈善捐赠的影响更大。研究表明家族涉入赋予的权力和保存社会情感财富的内在驱动力促使家族企业积极参与慈善捐赠。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民营经济的主要组织方式是家族式的产权与控制权结构;在西方发达国家,家族经营的企业也仍然是一种普遍而重要的企业组织形态之一。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家族企业生存繁衍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刘军 《经营管理者》2009,(18):78-78
中国的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在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还是在刺激消费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民营企业普遍采取的家族管理模式却被主流经济学视为日渐衰弱的组织形式,并且最终要被职业经理人控制,以委托-代理机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所取代。但是基于中国现有家族企业的现状、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发达的现实,中国的民营企业陷入了一种管理上的困难局面。本文就将结合现阶段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对于家族企业制度存在的可能性、必要性做出分析,试图证明家族企业制度对于中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正>虽然社会上对家族企业的批评总是多于表扬,但我国家族企业现阶段不宜盲目向现代企业转变。家族企业是指以家族为单位,具有企业所有权或企业法人财产的控制权,并且直接或间接掌握着企业经营权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是世界范围内企业存在的主要形式之一,全球有65%至80%的私人企业为家族企业,在《财富》杂志“500强”企业中有175家为家族所控制。即使在美国,家族企业也是经济的主导力量,家族  相似文献   

5.
正家族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数量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家族企业为职业经理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不同的家族企业中,因权力结构、文化差异、企业主(老板)本人观念的不同,对职业经理人的期望值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即使辛苦寻觅的职业经理人在各专业方面的表现都符合企业需求,在企业主看来代理风险依然存在,毕竟职业经理人是在外招揽的,不象家族成员那样对企业有高度的使命感,故此对职业经理人的信任与授权  相似文献   

6.
<正> 一项研究表明,美国90%的企业是家族企业,英国70%的企业是家族企业,欧洲43%的企业是家族企业,而在68%的欧洲企业中,主要行政人员是来自操控家族的委派。根据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的抽样调查表明,中国民营企业家族化也相当普遍:已婚企业主的配偶50.5%在本企业做管理工作,9.8%负责购销;  相似文献   

7.
肖宵  李青  但筱宁  蔡东凝 《管理学报》2023,(10):1448-1456
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考察家族企业女性企业主对企业OFDI战略的影响,提出女性企业主在OFDI中的突出表现主要得益于其对家族资源和企业资源的充分运用。基于中国沪深上市家族企业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家族企业主为女性时,企业OFDI水平更高;家族财务资源、企业董事会海外背景与董事会女性占比,均正向调节女性家族企业主与企业OFDI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家族企业迅速发展,占据民营企业的绝大多数,且家族控制程度较高,在我国家族企业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并适当吸收了企业的外部文化。如何清楚地了解家族企业所面临公司治理问题,并有效提高家族企业的治理效果对我国家族企业显得及其重要,本文主要从家族企业所面临的制度环境,人才瓶颈,及其管理决策和企业的职责划分方面入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以知识为基础资源的经济发展大背景下,民营企业愈加重视知识管理,尤其是对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研究发现,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进行隐性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基于家族管理模式,能够及时高效地在企业内部导入并传递隐性知识,进而获得非家族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实际应用中,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实践需要整个家族企业员工的齐心协力,以实现个人隐性知识的共用,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企业治理机制的好坏以及治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和发展。而民营企业绝大多数以家族企业形式存在,这些家族企业在创造社会财富、增加政府税收、吸纳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发展中却面临着如产权模糊,股权结构不合理,家族企业公司内部制约机制软化,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度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研究家族企业的治理问题,对于促进家族企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家族企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发展中,应该明确产权的分配,避免家族企业之间的纠纷,规范内部制约机制,避免人才资源流失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大资源,可以说对人的管理就是现代管理的中心任务。在民营企业有一种观念得到普遍认同,那就是企业和组织的发展与前进都依赖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我国在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有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家族偏向性。这影响了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开发与使用等方面出现了问题。本文分析了家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来,刘永好之女接任新希望六和集团董事长,民营企业传承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6%,其中85.4%是家族企业,而家族企业一代创始人的平均年龄已达52岁,在未来五到十年里,民企特别是家族企业将普遍面临交班、传承问题.然而,有数据显示,第一代到第二代接班的平均成功率为40%,第二代传到第三代企业还在持续经营的平均只有4%.因此,能否顺利实现传承已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突破“富不过三代”怪圈、实现基业长青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生校  王华锋  娄玉华 《管理学报》2004,1(2):152-155,172
在对绍兴市45家民营企业接班人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绍兴)民营企业接班模式的因素.研究发现,企业的规模、企业家的文化程度、家族的控股比例、企业的背景等因素与民营企业接班模式的选择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的"接班"都是采用"父传子、子传孙"的方式,而由此催生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当时的发展需要。但是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业务的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家族企业传统的治理模式中的管理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冗员、裙带关系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家族企业的变革强烈地呼唤着企业管理创新,强烈地呼唤着建立现代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体制的逐步形成与完善,民营企业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变化、发展在于交易费用的节约。家族企业中家族身份与家族关系使得企业不仅节约了内部的治理戍本,而且减少了外部市场的交易成本。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企业治理中会产生管理成本增加、代理成本上升、产权界定成本增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家族企业持续成功经营的挑战与应对方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 ,我国许多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代理问题 ,相比之下 ,以家族企业为代表的一大批民营企业在产权明晰、处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方面却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生命力 ,因而家族企业在面对成长壮大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时 ,应有多种应对方案 ,不应只是考虑通过改制或引入代理机制就放弃家族的经营模式。对此 ,本文以信息系统作为工具 ,通过对家族企业在成长壮大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成功与失败的分析和诊断 ,构造出了3个模型 ,并由此剖析了成长壮大的家族企业采用家族经营模式取得持续经营成功与构建信息系统的关系 ,以及家族企业构建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家族企业与诚信文化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企业是通过一种血缘和地缘关系来维持企业运作的组织,它更多地运用非正式规则来管理企业。在这种组织里,企业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靠个人威望来推行。因此,相对正式组织来说,家族式企业是一种较松散的、不稳定的非正式组织。以家族企业为主要组织形式的中国私营经济是在特定的社会伦理、文化传统、国家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从现实的经济形态来看,家族控股企业仍是世界最普遍的企业形态,提升一个家族企业的诚信文化,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职业经理人泛家族化管理是我国家族企业实现治理转型的关键。本文基于组织身份理论认为泛家族化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家族身份泛化和家族成员对家族身份控制的冲突和矛盾,通过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实证结果表明:企业主家族主义观念较强、家族股东涉入程度较高以及具有传承意愿的家族企业具有较强家族身份控制需求,导致在经营上表现较低的泛家族化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正式组织制度有利于提高泛家族化程度,同时正式组织制度的完善也减弱了核心家族身份维持、企业所有权家族身份的控制与延续对泛家族化的负向效应。研究结果厘清了家族企业中阻碍实现职业经理人泛家族化管理的家族身份因素,揭示了家族身份色彩越浓厚,其越难以打破原有家族边界进行泛家族化管理,对我国家族企业制定治理转型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何轩  张信勇 《管理评论》2015,(3):113-121
家族企业是典型的企业家控制型企业,企业家的决策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绩效,因此家族企业主集权的负面效应一直是家族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障碍。文章以与委托代理活动共存于企业中的另一种交易活动——影响活动作为切入点,研究发现在家族企业中影响活动并不像现有研究认为的那样只存在负面影响,反而是显著提高了企业绩效,而组织文化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调节作用。影响活动正面效应的发现对于决策机制尚未正式化的家族企业很有意义,研究结论对影响成本理论的发展和家族企业研究都具拓展性作用,同时也是一次本土化研究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家族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一种主流企业形式,无论在发展生产力、扩大劳动就业方面,还是在促进地区经济繁荣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却比较低。主要原因还是企业有意或无意间忽略了加强员工管理的问题。因此,要实现我国家族企业的繁荣发展,就必须对当前我过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方面。一、家族企业人才管理的具体现状美国学者克林·盖尔西克认为"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到8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