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林小缀     
唐诗的重出、互见、误入现象,极为严重;唐宋时代又有伪托的风气,出现了许多伪诗。这些,都给我们整理、研究唐诗,带来极大的困难。笔者读唐诗时,偶有一得,随手剳录,缀成这篇文字,敬请同好者指谬。(一)刘禹锡诗误入杜牧集李錞《李希声诗话》有“唐诗一诗传为两人例”条,指出:  相似文献   

2.
被后人称为“三李”的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写下了大量的梦幻诗。他们以梦幻作为经常性的题材在诗歌中加以多角度的表现 ,以此烘托复杂繁沓的心境 ,表达幽深缅邈之情。“三李”梦幻诗的艺术特色既有相同点 ,但又有不同点 ,可谓同中见异 ,异中见同  相似文献   

3.
宋人蔡居厚说"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可见,宋初白居易诗歌影响之巨,这其中尤以李昉、李至为甚。二李无论思想观念还是情趣爱好都极为推崇白居易,使其诗作追慕白居易而成为宋初白体诗的代表与旗手,以至于王禹偁称其诗为"须知文集里,全似白公诗"。二李及其白体诗作的影响颇为"悖论"。一方面,二李艺术修养并不高,其白体诗作放大了白居易诗歌的不足,存在明显的模拟印迹等,这使其人其诗在宋初白体诗人群体中并不出色。另一方面,他们又以崇高的政治地位影响时代审美风尚并成为宋初白体诗首兴的直接推手,从而在宋诗演进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河岳英灵集》遴选李颀诗十四首,序列上卷第八位。以品评观之,殷璠在选本中重点论析李颀的诗歌内容、艺术成就。同时,又摘句品评、叹惋李颀生平的不幸,兼与其他诗人比较。以遴选诗篇观之,其内容包括寄赠送答诗什、怀人伤时诗章等,突出了李颀诗“发调既清”“玄理最长”等特点。以遴选诗什体裁观之,选本体现了李颀以古体为主的特点。殷璠选评李颀诗,其不仅具有存录诗章意义,亦有考订篇目、资证辨疑价值。最值得关注的是其文学史意义,不仅体现在对李颀诗内容特征的认识上,也体现在李颀诗艺术价值的发掘层面。此外,殷璠选评李颀诗,亦具有接受批评史、文化史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白王昌龄同是盛唐著名诗人,都主要活动在开元天宝年间,(王昌龄略长于李白),晚年又都有贬谪之行,李病死,王被害,结局都很凄凉。他们在政治上都不得意,在诗坛上却都享有盛名:李白有“诗仙”之称,王昌龄有“诗家夫子”(一作“诗家天子”)之誉。在七言绝句的创作上,两人超群逸论,不相上下,被后人并推为“七绝圣手”。如明焦竑《诗评》云:“龙标、陇西,真七绝当家;足称联壁”。王世贞《艺苑卮言》也说:“七言绝句,王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这些评语,都是将两人相提并论、一样推崇的。  相似文献   

6.
朝鲜诗家李瀷对杜甫的诗歌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论析,包括对杜诗的细读,如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八哀诗》中《赠司空王公思礼》、《故司徒李公光弼》、《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等诗,虽存在主观臆断现象,但新见叠出.李潩还对杜诗的词语进行了考释、辨析,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见解.李瀷更以比较批评法论杜诗,把杜甫与李白、韩愈、屈原等诗人作对比,在比较中见杜诗风神.这些解构,呈现出非常鲜明的特点:李瀷在各家注杜的前提下,充分肯定了正确的释义,大胆纠正了许多前人注杜的纰漏、错误;李瀷更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用实证的方法考究杜诗,提出了注释杜诗的方法——“以杜释杜”.李瀷的杜诗研究是世界范围内杜甫研究的有益补充和丰富,颇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朝鲜诗家李(氵翼)对杜甫的诗歌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论析,包括对杜诗的细读,如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八哀诗》中《赠司空王公思礼》、《故司徒李公光弼》、《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等诗,虽存在主观臆断现象,但新见叠出。李(氵翼)还对杜诗的词语进行了考释、辨析,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见解。李(氵翼)更以比较批评法论杜诗,把杜甫与李白、韩愈、屈原等诗人作对比,在比较中见杜诗风神。这些解构,呈现出非常鲜明的特点:李(氵翼)在各家注杜的前提下,充分肯定了正确的释义,大胆纠正了许多前人注杜的纰漏、错误;李(氵翼)更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用实证的方法考究杜诗,提出了注释杜诗的方法——"以杜释杜"。李(氵翼)的杜诗研究是世界范围内杜甫研究的有益补充和丰富,颇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贺、李商隐分别是中、晚唐时期两位个性非常鲜明的诗人。历代评论家对二李诗歌的比较研究并不少见。本文试图探讨的,是二李独特诗风形成的主观因素。它的客观依据是:二李首先是“主情”的诗人,他们的诗以表现内心世界为契机,尤其重视主观色彩,心灵之象喻多,感情之色泽浓,较全面地体现了诗人的心态;二李都有着悲剧性的人生遭遇,有着遭“排摈毁斥”而一生不得意的相似命运,  相似文献   

9.
罗伯特·李·弗罗斯特是拥有读者最多的美国现代诗人,他的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诗的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入手,联系罗伯特·李·弗罗斯特(Robert·Lee·Forst)的诗学现,探讨他的诗歌在题材的选择、主题的确立、声韵格律等方面的鲜明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10.
<正> 这首诗是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寄给他的朋友李儋和元锡的。诗写得明白如话,但果对诗人的仕历和交游不甚了了,也会产生一些误解。例如有的选本说:“李儋,字元锡。”这就误把两个人当作一个人了。李儋,字幼遐,曾任监察御史。元锡,字君贶,曾任衢、苏、宣、福等州判史和福建观察使。  相似文献   

11.
南朝学者颜延之和沈约都曾注释过阮籍的《咏怀诗》,《文选》收录《咏怀》十七首,李善为这组诗作注时,即以颜、沈旧注为基础而稍加补充。按照《文选注》对采用旧注的体例规定,《咏怀》十七首每句文下按颜、沈、李的顺序出注,颜注不题注家,沈注题沈曰,李注题善曰,三家注文条序井然,各不相混。宋人合并李善注和五臣注时,误将不署名注当作善注,在这些注文前都补题善曰。这个错误直接导致了后世对《咏怀诗》颜注面貌的认识混乱。  相似文献   

12.
李觏一生作诗300多首,虽然不以诗名世,但其诗魂亦颇耐人寻味。透过李觏感时论世、论史品文、赠友送别、借景抒情、旅居交游、即事咏怀、托物言理等不同题材的诗,可见李觏诗中内蕴着由现实主义精神、理性批判精神、历史担当精神构成的诗魂。李觏的诗魂对于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蔡镇楚专著《诗话学》和论文《唐人诗格与宋诗话之比较》谓李淑《诗苑类格》、李邯郸《诗格》是两种不同的唐代诗格著作;《中国历代的话选》谓《诗苑类格》佚文仅《诗人玉屑》录存三条。本文针对这些错误说法提出:(一)李淑《诗苑类格》和李邯郸《诗格》是宋代著作;(二)它们是同一著作;(三)《诗苑类格》佚文还为《类说》、《记纂渊海》、《事文类聚》、《困学纪闻》、《小学绀珠》、《南溪笔录群贤诗话》、《诗林广记》等录存,除去重复,计得八条;每条佚文除有文字校理外,对出处、原作者等问题也作了考察、说明。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史料记载,薛涛与同时代著名诗人有酬赠唱和者,除元稹外,集中可见尚有白居易、刘禹锡、王建、杜牧、雍陶以及显宦兼诗人的武元衡、段文昌、李德裕等。(武、段、李另章论述,)当然,与其他著名诗人的唱和之作还有不少,仅就蜀人费著《笺纸潜》记述便有廿十人之多,只可惜都亡佚了。 其中,白居易《赠薛涛》一诗,颇堪玩味,其诗《白氏长庆集》不载,诗见计有功《唐  相似文献   

15.
郁贤皓先生的大作《唐刺史考》(江苏古籍出版社 ,1 986)是当代最重要的唐史研究著作之一。从总体上看 ,本书考校精当 ,内容完备 ,嘉惠学林 ,功德无量 ,诚是当代唐史研究工作者的案头必备之书。不过 ,正如金无足赤、白璧微瑕 ,本书也存在着偶有考证不当之处。如本书卷一三九《江南东道·苏州·李谅》条下云 :“牛僧孺有《李苏州遗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奉呈梦得乐天》 ;刘禹锡有《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并指李谅。”(P1 686)  按 :关于李苏州赠牛僧孺太湖石事 ,除了牛僧孺、刘禹锡有诗纪之外 ,白居易也有《奉和牛相公…  相似文献   

16.
李觏的时事诗具有强烈的战斗性,是他的社会政治呐喊的重要部分。在他的时事诗里,他关心时政民瘼,为人民疾苦奔走呼号,拥护社会政治改革,鼓吹富国强兵的主张,并以切肤之痛,抨击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李觏的时事诗是李觏诗中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17.
对明代文学家、戏曲家李开先的研究,近年来正日渐为学术界所重视。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作家不在其作品中阐述自己的思想和经历,却又很少有人象李开先这样,在他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孜孜于追忆过去或表述衷肠。其全部创作的总体(戏曲、诗、文、散曲),可视为一部“李开先回忆与随感录”。因此,考证清楚李开先的生平事迹,对研究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对正确论定李开先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上的地位,都是至为紧要的。  相似文献   

18.
悖论就是表面上荒谬而实则是一种真实的陈述。新批评理论的核心人物克林斯&#183;布鲁克斯曾指出,诗歌语言是悖论的语言。如果没有那些对立与冲突的语言存在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这些好诗。通过解读爱伦&#183;坡的名诗《安娜贝尔&#183;李》,我们发现诗中天使、星月和爱情这三方面潜藏着悖论意象,这些悖论因素赋予该诗曲婉复杂的意蕴和丰富的联想空间,进而加深了其诗性美。  相似文献   

19.
李金发是中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曾以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轰动,被称之为"诗怪".李金发从创作方法、艺术表现形式、创作题材、人生道路等四个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因而形成他诗歌之"怪".李金发第一个运用象征派手法从事诗歌创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奠定其诗作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郭老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谈到元稹的《杜君(甫)墓系铭》时说:“这样抑李而扬杜,差不多成为封建时代士大夫阶层的定论。……其实无论李也好,杜也好,他们的‘光焰’在今天都不那么灿烂了。用公平的眼光来看,李的‘摆去拘束’的乐府歌诗,比起杜的‘属于律切’的长篇排律来,要更有诗味,更接近于群众,更有生命一些。就是杜甫的好诗,也不属于他苦心惨淡地搞出来的排律。然而出乎意外的是解放以来的某些研究者却依然为元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