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关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争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论被认为是哲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存在相互抵牾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学界对实践本体论又有不同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主张以"实践"去理解人及其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构成一种可称之为实践论的世界观.问题在于马克思哲学能否回避本体论?如果不能回避,那么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确立之后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确实存在哲学本体论.它既不是物质哲学本体论,也不是实践哲学本体论,更不是社会生产关系——实践本体论,而是劳动哲学本体论.这一本体论思想散见于马克思的哲学文献及政治经济学文献中.为了厘清这一本体论中的本体——劳动,马克思前无古人地揭示了劳动的原型性质、历史性质、属人性质、基础性质、预设性质和受动性质.这些性质的揭示有赖于对主观—客观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哲学分析框架的批判,马克思所主张和运用的是主体—客体及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哲学分析框架.汉娜·阿伦特以谬解“消灭劳动”提法的方式攻击马克思的劳动哲学本体论,但其思想混乱在马克思原生态的强劲思想逻辑面前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有两种大相径庭的观点:其一,认为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本体论借以立论的那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进而提出了理解现实的人和人与现实生活世界关系的新的世界观,对此有“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生存论转向”等观点;其二,认为本体论是一切哲学的根基与核心,马克思哲学并未超越“本体论”,而是开创了本体论的新视阈,对此有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等观点。就后者而言,对马克思哲学在何种意义上建立起自我本体论存在着相互抵牾的认识,部分学者认为仅把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或核心界定为实践还不够,实践是一个过程,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实践过程本体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走进当代的追问与理解马克思哲学本性以及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紧密相连.在"重新理解马克思"学术研究现象背后,哲学研究中存在着将马克思哲学视域"整体性"强行分割的现状.为此必须追问三个问题:马克思哲学的视域是整个世界还是人的世界?物质本体论与实践观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到底如何理解?"物质本体论"者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视域是整个世界,"物质本体论"没有否认实践观.从实践理解与强调的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内含干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面向人的生活的世界观,这才是马克思哲学视域"整体性"的合理理解.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 ,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中 ,从物质本体论到实践本体论再到存在论这一进程 ,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当代进展。但马克思哲学研究在今天的主题是 ,如何走出同一性的本体论研究 ,走向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但对此有着大相径庭的解释,主要有如下观点:一种观点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实践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在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后者认为本体论思维模式并不能真正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之后仍存有未尽问题:马克思哲学有无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在何种意义上终结了"哲学"?  相似文献   

7.
李键 《学术论坛》2007,1(1):5-8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性不是体现在实践本体论或实践唯物主义上,而是体现在其哲学视域、逻辑起点、哲学基础以及由此形成的实践观立场上。由于实践本体论和实践唯物主义对马克思实践观的诠释的不到位和不彻底性,影响了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和基础地位的确立。因此,要彰显马克思哲学的本性,不仅要从物质本体论立场转变到实践观立场上来,而且还要对实践本体论和实践唯物主义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对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以前的本体论)价值特征的分析,对于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的实质的探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可能性以及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的当代意义的相关研究等,人们的理解仍然有分歧.回顾、总结和反思近年来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关系的研究成果,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此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实践生成本体论:马克思本体论思想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本体论概念的三种含义及其得失 ;接着从多方面入手 ,论证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既不是物质本体论 ,也不是实践本体论 ,而是感性实践生成本体论 ,这种本体论是一种开放性的、建构性的、过程性的、中介性的、感性的、动态性的本体论 ;这样的本体论是马克思哲学发生划时代变革的根本所在 ,它使马克思哲学成为一种崭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宫敬才 《河北学刊》2012,32(5):16-23
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确实存在哲学本体论。它既不是物质哲学本体论,也不是实践哲学本体论,更不是社会生产关系——实践本体论,而是劳动哲学本体论。这一本体论思想散见于马克思的哲学文献及政治经济学文献中。为了厘清这一本体论中的本体——劳动,马克思前无古人地揭示了劳动的原型性质、历史性质、属人性质、基础性质、预设性质和受动性质。这些性质的揭示有赖于对主观—客观及二者之间关系的哲学分析框架的批判,马克思所主张和运用的是主体—客体及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哲学分析框架。汉娜·阿伦特以谬解"消灭劳动"提法的方式攻击马克思的劳动哲学本体论,但其思想混乱在马克思原生态的强劲思想逻辑面前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与其在哲学上所实现的视域转换密不可分。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不是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而是置身于世界之中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就是现实的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存的感性世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转向实现了一场彻底的本体论革命,马克思哲学既不是物质本体论也不是实践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并不存在二者之间的纠缠。以自然先在性为前提和物质本体论为根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无法体现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就在于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读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何中华的"人的存在的现象学"解读无疑代表了这种最新进展.人的存在被马克思作为现象学进行运思,我们只有学习马克思的这种运思方式才能真正抓住马克思哲学的精髓.但是这种解读却无法解释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思想上的一致性.在何中华看来,恩格斯无疑代表着物质本体论,但如果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学术上背道而驰,他们绝不会有长迭40年之久的亲密无间的合作,这也正是实践本体论与马恩关系的悖论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一“实践论转向”对本体论问题的遗忘一般认为 ,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 ,是从传统哲学的“本体论”转向了“实践论”。这种概括在学术界一度曾被指认为“实践论转向”。似乎人们总是习惯于抓住马克思哲学中的这一根基性范畴 ,即“实践” ,来以此寻求、确认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质。比如人们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辩证法” ,“实践的思维方式”等。人们所以把马克思哲学视为“实践论转向” ,大致出于以下三种考虑 :第一 ,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作为新哲学的基本理论范畴 ,因而超越了本体论。人们所以把马克思哲学称为“实践论”…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践是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中介 ,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和基础。马克思确认实践是人类世界的本体 ,同时确认实践是人的生存的本体。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即生存论的本体论 ,把人的存在本身作为追求的目标 ,开辟了一条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斯大林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自然本体论 ,遮蔽了实践的本体论意义和人的主体性。卢卡奇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面貌 ,但把自然本体论作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前提和基础。 2 0世纪的历史运动凸现了实践本体论的内在价值和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本性以及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成为"重新理解马克思"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当前哲学研究中被悬置掉的马克思哲学视域的讨论。应当重新在学界深入讨论三个问题:马克思哲学的视域是整个世界还是人的世界,物质本体论与实践观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到底如何理解?"物质本体论"者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视域是整个世界,"物质本体论"没有否认实践观。从实践理解与强调的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内含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面向人的生活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及其哲学信仰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在突破传统唯物主义的实体宇宙本体论的科学主义路向的同时,亦超越了传统唯心主义纯粹先验性的神秘主义路向,从实践本体论的路向上开辟了一条从现实到未来、由实践到理想的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信仰性的全新的哲学本体论,当代人的生存实践尤其缺失这种哲学智慧的引领,故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及其现实意义也就不言自明了。  相似文献   

17.
实践:一个过渡性范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在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根本的分歧在于:究竟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实践本体论哲学;有的学者认为实践哲学是一种超越性哲学,超越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有的学者只承认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反对实践本体论,实践超越论。意见纷纭。笔者认为,我们不可夸大实践概念在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作用,它只是马克思实现哲学研究视野转换的过渡性范畴,也就是说马克思是通过实践概念,使哲学研究视野真正实现了从抽象精神领域到具体历史领域,在对社会历史的具体分析中,发现了唯物史观,创…  相似文献   

18.
从实践本体化到本体实践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刚 《东岳论丛》2003,24(6):62-65
正是对本体论内涵的不同理解,导致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不同理解。"实践本体论"实际上是把实践"本体化",还停留在传统"实体本体论"的水平,仍然是一种绝对化的理性"独断";而新兴起的"生存论"的理解,则是把本体"实践化",关注本体论承诺的"指向性",才真正揭示出了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真实意蕴。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通过对传统理论人学的系统批判,变革了以往认识人、解释人的逻辑与方法,开创了实践人学的新领域,推动了人学研究的革命.其人学革命具体可表述为"理论人学"向"实践人学"的范式转变,跳出了先验预设的形上实体陷阱,完成了实践哲学路向的本体论,也即感性生活的实践生成本体论.因此,揭示马克思人学道路的转向,对于真正厘清马克思的人学观,准确把握马克思实践生成本体论的基本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方学者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对本体论研究近年来对国内理论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学说的影响下,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也开始折入本体论思考的方向。检视一下已发表的论文就会发现,对马克思的本体论学说大致上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理解模式:一是物质本体论,二是物质一实践本体论,三是实践本体论,四是社会存在本体论。本文不打算对上述各种理解模式来阐明自己的见解,只是就上述各种理解模式共同忽视的问题——马克思本体论学说的演化作一探讨。这方面的探讨正是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本体论学说的实质的先决条件之一。人所共知的一个事实是:马克思很少提到“本体论”这一概念,但这决不等于说,马克思的哲学没有本体论的基础。诚如奎恩指出的:任何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本体论承诺”。马克思的哲学当然也并不是例外。马克思的本体论学说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自我意识本体论、情欲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生产劳动本体论和社会存在本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