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7年12月下旬,北京市西城区再次认证10家"家庭艺术馆".从2005年9月开始,被认证的"家庭艺术馆"已达35家.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民间手工艺制作者和艺术品收藏家从街巷胡同步人大家的视线.这些"剪纸"‘‘面塑…‘鬃人"制作、"蛋雕""堆绫"等技艺的传承者,用他们对工艺制作的执着坚守着对艺术的热爱.  相似文献   

2.
明世德堂百回本<西游记>,与之前的同类作品相比,不论是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说,都堪称是集大成之作.其写定者的艺术创新是全方位的,这一点从孙悟空、猪八戒两个形象的艺术演进即可一目了然.这两个形象的美学意义是在对前此形象的改造过程中逐步获得的,如果说对孙悟空进行的是"净化"处理,那么,对猪八戒则是不折不扣的"丑化",无论是"净化"还是"丑化",都显示了百回本写定者非凡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3.
刘杰 《南都学坛》2013,33(3):42-44
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以高度综合化的艺术形态包含了"仪式学"考量所需的种种元素,其本身就是仪式的载体,其表演过程就是仪式的展现过程。在"仪式学"的研究视阈中,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的主体构成要素舞蹈和音乐可以转换为"行为"与"音声"的概念,这种转换拓展了对民间歌舞艺术的文化视角观察。以"仪式学"的研究视角切入对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的观察和研究,不仅是对豫西南民间歌舞艺术研究思维的新探索,而且有利于从更加深广的学术视角挖掘地域性民间歌舞艺术的文化内涵,从不同的角度给予音乐学研究以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是一部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长篇巨著。作品主人公之一的孙悟空,其身上反映出浓厚的宗教意识。一、从孙悟空的斗争中,反映出来的佛教教义"法识"观,孙悟空身上反映出来的佛教思想。二、孙悟空皈依是不彻底的,在其身上还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与佛教思想相背的,却与明代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相统一。孙悟空的形象体现了人、动物、神魔、宗教四个特点的结合,他是一个宗教的战斗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5.
《新天地》2007,(7)
豫西农民梁金牛被人誉为"民间萨马兰奇"。他从一个普通农民到享誉乡间的"单臂神投手",从11元举办一场比赛再到组织起73支篮球队捉对厮杀,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身上,体现了一个山乡农民的体育情怀——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说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民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文学及美学范畴的民间具有底层性、驳杂性、包容性,在莫言小说艺术价值生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莫言小说中的民间社会呈现出浓厚的狂欢化以及魔幻色彩,民间大众在野性思维的指引下消解了主流文化形态的规约,原始自由的生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张扬。民间之所以能够成为莫言小说艺术的内核,与莫言的乡村生活经验、乡愁乌托邦召唤以及新时期以来的社会文化思潮密不可分。莫言对民间的重视带给读者独特的艺术节奏感,促进了继承与发展走向民间传统、反抗西方文化霸权,以及从文化现象上对"边缘境域"进行"中心化凸显"。  相似文献   

7.
民间美术是滋养华夏民族文化艺术的母体艺术,应是当前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设民间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也是适应时代潮流的需求。针对美术专业和非美术专业学生,民间美术教学都应注重学生的创意训练,由传统的"教"学转化为"悟"学、"乐"学,让学生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感受创造的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8.
民间美术是中国文化的母体艺术,是民族精神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民间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但其对于我们发展自己的民族性艺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于两者的界定也是相对的,两者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从民间美术的民族性中挖掘艺术的世界性,也从艺术的世界性中寻求民间美术的民族性,最终形成民间美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羽军 《新少年》2012,(5):16-17
新版《西游记》正在热播,著名武打演员吴樾塑造了全新形象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个孙悟空幽默、现代。吴樾的出色演技受到广泛的赞誉。而在生活中,吴樾的成长是与母亲分不开的,正如吴樾说的,没有妈妈,就没有他这个"孙悟空"。1976年4月,我出生在河北张家口市一个普通的家庭。从我懂事时起,就觉得  相似文献   

10.
"翻山铰子"是继承了巴人音乐文化特色的民间乐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结合笔者亲身情感体验,从文化渊源、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等方面对"翻山铰子"进行论述,并对"翻山铰子"的基本特点予以简要论述。为弘扬处于濒危局面的古老艺术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在少数民族艺术的画廊中,藏族民间歌舞是最具"原生态"观念的表演形式,展示了民族艺术形态由简约到繁复、由单一趋向多元的发展历程,启迪着我们对人类艺术发展历程的深入思考。通过对藏族民间歌舞"则柔"表现形态的分析,可从多元文化的深刻背景审视青藏高原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2.
民间音乐在世世代代传承过程中,凝结了我国历代人民的集体智慧,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不断积累、沉淀、筛选形成的艺术结晶.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充分发挥民间音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河北平山传统民间音乐"渔家乐"艺术特点的总结和分析,论述了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在河北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中从花果山到灵山的故事情节,虽由西天取经的题旨决定,但也由作者的艺术匠心所致。作者可能汲取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桃花源记》、《水浒传》等前代文学作品的营养,从而成功地创造出花果山——孙悟空的自由家园这一理想境界。花果山是嫁接了多种文学因素而构成的一个独特的存在。孙悟空后来却离弃了花果山,走向了灵山,其人生追求的历程,生动地体现出儒释道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西游记》中,花果山和孙悟空的形象最富有中华文化的意蕴。  相似文献   

14.
"翻山铰子"是继承了巴人音乐文化特色的民间乐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结合笔者亲身情感体验,从文化渊源、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等方面对"翻山铰子"进行论述,并对"翻山铰子"的基本特点予以简要论述.为弘扬处于濒危局面的古老艺术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艺术的美感效应,决定于艺术的审美形象.研究孙悟空形象的美感效应,必须从孙悟空这一特定艺术形象出发. 一《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天地孕育的一只灵猴,具有非常鲜明的猴的形态特征.他不仅长的尖嘴猴腮,火眼金睛,圈盘腿,红屁股,长尾巴,有着猴子逼真的外形;而且最爱跳跃翻腾,抓耳挠腮,爬树攀枝,采花摘果,表现出猴子的动物本能;他还那么无拘无束,嘴馋好吃,顽劣任性,乖觉机灵,处处显露  相似文献   

16.
比较《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水浒传》中宋江的结局,可从中看出孙悟空也和宋江一样是个被招安者,只不过一个显露一个隐蔽罢了。孙悟空的招安是潜在的,而且是时隐时现的,在招安的态度、方式、结果、影响等方面都与宋江的招安有很大的不同,但二者仍属异途同归。  相似文献   

17.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是生长在土地上的最接地气、最生态化的语言艺术.民间歌谣反映的是当地民众的真切情感,具有质朴、自然、清朗、真实等特点.基于艺术人类学的民间歌谣考察,就是在"音乐人事"中做"田野",将所涉及的场合、情景也纳入民间歌谣的考察内容之一,从而理解民间歌谣的思想与行为.  相似文献   

18.
唐僧、孙悟空是《西游记》中塑造得最生动感人的行善者形象,都具有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行善思想。唐僧广施仁慈,注重劝善;孙悟空嫉恶如仇,注重惩恶。通过对他俩行善思想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主旨、艺术构思,以及他俩在行善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对于当今的行善事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民间的创新艺术,常州铜雕作品无论从艺术到思想,从内容到形式,从实用到科学,都有一种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价值,而它们均出自农民之手,来自民间大众,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当前非遗工作得到广泛认同,在挖掘、扶植、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学艺术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常州铜雕这一创新艺术,珍视民间艺术宝库中的这一奇葩。  相似文献   

20.
"芝麻开门"的绵绵回响——论中国的"识宝"故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识宝"故事是一个在我国民间经时历岁、流传数千年而不衰的故事类型,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点.它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意识形态,巧妙地运用、调动多种艺术手段,烘托情节,深化主题,展示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