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具有分层作用,因而成为一种资源。在城市中,距离决定着获得教育资源的机会,因此,教育引发人们的迁居,使具有共同教育需要的人聚集居住,加速特定居住区的空间流动与重组,从而丰富了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维持了居住空间的稳定,同时教育资源的优劣也使居住区的价值发生了变化,导致不同阶层群体的居住分异。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品 《社科纵横》2010,25(6):87-89
空间研究成为近几年城市社会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通过对城市社会学空间知识史的回顾与总结,整理出空间理论的核心基础,使之呈现出社会学的学科属性,同时认清空间转向的作用和影响,确定未来空间研究的方向和任务,对于城市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品 《社会工作》2011,(3):75-78
城市空间包括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经济空间,教育在这三种城市空间的建构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教育塑造特殊的地理空间并牵引地理空间拓展;教育创造了独特的居住空间并加剧空间分异;教育生产了商业空间和产业空间.从教育的视野解读城市空间的变迁是研究城市空间变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品 《社会工作》2011,(6):75-78
城市空间包括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经济空间,教育在这三种城市空间的建构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教育塑造特殊的地理空间并牵引地理空间拓展;教育创造了独特的居住空间并加剧空间分异;教育生产了商业空间和产业空间。从教育的视野解读城市空间的变迁是研究城市空间变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唐启国 《创新》2009,3(2):94-95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巨系统,由自然结构、空间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等诸多因素构成。其中,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功能组织结构的基础结构。人类的一切活动均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尽管不同城市的功能结构不一样,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但都要落实在特定的空间地域,城市空间地域是城市一切活动的载体。同时,特定地域空间结构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对城市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制约性。因此,城市空间结构一直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盛毅 《创新》2014,8(6):30-34
承接产业转移支撑城市扩张,已经成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跨越发展的主要手段。国内外城市生态空间的配置已经从单一绿化进入到多生态要素统筹布局阶段,但在具体做法上,更多地依赖于一些成功的经验。西部地区城市的生态空间配置,其内在动力与发达国家和东部发达城市差异很大,需要根据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定位生态功能,通过适当超前的规划管制生态空间,并在实施中通过建设新区科学布局生态空间、因地制宜在老城区嵌入生态功能来优化生态空间,同时通过对生态空间布局经验值的优化,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黎仕明 《社科纵横》2009,24(11):99-101
随着清代政府向边疆地区的不断拓展与经济贸易的发展,甘肃城市获得了一定发展:城市数量增长,密度上升;城市空间分布更趋均衡。同时,由于自然地理、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偏集予黄河一线以东的局面仍然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8.
张雪筠 《社会工作》2008,(10):48-50
作为城市人经济社会活动的物质载体与结果,城市空间在城市化过程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与重组。既有面积上的拓展,也有结构上的分化与极化,而从密度而言,还存在着空间拥挤的现象。目前,我国快速的城市化中,城市空间正经历着拓展、分化等变化,并对城市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创造一个结构合理,空间安全和谐的城市空间是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了城镇空间扩张的过程,传统城市和地域空间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这种城市郊区的无序扩张带来了交通堵塞、社会不公平、生态和城市文化丧失等问题,这极大地促进了针对城市空间扩张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本文对这些理论进行简要评介,并对这些理论提出以下思考:各种理论均强调政府对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干预性,实现对市场失灵的矫正;不仅具有理论的创新性,更具有一种政策效应和可操作性;关注人的尺度,强调场所及社区特性、区域重要性;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但替代传统的郊区化模式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大举扩张伴随着城市空间的快速生产,但传统的城市空间生产忽视伦理性因素,使城市空间排除了"人"的因素,失去了活力的根基,不利于城市化本质的实现。将伦理性因素纳入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之中,对于探索符合活力要求的空间生产方式,进而更好地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与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上广  王春兰 《社会》2006,26(6):117-117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当前中国大城市居住空间正呈现重构与分异的演变趋势。本文以上海为例,首先,分析了上海商品住宅的空间分异格局及成因;其次,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上海居住空间分异的态势;然后,探讨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效应;最后,对当前中国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重构的演变态势进行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黄晓春 《社会》2010,30(4):1-31
本文试图从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之间互动机制的角度,对中国政府改革进程中信息技术促进基层公共部门革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主义和“同志”空间:都市生活的另类欲望地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伟 《社会》2009,29(4):79-106
基于对在成都市同性恋社区中桑拿、酒吧和健身房等“同志”商业性场所的民族志研究,本文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的视角,探讨了在目前中国都市消费革命的推动下,作为新的“差异空间”的“同志”空间的生产和发展。笔者认为,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的兴起,使传统上属于私人领域的同性恋问题被置于属于公共范畴的市场经济之中,并赢得了新的社会合法性。虽然仍然面临诸多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压制,但“同志”人群公共空间的拓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消费革命所带来的“解放”和“自由”。这些商业性场所是“同志”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社区的活动,同志人群在性、语言、兴趣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彼此认同,构成了后来“同志运动”得以发展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城乡一体化与产业空间优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在空间扩展上最大的进步,是快速打破了原来计划经济主导的城乡二元结构,通过制度的力量、政策的引导、产业的推动,将城市的主城区、郊区以及郊县纳入到空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之中。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共进,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使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都走上土地、资源节约之路。  相似文献   

15.
As an issue in Chinese urban development, handling urban risk generalization invites reflection on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internal development of the immediate or potential risks entailed in rapid urbanization across the globe. As part of research on nation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China has reached a consensus on managing urban risks. A study of spatial theory indicates that urban risk generalization in China is essentially a structural issue arising from an immature system of generalized benefits in urban space rights and interests along with an unbalanced spatial structure, functional disarray and ecological disruption arising from inequitable and unbalanced urban spatial development, readjustment and renovation. As an innovative form of modern urban public management with its target shifting from the pursuit of material things to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spatial management enlists actors including government, business, society and citizens to seek a “community of shared spatial interests” with a rational structure, effective functions and an optimized environment at the level of spatial production and interest distribution. We need innovation in the spatial structures, drivers and mechanisms of urban public management and cultural ecology to realize their institutionalization, synthesis and reordering, strategically forestalling and resolving urbanization risks and realizing a spatial governance vision of the scientific, fair and sustainable allocation, growth and renovation of urban space in the risk era.  相似文献   

16.
对信息时代教育技术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振宇 《学术交流》2004,(3):168-171
21世纪是中国基础教育彻底变革的时代,也是世界范围内教育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中国实施的课程改革正经受着教育技术的强烈冲击和影响。因此,改革的视野和立意应该从"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有机结合的角度,全方位探讨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用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引领课程改革实践,赋予教育技术以信息时代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处于建构城市意义、城市秩序的关键期。城市是一个空间有机 体,是人类文明要素的空间化有机聚集;城市意义是城市有机体的伦理纽带,一个没 有意义归属的城市将充满风险、冲突频发。在建构城市物质形态的同时,使城市整合 为一个有秩序的意义共同体,是实现城市可持续繁荣的内在要求。重构城市空间,从 城市物性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的整合性与互动性出发,建构合理的“空间—伦 理生态”,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现实路径;以社区、社会组织等为载体,合理推进 以意义为纽带的集体行动,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伦理选择。

关键词: 城市本性?城市意义?城市秩序?空间生产?城市正义

Rapidly urbanizing China is at a critical perio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meaning and order. The city as an organic compound of space represent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in space of the elements of civilization, while its meaning provides the ethical ties that link these elements to form an organic whole. A city without a locus of meaning will be buffeted by risks and confrontations.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urban prosperity requir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ity as an ordered community of meaning at the same time as its physical forms take shape. An important practical path to achieving this aim is restructuring city space in a rational “spatial‐ethical ecology” based on integrity and interaction of physical,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urban space, by means of collective action knitted together by meaning and carried out by communities and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化建设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高校在管理上也日渐采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管理效率,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信息化建设也一直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点。结合多年的成果转化经验,针对目前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的成果转化信息化平台建设解决方案,以期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处于建构城市意义、城市秩序的关键期。城市是一个空间有机体,是人类文明要素的空间化有机聚集;城市意义是城市有机体的伦理纽带,一个没有意义归属的城市将充满风险、冲突频发。在建构城市物质形态的同时,使城市整合为一个有秩序的意义共同体,是实现城市可持续繁荣的内在要求。重构城市空间,从城市物性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的整合性与互动性出发,建构合理的“空间—伦理生态”,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现实路径;以社区、社会组织等为载体,合理推进以意义为纽带的集体行动,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20.
集合种群与城市贫民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培建 《社会》2007,27(4):68-68
集合种群是空间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集合种群理论是上个世纪下半叶兴起的一门重要的生态学理论。本文认为该理论对于研究城市贫民窟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并对将集合种群研究方法用于城市贫民窟调查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利用北京市2006年所列的1978年到2005年的人口数据,将外来常住人口数量与常住人口数量的比值作为p值的近似值,采用Levins模型进行了拟合。拟合的结果显示了这种近似计算的合理性,同时还得到了侵占参数m和灭绝参数e,这样,就可以利用Levins模型对城市贫民窟居民的扩张进行分析、预测,因而这项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另外,本文还提供了在城市贫民窟研究中集合种群水平上的似Allee效应a的一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