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袁宏道的性情的自适,由于其禅学的推动及其倾向的转移而采取了沉沦与超越的二重路向,并因此形成了前后不同的各种特点。袁宏道把文学活动当成了他的自适方式而将追求自适的精神贯彻于文学思想之中,从而使其性情自适的二重路向及其种种特性一齐延伸和全面表现在他的前后期文论当中。袁宏道的性情的自适,造成了他的文论的前后期分别和重大转向,既规定了其前后期文论的不同特点,又规定了其整个文论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袁宏道是公安派领袖和晚明文人居士的突出代表,采用“活的文化还原法”对其进行历史文化语境中的人格特征、心理结构和心态历程的动态描述,必将有助于把握晚明士人的整体精神风貌。本文描述拟以其性情的自适为轴心而以其话语的自相悖异为切入点。一、自是自非的悖异话语“独抒性灵”的言谈态度使袁宏道的话语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但综合起来看,其前后之言却常常相互抵触,究其原因,我们以为他的性情自适乃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袁宏道的一生,是不停地追求自适的一生。他时时难禁“好适之心”,屡屡激赏“适世”之人,频频称道“闲适”为“世间第一便…  相似文献   

3.
钟惺主张诗歌抒发作者真实独特的性情之言,积极响应了袁宏道的"性灵说",但受明末复古和性灵两种文学思潮嬗变、时局动荡以及王学变迁等因素影响,钟惺"真诗精神"说与袁宏道"独抒性灵"说又存在差异。以古今言,钟惺突破了七子派和公安派存古今诗歌之异的思维模式,转求古今诗歌之同;以个性言,袁宏道倾向于肯定真心真性,属于自然个性论;钟惺则将超脱世俗的精神气质和孤行独往的性格力量视为真诗精神,属于艺术个性论。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肯定、发展了袁宏道崇尚自然的性灵观念。两者的契合 ,还导源于道家“顺乎自然”的“人性论”和“无为论”。自适求乐是林、袁共同的心理特征 ,但价值指向又同中见异。上述师法自然的美学意识落实到具体的文学创作理论 ,表现为主真情 ,倡“无法”和尚“质”求“淡”的审美旨趣  相似文献   

5.
性灵说曾主文学发展的创作路向。在文学发展史上,有很多文学家以此为创作进路。在萌芽阶段,性灵说始于老庄虚静说,经阮籍、嵇康自由审美说的嬗变,由南北朝文学家开创了性灵文学的创作先河,至明清,由于提倡性灵说的文学家的努力,性灵文学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流派。一路走来,性灵说成为文学创作的核心。自南北朝以降,刘勰、钟嵘、谢灵运等人主张性灵说贯穿文学创作的始终。其表现是强调性灵与性情的统一,提倡性灵与佛教心性论相融合,性灵文学带有浓厚的佛学色彩。这对后来李贽与汤显祖的童心说、公安三袁的性灵说以及清代袁枚的性灵说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晚明袁宏道(156-1610)和清季袁枚(1716-1798)隔代相继提出和张扬性灵论,这一理论作为明清时期主情美学思潮中的一个独特形态自有其理论特色,不仅在当时的文学批评和文论嬗变中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与以往关于二袁性灵论的个案研究和诗学视角不同,本文着重从综合研究和情感美学视角进行专题探讨,深人分析二袁性灵论的基本内涵和性质特征,两者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其对情理、情形关系的新识,以及它在明清情感美学思想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和独特贡献。一、性灵论的基本内涵和性质特征明清时期是中…  相似文献   

7.
对袁宏道的诗论和创作的关注在学术界为时已久了。由于文学活动对多数古代文人来说只是其诸多人生实践的一个方面,文学创作也常常只是他思想、情感活动的外化物的一个部分,因而研究那些与文学相关的其它要素,常能使文学家的形象得到更完整的呈现。同时,因为这位文学家可能又是另外一个领域的一个颇有意味、蕴含的角色,所以,对与文学相关要素的研究,对文学和其它领域都有意义。对袁宏道的世界感(生活于那个时代、社会的感觉、感受)及其对策的研究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它将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袁宏道提出“独抒性灵”理论的思想背景、心…  相似文献   

8.
作为晚明公安派的重要领军人物,袁宏道力倡文学革新论,在诗文创作上成就斐然,声名卓著,影响甚大。并且,他与当时思想界人士有广泛交游,尤与泰州学派学者接触较多,受李贽影响最深。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袁宏道的文学革新论及力倡个性的文学主张是在泰州王学、尤其是李贽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袁宏道的文学革新论与泰州学派的平民儒学交相辉映,构成晚明思想文化史上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袁宏道(1568—1610)崛起于晚明文坛,高擎反复古主义的旗帜,使当时文坛出现了新的生机。如果说,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核心的“公安派”是当时文坛新思潮的领袖,而袁宏道则是“三袁”中的灵魂。他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是“公安派”的理论纲领。他还身体力行为实践这个主张作出榜样,有力地推动了文坛的思想解放和创作的繁荣。他那清新婉丽的山水诗文,是他作品中的精品,为人称颂。散文大家张岱指出:“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袁宏道可与郦道元、柳宗元相媲美,可  相似文献   

10.
晚明士夫祥学作为禅学的世俗化形态对于晚明文化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但是至今很少有人对这种禅学形态加以认真的探讨,因而对它的较之于宗门禅学的特点也就一向缺乏明晰而深入的认识。考察晚明士夫禅学,袁宏道的禅学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典型个案,因为袁宏道作为晚明文人居士的突出代表,其禅学思想强烈地表现出晚明士夫禅学的普遍特征。他把祥学思维贯彻到以性情自适为主要方式的自身存在之中①,他的禅学是佛理的彻底存在化和宗教的完全世俗化的产物,是最为典型的士夫祥学。然而袁宏道禅学并非表现为一个凝固不变的形态,潜动于其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1.
陈亚军 《文史哲》2006,4(6):126-132
杜威米德的心灵概念的产生,有着希腊哲学家的世界观的哲学背景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科学背景。在笛卡儿的世界图画中,心灵和世界是两个独立的实体,心灵没有发生学的问题。而在杜威那里,心灵是从世界中演变出来的,由此心灵具有发生学的自然维度。在米德那里,心灵的问世和语言密不可分,心灵的本质是社会交往过程在个体中的内化,这种内化借助语言得以完成,并随着社会交往的变化,心灵也在不断变化。由此表明,心灵具有发生学的社会维度。  相似文献   

12.
养性(性功修炼)对养生(命功修炼)来说至关重要。首先,对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心性修养的学说进行梳理,有助于加深对养生的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进一步探讨养性(性功)与养生(命功)的密切关系,得出养性是养生的第一要义的结论;最后,从养性与德行、养性与节制,以及在动静互涵中养性等方面探讨如何养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陆九渊心学体系的内在矛盾和心学世界观的不彻底性 ,所以其中蕴涵着较为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突出体现在他对本体论上心、物关系的论述 ,认识论上知先行后的论证、心学体系的构建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从邓小平的论述看,解放思想的规律包括:解放思想的根本价值导向是人的发展;解放思想是一个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解放思想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和制度条件。解放思想的方法论原则主要有:思想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原则;思想和人民利益相符合原则;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原则;创新原则;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原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主要是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破除“片面追求 GDP 习惯”、“集中权力习惯”、“绝对一元化习惯”、“行政主导社会习惯”和“人民利益抽象化习惯”,以新的思想解放推动改革的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15.
王祎 《云梦学刊》2010,31(6):66-69
今本《礼记.乐记》言心计三十处。共有内在心智,常情,心术品性,百姓的情感意愿所向四种内涵。《乐记》言心构建了"心-物"互动的"应感论",注重人内在主观能动性的双向调整作用。与之时代相近的孟子同样也认识到这一点。但二者在依心立言的其它方面却呈现出一些不同。其一,二者对于"欲"的态度不相同。其二,二者对于"诚和伪"的认识不同。其三,二者对于"觉"的理解不同。其四,二者对于"礼仪教化"的看法也不相同。基于这些,唐君毅称孟子之心为"性情心或德性心"。我们则概括《乐记》之心为"应感心或省察心"。思想之分异,正根源于人心所见之分异。  相似文献   

16.
宋濂提出了"吾心为天下最大"的命题,他的理学着重探讨了"人心"与"天地之心",并进而指出人们通过治心工夫的涵养便可以体认天道,使个体人生境界向更高层次精进。治心之学的功能还表现在:心既然是万物的主宰,决定着一个人的本质,那么透过对人心的观察,便能够帮助我们识人;通过治心工夫的涵养,或是通过圣贤文章,体认天地之心,存诚于心,可以成就一代文章大家。不仅如此,在政治实践中他还以治心之学中的人格修养学说来启发引导朱元璋摒弃自身的刚猛与暴戾,通过理论中的阴柔元素来化导朱元璋行事风格中的刚猛。  相似文献   

17.
张文浩 《殷都学刊》2008,29(3):83-93
《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觇文见心”说法,溯源“知音”原典意蕴,可知刘勰旨在论述品文鉴人的难度及途径。通过考察文情而知其人其心,从而求得情志的帖然相契,便可谓知音。尽管达到这种状况殊为不易,但刘勰仍然提供了“觇文见心”的若干原则及操作方法,即俗鉴与妙鉴。两者有难易和高下之分,妙鉴是“觇文见心”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18.
洛阳是明代北方仅有的两个阳明心学传播中心。在阳明心学影响下,洛阳心学群体对文道观、特征论、风格论等文学基本问题及明代文坛的复古、模拟、性灵等重要命题均有所阐发。洛阳心学群体的文学思想有着调和传统理学文学观与阳明学说影响下公安末流等文学观的色彩,研究洛阳心学对于了解阳明心学对北方文学思想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表现着差异及对立的纯粹的价值系统,这是索绪尔对语言本质的最精辟论断。它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深刻解读语言的对立二重性是理解索绪尔全部语言学理论的根本。心智的结构与语言的结构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即体现在对立二重性上。通过解构心智去认识心智与语言的关系避免了语言与心智的循环论证,对语言学研究及认识心智具有方法论和认识论的重要意义。本文解析了语言及心智的对立二重性,并揭示了其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意识问题在当代心灵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心灵哲学的各个流派都对意识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解答,呈现出多元化的解释局面,但是这些解释存在很多问题。麦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新神秘主义的心灵哲学思想。他通过考察对意识的取消主义式、二元主义式、唯心主义式、泛心主义式、新神秘主义式解读,指出我们不能解决心身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