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兴古典资本理论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正在兴起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中有关资本、投资的理论对分析西部开发和发展问题具有很强借鉴力。文章从资本与劳动分工、资本与组织试验、经济增长和资本增殖三个方面对新兴古典资本理论作了概括和阐释 ,认为西部开发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分工演进的潜力 ,其核心在于提高交易效率 ,同时应鼓励全社会的组织试验和创新活动 ,充分发挥资本在支持组织试验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兴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兴的经济学流派。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依托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新框架,将贸易的起因归结为分工带来的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两难冲突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对贸易的原因给出了新的解释思路,使贸易理论的核心重新回到分工引起的规模报酬递增,是一种内生动态优势模型,是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统一的模型,是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统一的模型,能够整合各种贸易理论,是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分工与专业化。19世纪末,马歇尔用数学框架形式化经济学,经济学家关注的核心由经济组织逐渐转向了资源配置。20世纪中后叶,经济学家们以超边际分析方法,展开对古典经济学分工演进思想的研究.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由此建立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空间经济聚集与分工外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部经济是空间聚集的重要原因”这一命题,在主流经济学的框架下,是个含混不清的表述。但从现实的市场分工制度的运行去考察,分工制度的演进是外部经济性产生的重要源泉,进而是空间聚集的一个重要原因。公共设施产业、差异性产品产业、关联产业的出现是分工深化的产物。这些产业的存在与发展是经济聚集的重要动因。其中,公共设施产业就是以其技术外部性而产生强大的聚集效应。差异性产品产业、关联产业空间区位的聚集与外部经济现象又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不断发展,而使空间经济活动呈非均衡状。现实的市场分工制度是空间经济聚集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模式具有内容的多维性、形成的复杂性和演进的动态性等内涵特征。在城市化动力机制、表现特征和空间形态等演进规律的作用下,城市化模式的形成遵循城市化的内在规律,存在着自然演进的理论模式。但在自然、人口、经济、制度、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或制约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模式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存在着受现实条件影响的地域模式。城市化模式的合理与否取决于它是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是否随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的动态变化而调整和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分工促进经济增长原理,探讨了西部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认为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劳动分工的演进,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重新确立了"分工"在经济学中的核心地位,而分工演进的速度由交易效率决定.我们认为影响交易效率进而决定分工演进速度的三个基本的(外生)因素是道德基础、创新精神和制度(包括法律,政策等),上述三个因素构成了分工演进的社会支撑体系.本文将分别探讨这三个基本因素,并对我国如何构建这一社会支撑体系以促进分工演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颋 《兰州学刊》2010,(3):66-70
20世纪80年代之后,以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采用超边际分析方法,以及新的“消费一生产者”假设,在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扬弃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架构。他们将“分工演进”作为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源。以此来解释绝大部分经济现象,试图打破传统经济学的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樊篱。文章即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具体应用方面进行述评,并论述了其对于中国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杨小凯、罗森、贝克尔、博兰、黄有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运用非线性规划(超边际分析)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了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形成了一个以超边际分析为基础工具,以专业化经济、分工和经济组织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新兴古典经济学产生以来已经对贸易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增长和发展理论及城市经济学等都进行了重新思考,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文献,本文是对这一分析框架及其进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新兴古典经济学超边际分析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构建并应用全新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超边际分析方法,成功展开了对古典经济学分工演进的研究.这一分析框架针对很多长期以来难以进行形式化处理的问题进行的研究,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展示了该理论的若干最佳应用.文章即是在理解新兴古典经济学超边际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该方法的一个运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引入杨格定理所代表的动态分析和内生演进思想并将服务业发展纳入分析框架,是城市化理论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将杨格定理的动态演进分析与研究城市收入流的输出基础理论相结合,构建一个将工业化、服务业发展和城市化三者纳入统一逻辑体系的动态分析框架,探讨了城市化与产业化之间良性循环、自我强化的互动演进总过程,并概括了其约束机制。这一分析框架可视为杨格定理在城市化理论和空间经济学领域的应用和推论,即城市化的杨格定理。  相似文献   

12.
受限于传统经济理论分工水平假定、生产与消费分离的分析思路,从分工视角研究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影响深入不足.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基于信息技术经济性质的分析,构建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内生的分工模型,分析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深层次影响,结论表明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核心影响来源于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网络效应,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促进技术进步产生,并进入到有效率的迂回分工结构中促使分工扩展和深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交织构成新型分工网络和经济组织结构,产生报酬递增的良性机制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述评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等经济学流派关于专业化分工和报酬递增研究思路的演变脉络,指出以专业化分工为源泉的报酬递增思想对于现实经济更具有解释力。在此基础上,从专业化分工视角分析了当代产业集群的演进。本文认为,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交易网络的扩展。分工的深化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随着交易网络的扩展,各种交易费用迅速增加,为了减少交易费用,增加报酬递增,协调分工的进一步深化,集群应运而生,并伴随着分工的发展而发展。反之,集群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交易网络的扩展。最后,文章针对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工视角研究产业组织演进与优化的理论依据。首先指出分工在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安排,而非单纯的技术性因素。其次分析了分工与产业组织演进的内在关系:分工是组织的基础,也是组织变动的原因,分工是产业组织演进的历史逻辑。最后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了分工经济对规模经济的甄别,指出分工经济而不是规模经济才是报酬递增的真正源泉,才是产业组织优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非主流企业边界决定理论文献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主流企业边界决定理论,是相对于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企业理论和现代企业契约理论而言。其根本的特征体现为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从分工、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及其演进的角度解释企业存在的理由以及企业边界的决定。这和主流企业边界理论重视企业生产、交易的功能和规模经济的好处、交易费用的节约以及组织的适应性等问题形成鲜明对比。显然,没有分工和专业化,企业不会有规模经济效益,也谈不上交易及其费用的节约和组织的适应性问题。不解决企业在演进中如何积累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也就不能动态而客观地把握组织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优化重组,进而企业的契约理论甚至整个新制度经济学便失去了研究的基本前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苏南模式”城市化及其演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化是与地区经济发展相关的最引人注目的结构性变化之一,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人口就地转移的苏南小城镇化实践突破了人口迁移城市化理论教条.受转型经济多因素综合作用,苏南模式城市化在自我扬弃之中分阶段演进一是着眼于要素重组、功能提升,从农村小城镇化向企业城市化、城镇城市化演进;二是基于技术进步、产业分工,苏南地区城市主动融入"长三角",向城市集群、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着城市化和地区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枢纽经济是以枢纽为引擎推动区域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其本质是通过增强枢纽的集聚辐射作用来优化经济要素时空配置、重塑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枢纽经济具有较强的要素流动性、时间增值性和规模经济性,发展过程遵循“枢纽集聚要素、要素形成产业、产业拓展空间、空间重塑枢纽”的特定逻辑。在技术与制度、市场与消费等多元动力机制的驱动下,枢纽经济在不同历史时期、地理空间和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形态特征和经济效应。新阶段,我国枢纽经济发展呈现出开放性、融合性、多样性等特征,在新科技革命和新发展理念的推动下,朝着平台组织化、产业集群化、空间城市化、区域协同化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推动的城市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息化正在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并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由信息化推动的城市化表现出极化与分散化并存特征.其动力机制一是依靠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换;二是通过促进市场体系演进,推动城镇体系升级;三是带来新型城市间劳动地域的分工,在发展高技术产业和高技术的同时推进城市化.  相似文献   

19.
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社会分工的演进决定了小农行为的变化,分工水平取决于市场范围和市场购买力。并对市场有反制作用;进一步,当外部交易费用相同时,不同产业会有不同的分工水平。农业中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在外部条件一致时,地区专业化水平表现不同,可以对上述观点提供论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尝试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工具和思想分析西部开发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的迫切性.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角度看,西部开发与发展是一个在不同角点均衡间演进的过程,西部适宜的发展模式应当通过鼓励全社会的组织试验和创新获得.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充足的资本支持并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