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自身的联系等多角度对劳动范畴的本质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劳动范畴逐步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同时,劳动范畴对于人们科学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既是人类历史的现实起点,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对于这个范畴的理解,100多年以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歧:(1)生产方式的含义;(2)生产方式的实际内容。我认为,生产方式应该是指“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其内容应该包含着“两种生产”。本文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提出的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全部理论体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是认识和把握社会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对社会形态概念的涵义和内容,国内外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它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有的认为它是社会经济结构或生产关系的总和,有的则认为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等等。这些看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都找得到根据。问题在于如何完整、准确地把握经典作家的论述,对社会形态概念的含义和具体内容作出比较完整的科学规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哲学界在讨论哲学教科书的编写问题时,讨论了如何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体系问题,特别是建立这一体系的方法和逻辑起点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意见是多种多样的。关于逻辑起点问题,基本上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个起点是“人”,另一种意见则不同意以“人”作为起点。不同意以人作为起点的同志们中间,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学科,由于种种原因,是我国理论研究工作中的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与当前社会主义“四化”关系密切,急需加强研究。在哲学问题的研究和争论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人,另一种则认为是物质生产(劳动)。我同意后一种看法。为什么呢? 首先,是由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是从其逻辑起点演绎出结构严谨的理论系统,逻辑起点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整个体系向前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也是因其逻辑起点的内在矛盾推动展开的,该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推动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是当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同时,这一对矛盾范畴的内在紧张与对立又规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性质和任务,逻辑地演绎出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并且使其具有一定的适用域。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基本解决,新的矛盾逐渐凸显,这必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创新与发展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7.
凡科学理论都有逻辑起点。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范畴 ,应当是一个与研究对象历史进程同步的抽象范畴 ,而不能是具体范畴。寻找和确定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时 ,一定要注意把握研究对象的主体或本质。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人民需要”。  相似文献   

8.
“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但在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中使用的却是“交往形式”范畴。本文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形式”范畴的考察,提出了“交往形式”是唯物史观得以确立的逻辑起点.并就读范畴的基本特征、含义及其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中的地位、作用和历史命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所用“生产关系”取代“交往形式”的逻辑过渡及其理论思想发展的轨迹.试图纠正马哲史上那种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据这一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逻辑起点?过去讨论教育学逻辑起点时,有些论者对逻辑起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偏颇的,所以其立论的前提就是错误的。本女在讨论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之前,有必要对逻辑起点概念作一精确的界定。逻辑哲学认为,任何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都必须从经验材料开始,对对象的种种复杂现象形态进行抽象,恰当地认对象中抽出能规定对象本质的最抽象范畴,以此作为规定具体对象的理论前提,这种规定对象本质的最抽象范畴就是(以这一对象为其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作为逻辑起点的抽象现定必须具有下面一些性质:第一、它体现着这个…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总体方法是理解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的根本方法.“社会主义本质”范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按照抽象程度的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构成一个由抽象到具体不断发展的逻辑整体.  相似文献   

11.
文学起源理论是《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其实质和历史地位,将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刘勰的整个文艺思想。检视过去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大致不外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刘勰的文学起源理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是认为基本属唯物主义。二者虽然针锋相对,但立论的前提却是完全一致的,即都肯定刘勰文学起源理论的核心是“文原于道”,只是由于各自对“道”理解不同,才导致观点  相似文献   

12.
逻辑起点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层次结构和精神实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目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仍然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12种观点。分歧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确定一个理论的逻辑起点范畴的条件是什么,而主要在于邓小平理论中的哪个范畴最符合这些条件,怎样理解恩格斯"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这句名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历史进程的"最原始的基本关系"是什么。经过认真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所见到的十几种观点,都是不严密的。只有把"人民利益"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才最符合作为逻辑起点范畴的条件,才能把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合乎逻辑地构架起来,才能说明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与逻辑终点相统一的问题,才能深刻地说明邓小平理论的彻底的实践性品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思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社会物质生产、生产力、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政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等一系列概念,同时也提出了生活方式这个重要范畴,全面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初步完成了第一个伟大发现。此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其他一系列著作中,对生活方式这个范畴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特别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生活方式问题的代表作。但是,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对生活方式这一范畴,不够重视和缺乏研究,迄今,仍把生活方式这一范畴排斥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之外,只讲生产方式,不讲生活方式。我们认为,这是不妥当的。生活方式应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通过范畴体系来揭示其研究对象的规律的。课程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其范畴体系是什么呢?本文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研究课程论逻辑起点的意义研究和揭示课程论的逻辑起点之所以有必要,是因为“逻辑起点在科学的分类和科学体系的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后期的创作中使用了“现实的个人”这个概念,这一概念直接牵涉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同理解:有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从“现实的人”出发,历史是围绕“人”而展开的;亦有学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是从生产实践出发,并由此超越了人本主义.从文本的原初语境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实的个人”的论述,既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重申,同时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逻辑导引.“现实的个人”的提出并非聚焦于“人”本身,而是直接指向新世界观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其中“人的生成”范畴是理解此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理论文本的疏理,旨在说明“人的生成”范畴既是马克思早期人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确认历史主体性原则的重要观念。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由劳动——科学技术——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范畴组成的有内在联系的纵向逻辑体系。其中,劳动范畴是逻辑起点,生产力范畴是逻辑体系的核心,而科学技术范畴,则是劳动范畴和生产力范畴的中间环节。也就是说,科学技术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体系中,既不属于生产力范畴,也不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而是独立的基本的范畴。当前,确立科学技术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应  相似文献   

18.
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到底以什么范畴作为它的逻辑起点,目前尚有争论。有的以“物质”为起点,有的以“存在”为起点,笔者认为应以“事物”为起点。这样更有利于表述作为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相统一的哲学科学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9.
“存在”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范畴,在哲学史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存在”也是最基本的范畴之一,马克主义哲学用它表达一些最基本的原理。但是,什么是哲学家们所谈的“存在”?“存在”范畴的基本的哲学意义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哲学界还存在着极不相同的看法。有一种意见认为,哲学存在范畴的意义就是有,它包罗万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都被包括在“存在”这一范畴之中。有的同志认为:“物质和意识上面应有一个更高的概念,这就是存在”。有的同志认为,存在是“一个包括范围最广泛、抽象程度最高的哲学范畴。……它能‘包罗万象’,世  相似文献   

20.
1980年2月,“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系统化问题”协调会议在切利亚宾斯克举行。在讨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系统化的原则、基础和方法方面,Г. П. 奥尔洛夫认为,在历史唯物主义中,范畴体系只能有一个,而分类法可以有一系列。目前已有不少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系统化的方案。这些方案的每一种都以一定的原则为依据,例如:哲学基本问题原则,原始范畴原则,理论和方法一致性原则。并非只能从这些原则中选择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