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明代奴儿干都司女真诸卫研究概述与探索滕绍箴明代奴儿干都司女真诸卫定位的研究与考订,是个困难的问题。在中外学者共同努力下,已取得可喜的成就。特别是近数十年来,国内学者吸收中外前人成果,先后出版一些专著和文章,有力地推进了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但目前尚有许...  相似文献   

2.
明代奴儿干都司境内,居住着操不同语言、习俗各异的众多氏族部落.大体说来,从贝加尔湖以东到嫩江流域,为蒙古族的游牧地;松花江、乌苏里江两岸和黑龙江中下游的广阔地区,则为女真族的聚居地. (一)蒙古诸部奴儿干都司的西部地区是蒙古各部的游牧地.明初,蒙古分裂为瓦刺、鞑靼和兀良哈三大部.瓦刺部在今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及其以南的准噶尔盆地;鞑靼部在今黑龙江南北两  相似文献   

3.
明朝经营东北边疆地区,对当地女真和蒙古等族进行招抚,设置了众多的羁縻卫所。这些羁縻卫所,在实施明朝统治,加强边疆与内地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促进各族社会发展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有关羁縻卫所和羁縻政策的问题,进行一些必要的考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 明代女真铁业的兴起,是女真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十五世纪中叶到十七世纪初,女真铁业获得较为迅速发展是有其深刻社会原因的。明代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大体分布“其地东濒海,西接兀良哈,南邻朝鲜,北至奴儿干北海”的广大地区之内。明王朝为了加强对女真的统治,在女真地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设置奴儿干都司,管辖三百多个卫所,作为明政府的地方行政机构,它“因其部族,……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给与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以时朝贡”。这就密切了明中央政府同女真地区的联系,对于女真社会的发展,促进关内外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都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明代必里卫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一九六二年一月十七日,《光明日报》刊登了署名徐健竹的文章《明朝必里卫在什么地方》。该文根据《明实录》的材料,订正了《明史·兵志》及《大明一统志》、《寰宇通志》、《皇舆考》、《名山藏》、《明通纪》、《满族源流考》、《明元清系通纪》诸书将必里卫系于辽东奴儿干都司的严重失误,断定明代必里卫在西北,隶于陕西都司。作者虽然没有考察必里卫的确切方位,但在辨析《明实录》的有关记载时,推测必里卫“与河州卫邻近”。接着,在同年六月二十日《光明日报》的“读者来信”栏中,刊出柳义南的一封短信,从明人王世贞的《弇洲史料》中,抄出“必里族”的一段材料,以补徐说。时隔不久,《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一九六三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张鸿翔先生的《明代必里卫考》(以下简称《考》)的长篇考证,进一步探讨了明代必里卫的隶属、方位诸问题,提出“河州地区无必里卫”,“必里卫在朵甘都司”,其地望即今“青海星宿海之西南”。该文搜采宏富,征引资料几六十种,对必里卫及明代藏族地区的行政建置研究,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有关纳兰性德第二次东巡科尔沁诸旗,索伦诸部的问题,由于史料缺乏、记载简单、措词含糊等原因,长期以来一直困惑于学术界,成为众说纷纭的问题.人们争论的焦点是:纳兰性德是否有过第二次东北之行;此论点如若成立,那么其东巡的中心任务究竟是什么呢?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对于我们研究纳兰性德本人及其清初的民族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纳兰性德确实有过第二次东北之行,此行的具体任务是宣抚内蒙古科尔沁诸旗和索伦诸部.为此,本文试图根据纳兰性德本人的作品及相关的史料对上述诸点作出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7.
亦失哈是明王朝前期著名的宦官.从成祖永乐年间到宣宗宣德九年,他曾10次奉命带领船队装载大批货物,开通松花江至黑龙江长达数千里的"丝绸之路",巡抚东北北部边疆奴儿干地区,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东北边疆与中原内地经济与文化的交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音乐到底有没有意义,这一直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有的人说音乐是非常有意义的,有的人认为音乐是可有可无的,那么音乐到底是什么呢?它到底有没有意义?如果有意义,音乐的意义又是如何存在的呢?这就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们怎样来认识民族?从什么时候起民族就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存在了?民族是怎样产生的?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候产生新的民族?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什么作用?在人类的未来民族的前景如何?这许多问题已经观察、研究了一百多年,仍然时常在无数的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民族学和政治学著作中陷于困境。在马克思主义之前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而且至今还在统治着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指导之下,曾经创立过形形色色的理论。但是,  相似文献   

10.
民族的基本概念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未被解决的难题。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仍然有很大的分歧,尚难统一起来。如果民族的基本概念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认识分歧统一不了,不仅民族研究中存在的概念混乱现象无法杜绝,而且研究工作也很难深入下去,甚至连翻译界的同志们所遇到的具体困难也是不易解决的。因此,解决民族基本概念的问题是当务之急。只有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其他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世代生活繁衍在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民族,一直过着游猎生活,直至定居前,仍然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在定居前,占鄂伦春民族总人口近一半的妇女,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她们的作用和地位问题,一直得不到民族学研究者的重视。而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深入探索鄂  相似文献   

12.
羁縻时期的土家族政治概况曹毅在土家族历史上,经历了巴国奴隶制时期、羁縻州县时期、土司时期和“改土归流”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这样几个主要阶段,而羁縻时期的时间最长,上起秦汉,下至唐宋。这一时期又是经过民族大融合形成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土家族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3.
明洪武年间的辽东地方,北元留有强烈影响,治安不好,入朝的女直人不多。但进入永乐帝之世,由于永乐帝实行了积极的招抚政策,许多女直人都向明朝朝贡。随之,明朝便在东北亚各地设置了以建州卫、兀者卫为首的多数是女直人的卫所;永乐七年,又开设了奴儿干都司。若据《大明会典》,至万历年间所设卫的总数,竞达三百八十四卫。明朝人把这些女直人分为建州、海西、野人三个部分。这种分类,乃是考察永乐以后女直人入朝情况的结果。建州女直居地各个时期没有一定,明代中期以后居于吉林省的南部。海西女直的居住地域是松花江流域,以其向明朝朝贡频繁,实况比较为人所知。关于野人女直的实际情况,当  相似文献   

14.
尚代贵 《民族论坛》2006,2(4):22-23
一、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乡规民约的成因武陵山区位于湘、鄂、渝、黔交界之处,属中国西南地区。这里崇山峻岭,茫茫原始森林绵延数千里,古木参天,物产丰富,但却舟舆不通,交通不便,人迹罕至,与外界交流甚少。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相对封闭、险峻的地理条件,使得历代中央王朝统治权力鞭长莫及。汉顺帝永和元年对武陵蛮采取“羁縻而绥抚”[2]的政策,汉代以后,羁縻政策逐渐推广。这是因为在武陵地区,“大抵人物犷悍,风俗荒怪,不可尽以中国教法绳治,故羁縻之而已”[3]。宋代以后开始实行土司制度,武陵山区土家族人的社会秩序、生产生活方式基本沿袭不变。…  相似文献   

15.
统一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以及基本类似的社会结构,对各民族文化的接近有直接的影响。但在文化领域,犹如在心理上一样,民族特点要比在物质生产领域保留得长久一些。在社会迅速变革和科学技术革命发展的时代,有关民族文化命运的问题使许多人感兴趣。例如,在现代条件下,传统是怎样改变的?职业的和民间的形式、民族独特性和全苏、全人类的共性在文化上是怎样结合的?当我们在这里谈论文化时所使用的这一术语,不是评价它的意义,也不是从广义上把它  相似文献   

16.
青年朋友:当我们把这个新栏目——《民族问题常识讲座》,奉献给你们的时候,我们想说明,这是一个专为你们开设的、普及民族问题知识的专栏。我们打算先讲十二个题目,都是你们所关心的有关民族问题的常识。比方说,什么叫民族?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为什么说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是“两个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内容?什么叫民族问题?我们怎样正确处理它?等等。我们将努力办好这个专栏。但愿它能使您喜欢,给您以帮助。您有什么问题,欢迎随时提出。我们将尽力为您服务。——编者  相似文献   

17.
历史分期问题,是历史研究中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广西是否也经过了这五个阶段?原始社会何时解体进入阶级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是属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如属奴隶社会,又是何时进入封建社会?等等,史学界尚未进行过深入探讨,至今还没有解决。从五十年代起,一直都在讨论壮族古代社会是否经过奴隶社会阶段的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讨论的结果还是众说纷云,没有取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灵州之行与漠北羁縻府州的建立艾尚连本文认为,唐太宗抓住薛延陀汗国瓦解,铁勒等族各部落要求内属的有利时机,前往灵州会见数以千计的少数民族代表以示安抚,并将羁縻府州制度首次推行到漠北地区,及时解决了唐朝北疆亟侍解决的民族问题。这是我国历史上处理民族...  相似文献   

19.
"纲举目张",这是大家都很熟习的一句成语."纲"是鱼网的大绳.意思是说,拉住鱼网的大绳,鱼网就可以张开.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比喻我们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善于抓住关鍵,因为抓住关鍵,就可以把有关的工作带动起来.比如说,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工作中,抓住粮食这条"纲",就能带动林、牧、副、渔等事业的发展.农业工作是这样,民族工作也是这样.那么,民族工作的"纲"是什么呢?我认为,"阶级斗争"就是民族工作的"纲".我们常说,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这是因为民族问题是从阶级的存在而来的.在阶级  相似文献   

20.
土司制度是羁縻制度的延续,自元朝将这一制度运用于西南以来直到清朝实行"改土归流",乃统治西南的最重要的制度。位于四川阿坝的黑水县地处深山峡谷,民国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时仍保留了这一制度。对土司制度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可作为土司时代表征的土司官寨建筑物本身的研究较少。通过残存的土司衙门,让我们来认识和发现土司时代的土司文化和土司文化影响下的地方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