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维达 《东岳论丛》2001,22(2):142-1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从微观基础层面来说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 ,企业和居民是经济主体 ,市场是运行载体。企业主体行为、居民主体行为和市场载体运行 ,构成微观经济运行的有机体系。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层面 ,是探索社会主义微观经济运行规律的重要方向。目前 ,在我国一些政治经济学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教科书中 ,对微观行为主体 ,较多限于企业主体阐释 ,而对居民主体 ,或一般涉及 ,或简单照搬西方微观经济理论 ,脱离中国实际。最近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相似文献   

2.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遵循市场规律,依赖和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体系或经济方式。市场经济具有以下一般性特征: (1)明确的产权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独立的经济主体(企业)。明确的产权关系界定了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的清晰的利益边界和权力范围,从而使企业,或西方经济学中所称的厂商(firm)能够单独地享用其参与市场活动而产生的经济利益,并能够对错综复杂的市场信息及时地作出灵敏反应。这样,企业在经济利益的内在激励下会将资源作最价值的使用和配置,生产社会最需要  相似文献   

3.
将原有作为行政部门附属物的国有企业转换为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过程的基本层面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在整个市场经济体制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化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导向改革过程中,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艰巨的国有企业制度创新过程。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人民90年代的历史任务。如果说80年代以松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为重点的改革过程是以搞活国有大…  相似文献   

4.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市场经济体制,就一般特征而言,它主要是通过市场形式将各个经济活动主体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市场信号和市场竞争推动经济的运行。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应具备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并根据这一要求设计它的基本框架。(1)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之一的家庭或居民经济活动将主要由市场机制调节。家庭经济活  相似文献   

5.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其决策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决策更加复杂,更需要党组织参与。这是十四大党章赋予企业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其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体现。企业党组织只有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才能把党组织的意志转化为企业行为,对企业实施政治领导;才能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这是社会主义企业有别于资本主义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体现了企业领导体制的中国特色;更是企业走向市场,参与竞争,逐步实现自主…  相似文献   

6.
李萍 《天府新论》1997,(5):18-23
在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中国与其它市场经济国家一样,面临着一个基本的经济学选择:在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的市场或政府之间进行选择。[1]。而作出理性选择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探寻市场调节怀政府干预最佳耦合的过程。一、市场优势假说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内在的运行过程,实现着社会资源配置的任务。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手段是价格。各种资源和商品相对价格的高低,既反映出它们各自相对稀缺的程度或供求状况,也反映出具有明确产权的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得失乃至利益损益程度。一般来说,某种资源愈稀缺,其价…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抓紧制订和完善保障改革开放,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规范微观经济行为的法律和法规,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为什么加强法制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呢?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有完备的法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以企业为主的法人。具有在市场中进行经济活动的独立能力,可以独立享有财产权利,承担财产义务。因此,具有高度自主性的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法人制度是法制赋予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具体表现:其一,市场经济主体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8.
以市场取向为特征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80年代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就遍实行后,我国农业无论是经营方式还是产权制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在农村的微观主体。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陆续放开了绝大部务农副产品购销与价格,使得农产品生产较早地面向了市场。田庸置疑,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尤真是农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是先行了一步。但随着农村微观经济纲织的重新构造,接踵而来必然要求把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放在如何为农民进入市场铺平道路上。值得引起人们深思的是,…  相似文献   

9.
一、构建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宏观经济间接调控机制 离开了政府对经济的有效的宏观调控,现代市场经济就不可能长期持续地平稳运行,这一点已毋容置疑。但是,即便是在上述宏观调控的有效区域内,若政府仍沿袭传统的通过指令性计划进行直接调控,强制干预,那么,市场经济仍然不可能稳定、健康、高速发展。因此,必须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要求,构建新型的宏观经济间接调控机制,实现宏观调控手段、方式、对象、内容的全面转轨。 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进入市场,无论是生产经营决策还是长期投资的长远目标决策,企业都是以市场价格(包括利率)信号为依据,并以市场利润为经营目标。换句话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已不像在传统体制下那样是国家行政机构的附属物,由国家(或政府)来统一安排其生产经营活动,而是以一个独立的经济法人的身分在市场上行使自己的权力和实现自身的利益。由于企业有不受侵犯的、独立的自主权,因而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就必须以承认和尊重、不损害企业的这种自主权为前提;由于企业有与市场密切相关的、独立的经济利益,所以国家就只能通过市场和利用“看不见的手”来实现对社会经济活动和行为的有效调控,这种调控一般不会直接影响或侵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使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促进经济发展。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需要转变政府职能,然后根据职能要求调整机构:撤销、合并、转移或增设。因此,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行使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决定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管理方式,都必须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因此,政府必须按照商品经济规律管理经济,一是大力发展统一的市场,形成市场发育的环境,扩大市场的作用;二是实行政企分开,承认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是商品的生产者与经营者,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体制的确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行情瞬息万变,稍纵即逝,因而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重要。无论是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还是经济国际化的发展;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开拓,还是把农业推向市场,都离不开信息引导。作为现代政府,如果再像以往那样实行经验型的决策,显然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努力实施科学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要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实现“宏观管好,微观搞活”,建立起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管理体系,都涉及到政府能否制定并掌握正确的经济政策。因此,我们能否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切实地而不是形式地优化经济政策,就成了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 ,无疑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必然结果。作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发点的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 ,其主要内容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 ,说到底 ,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的。其目的是把我国农村微观经济细胞 ,塑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 ,成为能够对市场供求与价格变化作出及时而又灵敏反应的市场主体。没有这样的市场主体 ,就谈不上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由于我国传统的农村微观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要建立自己的市场经济体制,应该认真地研究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研究市场经济的共同规律。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主要有:以企业为主体.要素市场,公平竞争,宏观调控,经济国际化。由于经济、历史、政治及文化的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即英美式和德国式、日本式。借鉴现代市场经济的国际经验,是为了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重视企业和政府职能的改革,健全法制,北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培育和发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几十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们不仅形成了微观经济运行的产品经济模式,还构建起一个无所不包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和政府都面临着艰巨的改革重任。企业需转换经营机制,尽快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吻接;政府要调整行为,为企业进入市场创造条件。而且后者比前者更急迫、更重要。实践证明,没有政府机构的简政放权,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就不可能落实;没有宏观调控手段的根本性改变,企业也不可能摆脱传统势力的束缚,走上商品化经营之路。总而言之,政府行为机制不向  相似文献   

16.
企业管理体制是企业管理能否发挥效率的基本前提,是制约企业效益的重要原因。研究、探索高效率的企业管理体制,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效率状况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体制活力不足、效率不高,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具体地说就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配置功能、动力功能、节约功能、安全功能等或整体或部分地达不到当初设计这种体制时的意愿。配置效率。任何…  相似文献   

17.
邱国红 《东岳论丛》2000,21(5):98-9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能否大力发展生产力 ,实现新时期的战略目标 ,与企业能否搞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必须处理好市场经济与搞好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通过思想政治工作 ,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政治保证 ,使经济建设始终在快车道上前进。一、市场经济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 ,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调节社会活动 ,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市场经济决定了市场的各构成成员在市场中的不稳定性 ,适者生存 ,优…  相似文献   

18.
“准市场经济”理论是在社会主义经济计算的可能性的大争论中形成的,其实质是计划经济。“准市场经济”理论必然失败。因为它否定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对影子价格的功能评价过高,把中央经济决策绝对化,对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准市场经济”与真正的市场经济在运行基础、行为主体、激励机制及管理体制上存在本质的差别。中国只能选择市场经济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统计信息产业的重要性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看到市场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市场调节的滞后性等消极作用。为此,必须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控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既要搞活微观,又要调控宏观,既要监控现状,又要预测未来,既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离不开准确的统计信息。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它能及时提供社会经济运行及发展趋势的信息。将工农业生产、市场、投资、消费需求等社会经济运行情况及其发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一) 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以废除“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化模式、重新构造农村微观经济基础为主要目标的。这一步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实现由高度集中统一的农村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如何把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并给予科学的回答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深刻地认识这个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剖析作为传统的农村微观经济形式——农村人民公社形成的理论基础。50年代中期在我国开展的农业合作化与农村人民公社化,是在生产力水平很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由于长时期以来,在决策指导思想上把商品经济排除于社会主义经济之外,更使农村经济一直处于自给半自给状态。为了尽可能地提高产品自给性程度,每个农村人民公社都要求搞得全而又全,极大地限制着农村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商品经济也就因此无法得到应有的发展。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我国的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既不是建立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不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