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叙述者与作者的读者之间存在张力.运用叙事学的有关理论分析海明威的作品<永别了,武器>,揭示了一个不为叙述者所知的凯瑟琳一个通过扮演真诚爱人的角色而逃离真实自我的逃避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说不尽的马克·吐温--论《亚当夏娃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吐温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他晚年的作品<亚当夏娃日记>却鲜为人知,在国内出版的各种文学Ё史书也较少提及.马克·吐温在这部作品中融入了对亡妻奥莉维亚的深深思念,并以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体验、反思为基础,借用<圣经>中的故事,着意探讨人类生活的原始状态和本质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男人与女人的关系这一人类最基本问题的感悟和思考.在艺术上它也保持了马克·吐温作品一贯的风趣幽默的风格,因此具有隽永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的人性复归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啸山庄>的男女主人公希斯克历夫与凯瑟琳之间的关系已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凌驾于有限的时空之上的,他们实则是一个灵魂.失去对方对他们而言无异于自身的终结.但由于他们所处的特殊环境,他们间的和谐关系只有通过死亡(先是凯,后是希),由代表他们青春化身的,身上流着他们血液的哈里顿和小凯瑟琳重新建立起来.这里肉体的死亡意味着精神的再生,庄园的毁灭之后是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小城之春>(中国)与<湖畔奏鸣曲>(前苏联)和<廊桥遗梦>(美国)等电影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三部影片在情节框架、人物关系、主题和艺术风格方面基本相似.<湖畔奏鸣曲>和<廊桥遗梦>的创作受到<小城之春>创作的影响,但两片又是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生动活泼的电影创作.<小城之春>开启了家庭与婚姻方面感情与责任之关系探索的先河,是爱情题材影片创作的一种深化.它是一部诗电影,是世界诗电影创作进入成熟期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5.
《简·爱》和《呼啸山庄》都是以第一人称进行追述的小说,都是在讲述爱情"寻求"的主题,遵循"失而复得"的模式。简.爱和罗切斯特在相识相恋历经重重磨难之后,最终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希克厉在尘世虽然没能和凯瑟琳在一起,但当死亡降临后,他在死亡这种永恒中和凯瑟琳得到了同一。虽然两位作家作为生活在一起的亲姐妹所处的环境相同,作品里爱情主题模式也相同,但两部小说的情节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两位作家在处理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的安排上大不相同,而这种不同的安排是由于文本的情节复杂程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迷人的比利> 以认识为主题,以不断变化的视角着力展现叙述者对比利、爱情和谎言等对象的认识过程,可以说认识本身就是它的主题.然而认识的过程却是艰难而又复杂的.认识不仅因人而异,而且认识只能借助并局限于一定的视角,认识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角的变化.本文作者巧妙地把握住叙述,视角,认识,爱情与谎言之间的过程关系,揭示了作品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和认知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爱情作为人类体验深重久远的感情之一和文学艺术作品的永恒主题,其隐喻表达在人类口头与书面语言中有着丰富的体现。英汉爱情隐喻跨域映射可分为“爱情域与具体域之间的跨域映射”和“爱情域与抽象域之间的跨域映射”两大类。  相似文献   

8.
由中外两位作家茨威格和梁晓声的作品<一个陌人女人的来信>和<苦恋>分析了一个共同的爱情模式,即安徒生在经典童话<海的女儿>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小人鱼"爱情模式,探究了这类爱情中,女主人公们将"爱"当作自己生命理想的内在深层根源及其悲剧命运的缘由尽管她们对爱的炽热追求被男权统治的社会所忽视,但那种诚挚无私的爱谱写出一曲生命的赞歌.  相似文献   

9.
许多学者喜欢从海明威本人的传奇经历和他作品中的众多"硬汉"形象入手对其作品进行品评,甚至认为海明威是一位不尊重女性的作家,这实际上是对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的误解.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对其<永剐了,武器>中的凯瑟琳的形象进行分析,提出这一人物是海明威笔下的现代的被理想化的现代女人.从而认为海明威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真实而形象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暴风雨>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一部传奇剧,<收藏家>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福尔斯的第一部小说.两部作品在结构上有着相似之处女主人公米兰达都被恶人觊觎并囚禁,但他们的命运和处境却截然不同.本文通过两个米兰达生活的不同环境、遇险后的不同的处境、遭遇到的恶的势力、爱情的经历的比较,来勾勒出莎士比亚笔下仙境一般的世界和福尔斯笔下的地狱般的世界,清晰地看到人类的美好理想和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痛苦和无奈.  相似文献   

11.
<人鼠之间>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一部经典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运用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透辟地阐述了人类的孤独这一亘久而普遍的主题,至今仍能引发人们沉重的社会与道德思考.本文拟从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个体的残缺、两性的隔膜以及种族的疏离这三个层面,对其主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的宗教情结--基督教视角下的《永别了,武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揭示了人类由于战争的罪恶注定走向毁灭,而人类命运的唯一前途在于对善、真爱及和平的追求这一主题.这一主题蕴涵于"尘土"和"雨"两大意象之中,并在主人公亨利思想转变的心路历程中得到集中体现.两大意象极具<圣经>隐喻,喻示基督教"原罪论"基本教义;同时,作品的主要情节同贯穿<圣经>的善与恶冲突的主要情节相一致.这显示了海明威体认战争本质、沉思人类命运的基督教视角及其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13.
虚实相映、虚实相生是<红楼梦>与<百年孤独>两部小说共同的审美特质.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重点比较两部作品叙事虚实相映的特质,比较两部作品在叙事角度、叙事时空、叙事语言等层面的相似性,从而探讨人类审美活动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4.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二十世纪初最富才华的短篇小说家,享誉世界的风格大师.她年仅三十五岁短暂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内容和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一生对"家"充满了向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娃娃屋>(The Doll's House)一文,来展示作者曼斯菲尔德的人生经历及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是自觉攀登莎剧高峰,而又善于消化创新,取得卓越成就的中国现代戏剧家.他于1942年创作的<孔雀胆>,在选材和立意方面,很像"中国式的<奥赛罗>".仅看两剧所显示的爱情真理,便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主要内涵包括主体的致命弱点是爱情的内部蛀虫,旁人的自私破坏是爱情的外部敌人,个人荣誉和政治愚忠是爱情的障碍物.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现代两位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和凯瑟琳·安·  相似文献   

17.
穿越时光的旅程--《冷山》文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山>是一部以内战为背景,糅合了<奥德赛>风格的杰出作品.本文探讨该作品对西方小说传统母题的继承与发展.查尔斯·弗雷泽试图重现一个有别于今天的全新世界,也许这只是一种乌托邦的理想,然而他的创作对我们在后工业社会背景下人类终极命运等问题的思考无疑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史、戏剧史上的著名悲剧之一,作品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爱情理想与封建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人认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社会悲剧,有人认为该剧是命运悲剧,这成为历来批评和争论的焦点.但只要将<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合当时历史进行认真深入地分析,便可认识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既是社会悲剧,又是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以爱情为基础的关系,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而“在阶级社会中,不论在哪一种场合下,婚姻都是由双方阶级地位来决定的.” 作为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自有文学以来,就以当时能有的文学形式反映这“两性之间的爱情” 问题,而这些作品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评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的爱情悲剧孙良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中最吸引人也最令人迷惑不解的部分要算是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描写了。一百多年来,各国文学界对此评论众多,莫衷一是。1847年小说出版,书中异乎寻常的强烈的爱被指责为病态心理、不道德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