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李商隐诗作中最富特色之作,历来是研究的热点和亮点。现就爱情诗的抒情对象、内容和作意、以及艺术特色三方面,对历来爱情诗的研究情况进行探讨,发现李商隐的爱情诗研究总体呈融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浮世本来多聚散——李商隐爱情诗的悲剧心态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凄美的爱情诗融会了爱情经历、人生感受、政治理想,体现了李商隐所郁结的悲剧心态,揭示了李商隐清醒的理性精神与人生困境的矛盾所形成的迟暮之感、间阻之悲、追求幻灭的悲剧心态。李商隐的爱情诗歌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足以引领世人重温李商隐的生命体验,感受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3.
论李商隐的爱情诗及其朦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商隐爱情诗的成就是使他登上晚唐诗坛最高峰的重要因素。他的爱情诗首先在文人诗歌题材上有重要的开拓意义,功不可灭;其次鲜明的艺术个性,即朦胧美,使他独标异帜于诗史。过去对李诗朦胧美有不公正的评价。朦胧美是更高层次的审美型态,是李商隐天才的艺术创造。李诗朦胧美有三个主要特征:意旨朦胧、意象朦胧、意境朦胧。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一生经历了三次感情生活的波折,其间对佛教所说的求不得苦、爱别离苦等佛教真谛认识较深。其爱情诗的思想基调与佛教义理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契合,这种契合或许不是非常清晰的,但在精神感悟层面上可谓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晚唐艳情诗人的代表,李商隐却和佛教有密切关系。李商隐接触佛教始自童年,随人生波折,中年时期日渐沉迷。他以自己的人生体验,证悟了万般皆苦、一切皆空、涅榘寂静等佛教真谛;并汲取天台宗及禅宗等佛学思想,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解脱。但李商隐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他修佛是为寻求内心平衡,其佛学观念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6.
唐代七言绝句, 古今推崇李白、王昌龄, 其实晚唐诗人李商隐独辟蹊径, 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 婉曲中含远意多讽,含蓄里寓绵邈深情, 流转蕴藉兼而有之,其造诣之高可与王、李二人相比而绝不逊色。  相似文献   

7.
普希金的爱情诗之所以脍炙人口,与诗人坦率纯真的情感,平凡质朴的语言,奇妙丰富的想象以及精湛的艺术技巧分不开。本文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韩大强 《南都学坛》2005,25(4):65-67
李商隐的骈文和诗歌一样都是用心血铸成的艺术珍品。其用四六体写成的祭文,形式华美、声情并茂,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祭文成为骈文诸体中最富情采个性的一种体式。这些成就主要源于他隶事用典、句法多变、铺排渲染等艺术技巧的准确掌握与圆熟运用。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精心锤炼诗歌结尾,往往以议论和唱叹结尾表达情思;用疑问、反诘、感叹结尾宣泄情感;借典型细节描写结尾表达主旨;用白描造境结尾抒写襟抱.这四点共同构成李商隐诗歌独特的结尾艺术.把握结尾艺术、从末句入手是解读李商隐诗歌,准确理解其诗歌主旨和情思的捷径.  相似文献   

10.
只有充满美好、纯洁感情的爱情诗篇,才真正具有永恒的感染力和审美价值,普希金的爱情诗表现了诗人卓越的情感和高尚的德行,是完美与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诗歌意境的朦胧性一直是评论界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文尝试借助于杨宗宪先生的系统美学理论,即从物理性审美存在、心理性审美存在和社会文化性审美存在三个系统层次对诗歌《灯》的分析,认为李商隐笔下的"灯光"具有皎洁晶莹的光影之美、煎熬成灰的心灵之美和才子佳人的爱情之美。  相似文献   

12.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中国学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的诗精于用典,善于象征比托,结构回环,意象奇特,意境朦胧幽深。含蓄深沉的内涵与婉曲隐晦的表现形式相结合是李商隐诗歌最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和张爱玲是两个生活于不同时代的作家。共同的生于乱世、早熟而又缺失健全的爱的人生经历 ,使他们在以同样敏感的心灵体验乱世中人的渺小与无奈的相同感悟里 ,催生出了相似笔调的表现朦胧、幽婉和凄艳之美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王向峰《云斋守望》中的近体诗歌为研究对象,力图在鉴赏的同时发掘其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质和美学追求。他的五、七言体律诗能自由往来于理性和感性、思妙与辞美、严谨与自由、理论和诗情之间,既是诗人“情真”所至的表达,也是诗人想象和哲思两兼的审美之悟,尤是诗人自觉艺术的追求,诗人在人文和自然风物之中创生了独特的审美意境,形成了以“情”、“境”、“悟”为突出特质的美学特色和审美情怀。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中 ,由于其政治追求和人生际遇的坎坷 ,情感的长期郁积和灵魂的无以聊赖形成了一种既悲叹又感慨的悲慨心态。悲慨心态影响着作者的诗美创作倾向 ,不仅为他的诗歌创作染上了一层悲美色彩 ,同时 ,为其诗美创作注入了一股永无竭止的悲慨之气。本文分析了李商隐悲慨心态形成的原因及其对诗美追求的影响 ,揭示了作者诗美追求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李煜传达感情相当独特 ,十分清晰 ,极为真挚 ,使其词作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的潜能 ;后世不同的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与体验去阅读、欣赏 ,终于使审美对象产生不同的美感效应 ,艺术魅力的潜能转化为不同的心理能量那种将李煜词作的艺术魅力归结于“写普通人”说、“包容”说、“写尽”说、“变成”说、“超越”说和“融合”“推进”说 ,未免有些牵强误会  相似文献   

17.
近两百年以来西方世界翻译和出版了不少中国古代爱情诗。西方编选者以自己的诗学标准对中国诗歌文本进行选择、翻译和阐释,以翻译选本的方式呈现,使其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中国古代爱情诗翻译选本在西方世界的译介、传播和接受涉及如下问题:输入者的时代环境、编选者的情感差异、接受者的美学取向、中西方的伦理歧异以及不同文化系统的性别认同。分析编选者主体对中国古代爱情诗的阐释依据,剖析具体文学文本与文化现象背后的跨文化传播机理,可以为中国文化的跨文化阐释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18.
一代大儒饶宗颐不仅富于学而且精于艺。他着意于诗词歌赋,醉心于琴曲书画,常有独到之创作,多发醒人之言论。在其艺术观点的表达中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艺术诉求和艺术理想,艺术创作中亦蕴含着共同的艺术心灵。他认为“和”是中国艺术的核心思想,“太和”则是艺术心灵的极致境界。“和”的艺术理念引领着其艺术创作的求和之心、向和之路、成和之境,成为其艺术作品的内在理趣。  相似文献   

19.
言情的艺术——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及抒情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于言情,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根本艺术特征。无题诗中的深挚感情,通过婉曲的抒述方式以及营造朦胧意境、渲染悲剧气氛等艺术手法表现出来。成功抒写挚情是无题诗独具魅力的根本原因。无题诗对诗歌艺术的发展贡献很大。  相似文献   

20.
爱情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诗歌创作的永恒主题。然而,在我国“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时代,爱情从未获得过应有的地位,反映爱情的诗歌也因此受压抑被扭曲。“男弱女强”的爱情模式,“男子作闺音”的主体错位,“好梦难圆”的悲剧情结,这些独有的特征为我国古代爱情诗带来一种特有的缺憾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