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朝拜真武神为目的的武当山朝香活动至迟兴起于宋代,经过元代的发展,到明代已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风俗,其规模和影响足以与五岳之首的泰山相媲美。清代以后,民间仍盛行朝武当的风俗,但香客的人数与地域来源已不能与明代鼎盛时期相比,朝山进香已呈衰减之势。武当山朝香风俗的历史与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化、道教真武神信仰的兴衰、武当道教的影响等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汉末至魏晋,道教从民间蓬勃兴起,并逐步发展为神仙道教。道教信仰的核心是神仙信仰,东晋著名道教学者葛洪,著书立说,对以往的神仙信仰和各种方术作了系统地整理和理论上的阐述,并对民间道教和某些“流俗道士”的言行猛烈攻击,这对道教从原始民间宗教向成熟的以仙道为中心的官方宗教的方向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斗七星信仰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星辰信仰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原始自然信仰之一。在我国的星辰信仰中,北斗七星的信仰地位一度最为突出,影响也最为深广。这要归功于中国道教的勃兴。然而,随着道教的兴起、发展和衰落,被道教吸收、推崇并夸大的星斗崇拜,主要是北斗星崇拜,也经历了一个由兴至盛又...  相似文献   

4.
风俗文化是人类最初的文化,原始宗教诞生于风俗文化的母腹中,并从风俗中汲取富有生机的能源,使其成为社会机制不可缺少的部分。当原始宗教一跃而发展为人为宗教时,风俗文化与其逐渐分离,但仍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形成互相渗融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道教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前景胡孚琛,张群英什么是道教?从道教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可以这样定义道教的特征:所谓道教,是中国母系氏族社会自发的原始宗教在演变过程中,综合进古老的巫术文化、鬼神信仰、民俗传统、各类方技术数,以道家黄老之学为旗帜和理论支...  相似文献   

6.
原始道教是道教史和汉晋历史研究中的重要疑难问题之一,牵涉面较广。本文就原始道教之援谶纬入道、黄巾起义谣谶之历史起源及其与五德终始论政统逻辑之关系、民间道教首领多有易姓张、李以聚众者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考  相似文献   

7.
契丹人的宗教信仰,早期主要以原始的自然崇拜为主,兼有摩尼教、景教信仰。辽朝建立前后,佛教、道教等宗教形式先后传入契丹本土,并得到上层社会的支持,发展比较迅速,最终形成多种宗教形式并行传播、相互交融的局面,并对社会风俗产生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契丹宗教文化现象。相对其他宗教的影响,对契丹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佛教,但契丹本土佛...  相似文献   

8.
梅山道教文化生成与演化因缘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梅山特殊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古梅山原有的巫教、从江西传入的南方道教,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和儒教,在此相互冲撞、分化和共融,最终统合成了一种以原始巫文化为基础,积极地融和了南方道教文化(尤其是江西茅山道教文化)、佛教、儒教的部分思想理念在内的特殊的地方性道教文化事象,即梅山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9.
宗教杂糅的酆都鬼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探讨了原始鬼神崇拜、鬼教、道教、佛教的宗教信仰 ,儒家思想观念与酆都鬼城文化的关系。原始鬼教是鬼城文化的发端 ,道教及其学说对鬼城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道教、佛教的融合促使鬼城文化的完成 ,儒家的道德礼法是鬼城文化的主导思想。酆都鬼城文化不但体现了源远流长的人类鬼文化发展轨迹 ,宗教信仰的复杂性 ,也承载着中国古代道德伦理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代道教世俗化是道教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宗教转型,其成因一方面源自于道教自身发展的逻辑,这可以归结为神仙信仰的动摇、内丹术的通俗化以及对儒家伦理思想的吸收三个方面;另一方面源自于道教特别是正一道,因其"益人伦,厚风俗"的社会政治功效而受到明代统治者的推崇,继而渗透于世俗的道德伦理生活中。与此同时,正一道自身作出的变革,特别是天师张宇初对道教规范和思想两方面的建设与提升,实际上使道教更好地适应了世俗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契丹人的宗教信仰,早期主要以原始的自然崇拜为主,兼有摩尼教、景教信仰。辽朝建立前后,佛教、道教等宗教形式先后传入契丹本土,并得到上层社会的支持,发展比较迅速,最终形成多种宗教形式并行传播、相互交融的局面,并对社会风俗产生深远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契丹宗教文化现象。相对其他宗教的影响,对契丹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佛教,但契丹本土佛教的传播是多源的,或从回鹘传入,或从中亚传入,或从中原传入。来源不同也使佛教崇拜的风格呈现多样性。加之契丹人原始宗教、摩尼教与聂斯托里教的交互影响,也使得契丹佛教不同于其他地区,形成其独具一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的中衰,当时人们宗教信仰的迫切需要,懦学、道教、玄学、佛教相互间的融合与斗争以及统治者对佛教的大力扶植,是佛教中国化的真正原因,佛教中国化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建筑以及风俗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王母原是西方神话中半人半兽的司命之神,是人类早期文化和心理处于原始混沌愚昧状态下集体无意识的产物,后在西方神话东传的过程中,在东方文化和东方民族心理所构成的原型场的作用下逐渐脱离了原始状态,开始了神话仙人化的过程,其间受到了秦汉神仙方术、魏晋道教思想影响的渗透,最后发展成了以西王母型为母题,包括许多子题庞大的西王母神话系统。这一系统中各种神话原型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是作者激发读者广泛联想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兴起与勃兴肇基于以老庄哲学为主体的道教哲学思想和以名山皆仙境的洞天福地思想。在道教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是一种超越具体物象的虚幻之象,神秘而不可言说。但人可以从天中感受“道”。道教“名山大川皆为仙境”的思想经过漫长的发展,最终在隋唐五代时期确立下来,它促使宗教徒走向山林,在登山临水中修炼与悟道。因此,天地山水在道教世界里有着与世俗社会截然不同的宗教意义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以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为依据,探讨了巴蜀地区在秦汉三国时期的巫术与祭祀、风水、道教的发源及其兴起等。  相似文献   

16.
唱道情是道教弘道宣教的一种文艺形式,在宋元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颇为流行。明清以来,道教唱道情在湖北的传播,是道教与楚文化相结合的民间文艺形式。道教唱道情在楚地民间的兴起,并形成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道情,是明清时期道教影响地域社会的结果。明清以来,道教唱道情与楚地民间信仰相结合,是拓展楚文化研究内容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道教与水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道教是在中国本土各种原始自然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宗教。水崇拜作为原始自然宗教的一种类型,对道教的宇宙观、基本信仰及其它理论、神仙谱系、科仪方术等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道教山岳真形图由原始的山岳地形图衍化而来,其发展演变与道教教义思想、信仰和仪式的发展密切相关.最早的道教山岳真形图--五岳真形图深刻地影响了其后山岳真形图的演变.而人鸟山真形图、酆都山真形图等则在图形模式及其神学意涵上各有新的发展.文章以山岳真形图图形本身为中心的考察,将有助于深入全面地了解这种道教灵图,进而加深对道教性质和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自从六朝至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是道教传播的重要区域之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神与仙继承了中国原始宗教、古代神话、古代宗教所崇拜的诸神,又容纳了民间信奉的众神,吸收并发展了得道成仙的思想。因道教诸神来源于民间,对信仰者来说并不陌生,因此道教在长江流域很快赢得了民众的崇奉。  相似文献   

20.
道教旅游文化与开发略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道教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的宫观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为开展观光型旅游提供了绝佳的旅游资源 ,而道教圣地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又是朝圣型旅游文化热兴起的源泉。本文据此提出了对其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