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清代江西农村市场的发展过程、发展特点、发展动因和对当代农业的发展启迪。  相似文献   

2.
消费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在销售促进中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销售促进是企业向顾客提供价值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短期性激励工具在市场竞争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消费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销售促进策略的运用有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既表现在基本功能、针对对象这些基础层面,也表现在策略重点、种类和形式以及信息传播这些“表现”层面。导致这些差异的根源来自于两个市场迥异的自身特性和目前中国市场独特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3.
从长期趋势考察,福建省工业品市场占有率呈现两低两高的“S”型上升走势,与我国经济波动周期变化趋势具有同步性,但对经济扩张期反应较为敏感,而抵御经济波动风险的能力较差;从出口市场考察,我省产品出口市场占有率在全国位次较为稳定,但与出口强省的差距逐渐拉大;目前福建省工业企业正面临“成本推动”和“市场约束”的双重挤压,而且制造业所承受的成本压力难以向市场终端转移,迫使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从动态分析,福建省工业品市场外向度具有不断扩大趋势,其主攻方向是省外市场和海外市场;但同时在福建省商品市场的三大产地中,近期以来福建本土产品的比重却出现上升趋势。针对上述变化和特点,拓展工业品市场空间政府的政策选择应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契机,构筑企业联合营销平台,构建现代物流系统,促进由产品品牌向区域品牌延伸。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期赋役制度改革以后 ,地方基层组织及管理体制也相应发生了变革。保甲组织逐步取代里甲组织。国家不仅对农民的编户方式发生了改变———从注重管理为国家提供赋役的“在籍”人户 (即编审册上的人户 )变为注重管理乡村中实际居住的人户 ,而且对乡村实施更严格和更直接的统治。清代中期以后 ,在保甲体制下 ,村庄负责人———乡保、牌甲长从普通的中等农民中产生 ,保证了州县政府能够顺畅地对乡村行使职权 ,并通过对乡村负责人严格控制与压榨 ,实现对乡村的统治。乡—村结构构成了地方基层的主要组织形式 ,村庄成为国家管理农村基层社会的基本单位 ,国家政权透过乡和村庄的职役 ,掌控村庄和农户 ,乡村职役出现行政化发展趋势。国家政权与基层乡村社会结合比以前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101-105
清代的诗学理论成绩斐然,可视为一代之文学。清代诗学避免了明代的复古与门户之见,在复古的格调与抒发性情之间找到了平衡的支点,站在时代发展的新语境,提出了诗学指南。清代主要诗学流派的诗论融汇、提升了传统的审美范畴,扩展了传统诗论命题的内涵,使传统的命题更具包容性和文学性,诗论显示出完美、自足的特性。在对历史的沉思中,清代诗论更具辩证性,在古今、复变、传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等方面较前代更有历史视野,避免了前代诗论的覆辙。  相似文献   

6.
清代北方乡约与保甲的职能虽仍各有侧重,但两者的职能差异逐渐复杂化,且这种差异逐渐缩小,有的乡约对保甲还具有监督甚或领导作用。乡约与保甲关系的这些新变化,与清代北方乡约的普遍行政组织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清代中期,巴黎外方传教会与四川官民因礼仪问题而产生的种种矛盾,既涉及文化习俗的不同,又涉及政治经济利益的摩擦.这直接地导致了四川民教关系的长期不和谐,并使反教行动从群众自发逐渐转变为官吏主导、群众参与的有组织性运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清代政治以及由政治方针决定的文化政策与清代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评介了清代主流社会的诗文与非主流社会通俗文学创作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代论诗诗的新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诗诗发展到清代大为兴盛,清人在杜甫和元好问的基础上踵事增华,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多有新创,形成了多彩多姿的风貌。前者如论诗话、论闺秀、论域外,后者如诗加注文和诗加序文。这些新拓展,对扩大论诗诗的内涵,弥补其形式上的不足,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清中后期,新疆逐步形成了奇台为中心,包括天山南北和蒙古西部的区域性市场体系.鉴于期间新疆、蒙古等北方牧区,市场体系发育的主要动力是数量庞大的南北农、牧产品贸易,除了交通网络之外,在长途贩运、贸易过程中,担当主力军的商人集团--商帮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代通鉴学的发展不仅受到前代通鉴学的影响,有着它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还因受清代不同发展阶段的政治影响,表现出阶段性特征:清初通鉴学呈现反思与开拓的气象;乾嘉时期,规模与影响不断扩大;道成以后,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清代四川食盐运销制度经历了民运民销、官督商销及官运商销三次变革,变革的起因与终结皆与私盐的泛滥密切相关。运销制度的变迁表明,制度中不合理因素是私盐滋生的土壤,而私盐的泛滥又加速了食盐运销制度的败坏与变革,最终导致食盐运销制随着清王朝的衰微而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14.
论清代笔记     
郑宪春 《船山学刊》2005,(1):124-126
清代笔记的发展,与清代学术思想的发展互为表里,而清代学术思想又与清代封建集权的社会同步."清代是笔记集大成的时代,各种笔记都在前人述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1]但清代笔记的发展,由于受到满族入主中原建立封建王朝的政治制约,以及清代学术思想的演变影响,在每一个时期的发展形态与记述内容,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杨军 《青海社会科学》2008,(4):119-121,200
清代中晚期,青海地区的消费水平相对落后,而且城镇与乡村之间、农业区与牧业区之间的消费结构不同。受消费结构多样性和消费水平多层次性的影响,清代中晚期青海地区的商品化程度和手工业商品生产均有所发展,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相似文献   

16.
论清代谥法     
潘洪钢 《文史哲》2007,(2):69-77
谥法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传统,历来受到主流社会的重视。清朝大张旗鼓地给明代崇祯帝、惠帝上尊谥及给大批明代臣民以专谥、通谥,是将谥法作为一种政治手段,笼络汉族地主阶级之心。通过对赐谥、追谥、夺谥的操控,谥法成为清朝皇帝驾驭臣下的重要手段。统治阶级倡导某种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或者在某个特定的时期表明政府的某种态度,都可能通过谥法来实现。谥法在清代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18.
清代及民国时期是浙江茶叶经济大起大落的关键时期。受茶叶外销的刺激,浙江形成了散布产区、较为广阔的茶叶初级市场。产区所产茶叶集中到初级市场后,再汇集到宁波、杭州、温州三大茶埠。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浙江茶叶经济无论是茶叶生产、茶叶初级市场,还是出口茶埠,最终均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19.
论清代儒学的再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志明 《文史哲》2005,(5):46-49
清代儒学家力图从儒家经典中重新挖掘儒学的意蕴,致力于儒学的再整理。针对宋明理学的弊端,顾炎武提出两条挽救儒学的措施,一条是正本清源,另一条是由器求道。戴震提出“道器一体”、“气化即道”、“理在事中”、“理存乎欲”等新观点,重申了儒家关心国事民瘼的民本主义思想,恢复了经世致用的学风。清代儒学表现出较强的批判意识和学术独立的意识,构成儒学的第四个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20.
清代新疆台站体系形成于用兵新疆的过程中,是清朝对新疆进行有效统治的必要条件.它由入疆台站和新疆内部台站构成,包括台、塘、站等形式.新疆台站体系在乾隆时期强有力地支撑了西北战事.但乾隆以后,由于外部敌对势力的骚扰打击和内部运转机制的日趋腐化,新疆的台站体系开始衰落,到同治时期,随着清朝在新疆军府统治的崩溃而瓦解.左宗棠依靠特殊的通讯方式平定新疆.新疆建省后,台站体系重建,但很快向近代邮政体制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