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政府间博弈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推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相关理论和实地调查资料,从政策执行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地方政府的利益分化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政策执行中出现基层政府管理部门的道德风险和各级地方政府间的不平等博弈,并就此对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执行效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政府通过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政策扶持以期达到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等公益性目标,因此,政府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具有一定的委托代理关系。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难以掌握农业龙头企业的内部信息和行为,这种代理关系存在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本文构建政府和农业龙头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政府最优激励契约,探讨了企业风险分担系数和契约激励强度的影响因素,政府在制定扶持政策时,应体现激励性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激励强度,在制定激励政策时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3.
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多个利益主体,它们无法按照单一秩序的要求行事.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提高了"单中心"政策执行模式的社会成本,考虑到公民的政策需求并不是固定和一致的,因此,依靠单个政策执行主体的努力无法改善政策执行的效果.合作治理的行动机制是通过达成共识建立互信,在"正和博弈"中求得共赢.出于减少社会成本的考虑,我们需要开展合作治理,唤醒和维持这些行动主体的合作意识,促使它们围绕社会政策的执行自我组织起来,通过积极参与降低社会成本.所以,通过赋予它们自主权和参与权有助于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从而以更低的社会成本改善这项社会政策的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4.
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龙 《学术界》2004,(3):35-49
政府在介入经济的时候,存在失灵问题.一是在纠正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的缺陷,包括反垄断、消除外部性、克服信息不对称、实行收入再分配、提供公共物品、调控宏观经济控制等过程中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率和不公平等问题.二是公共政策过程中可能的不公平和失效现象,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在投票、利益集团协商和精英决策三种决策模式中都可能存在.三是政府行为的非竞争本性所附带的非效率后果,官员的行为既无成本约束,又缺乏利润动机.四是官员行为的官僚主义难以避免,原因在于政府和立法机构的"双边垄断"关系.五是利益集团操纵政策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倾向于"分利",而不是增进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中央政府加强监管,健全流域管理体制,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游戏"规则的公平和公正.以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区地方政府和受水区地方政府双方的合作及非合作博弈,在理性经济人和风险不对称的假设下,建立博弈模型,探讨各方在利益冲突中的行为特征,通过求解纳什均衡,给出各参数变量的政策含义,寻求协调双方利益冲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直接表现为内幕交易(Insider Trading),只有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才会出现内幕交易,可以说内幕交易是信息不对称的直接后果。本文把信息不对称分为宏观信息不对称和微观信息不对称。宏观信息不对称是指政府管理部门在制定对证券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时所产生的信息,市场活动主体(包括投资者、上市公司、证券中介机构)获得信息数量与质量上不相等,由此导致的内幕交易为宏观内幕交易;微观信息不对称是指上市公司所拥有的对证券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市场活动主体(包括投资者、上市公司、证券中介机构)获得信息数量与质量上不相…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204-210
精准扶贫是当前中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然而,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常常出现中央的政策表达与地方政府执行相悖的现象,进而影响扶贫的实际成效。这种现象源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权力和信息方面拥有各自的优势,并由此引发它们围绕"权力—信息"优势而进行的政策实施互动所致。中央与地方的互动方式及行为选择,影响了中央权力向下渗透的程度,也影响了中央对信息的控制力度和精准扶贫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危机状态下,各国政府经常通过政策制定与执行来进行危机控制与管理.议程设置作为政策制定的第一个阶段,对政策的出台具有重大影响,而在此阶段经常出现的"不决定"或"不决策"现象,往往导致危机处理政策的延误.危机问题能否进入政策议程,成为政府应该解决的问题,对于危机控制政策的出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导致政策失败的因素很多,其中政策执行主体的偏差性行为是极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诱发政策执行主体偏差性行为的根源主要在于认知缺陷、利益冲突、伦理失范、沟通不畅。因此,必须从提升执行主体的政策认知能力、健全政策执行的监控制度、规范执行主体的利益平衡关系、完善政策执行的沟通与协调机制等方面来防治政策执行主体偏差性行为的发生,进而有效降解政策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作为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 ,政策的作用能否有效的发挥 ,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的效率 ,而政策执行本身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其效果往往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其中政府系统的权能配置科学与否对政策执行的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对导致我国现阶段政策执行阻滞的几种政府权能配置因素进行了剖析 ,并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防治政策执行阻滞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政府干预风险资本市场的动因、目标以及产生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政府干预风险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方式——基金的基金.结果表明,由于风险投资活动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正外部性,私人风险资本供给低于社会最优供给,因而政府试图通过基金的基金来增加风险资本供给,从而促进创业企业融资.但政府干预的目标并非必然能够实现,政策效果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挤出效应和风险资本需求弹性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不对称下我国政府农业支持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领域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下的机会主义、败德行为和逆向选择等使我国农产品市场严重失灵 ,造成农业结构失调 ,农产品品质不高 ,资源配置低效率。因此 ,我国政府农业支持政策应从我国国情出发 ,以减轻农业领域信息不对称和矫正信息不对称下的策略行为为重点 ,培育和完善农产品市场机制 ,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的升级 ,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和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目标置换行为使政策效果偏离了政策目标,扭曲了政策原有的价值追求,消解了政策的合法性。从目标—手段视角来看,政策规定用语模糊、政策目标量化难、目标手段关系不明确等导致了执行中的目标置换;从委托—代理视角来看,执行机构的有限理性和自利动机是政策目标置换的主观原因,信息不对称是政策目标置换行为的外在条件。对政策目标置换行为进行治理,需要建立以公共目标为导向的政策目标整合机制,加强行政伦理道德建设,建立有效的政策执行监督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交易中,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信息不对称会产生两个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抑制道德风险的途径主要有:执行及时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银行的自有资本充足率;实行非全额的存款保险;坚持严格的市场退出政策;健全法律法规,加大违规惩处力度;加强对监管者的再监管,对监管者实行问责制。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不对称与内部性政府管制失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部性政府管制是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工作场所安全或者合同条款完善程度的政府管制,它主要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内部不经济有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的市场失败是内部性政府管制的根本原因。虽然市场机制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败有缓解作用,但是内部性政府管制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败的必要手段。政府管制也存在管制失败,除政府的特性的原因以外,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针对政府管制失败,至少应从建立租金消散机制和建立政府行为过程中的激励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抑制内部性政府管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不对称与危机管理中的新闻媒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对称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社会中的信息常是不对称的。在危机事件中 ,不论是信息的稀缺 ,还是信息的泛滥 ,都会引起公众过度的反应。新闻媒介在消解信息不对称的过程中却又制造和强化了另一种信息不对称。政府与新闻媒介、新闻媒介与公众之间的互动 ,不仅有利于削弱信息不对称状态 ,而且有利于政府对危机事件的管理和对管理成本的节约。  相似文献   

17.
"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将公众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了政府的监管层面上.食品质量安全的信息不对称、食品质量安全所具有的公共产品特性与外部性、消费者在与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冲突中处于弱势,这几个方面导致了市场的失灵,需要政府进行监管.政府虽然也有能力监管,但由于部门之间的缺位与错位,监督制度的缺失,政府能力的局限,管理者追求自身利益动机的影响,导致了政府管制的失灵.在政府管制失灵的情况下,如何解开食品安全监管的症结,关键在于对安全监管体系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8.
论当前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一些政府及其官员的失当作为;政府构造方面的缺陷;社会不公和贫富分化超过了人们的心理预期和社会心理承受力的阈限;不信任的政治心理;非政府组织的功能缺位等.我们要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当前我国社会出现的无直接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城市领域具体实践的缩影。作为决定城市治理效能的深层次要素,政府公信力内在契合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需要。审视城市治理过程,提高政府公信力仍存在服务意识弱化、行政行为失范、市民参与不足与政府回应不畅、信息不对称与新媒体语境下话语权弱化、政策制定与执行偏离公正准则等多重阻碍。对此应当追根溯源,从服务、法治、民主、透明、公正五大基本理念出发,全方位提高城市政府公信力,以期有效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耕地流失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政府在耕地向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限制耕地向建设用地盲目流转,但政策执行的效果相当有限。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而根本原因则是政府机构的"内在性"。因此,防止耕地盲目流转不仅需要改变当前激励地方政府将耕地向建设用地流转的诱因,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和完善征地制度,而且需要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完善地方政府官员的考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