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刘白羽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仅内容丰富多彩,场面雄伟壮观,“从英雄的战争到沸腾的建设生活”,“看得出中国血的战斗的一点历史脉络,火热建设的一点闪光”(《〈刘白羽散文选〉前言》),而且艺术成就很高。他的散文,语言瑰丽,气势磅礴,形象逼真,韵味无穷。无论是叙述事实,还是描绘景物,无论是表达感情,还是发表议论,作家都能以他那丰厚的语言修养和纯熟的语言技巧,通过各种修辞手  相似文献   

2.
《围城》的比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浅谈《围城》的比喻艺术 ,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围城》喻体的广泛性和奇特性展开研究 ,第二部分从比喻方式的多样性谈比喻 ,第三部分谈比喻的特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是我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兵家著作,历来深受中外学术界重视。但从文学角度对《孙子》进行研究的却凤毛麟角。一般的文学通史对诸子散文的关注多集中于儒、道、墨、法、纵横家身上,于《孙子》之文似未见有过论述。然纯粹从文学角度而言,《孙子》在阐述其军事理论时与诸子阐述其政治理论一样,都运用了文学的笔法,将之列入诸子散文艺术之列自属当然。以文学的眼光通览《孙子》十三篇,可以将其形象概括为几句话,即:结构如环如网,语言如歌如诗,句式多用连弩句或鸳鸯句;兼有诸子散文之长,而少诸子散文之弊。  相似文献   

4.
《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子》散文的最主要特色,就是善于辩论。孟子说:“我知言”,“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这说明孟子掌握了一套辩论技巧。正是由于“不得已”而“好辩”,才必须讲究辩论的艺术和效果,形成了《孟子》散文雄辩犀利的艺术风格,《孟子》散文的风格对后世散文创作的影响是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唐宋以来,《孟子》文章一直为许多古文学家所取法,潜移默化地继承和发展了《孟子》散文的艺术传统。宋嘉祐二年的科举考试,欧阳修、梅尧臣共同评判试卷,梅尧臣曾对一代才子年仅二十二岁的苏轼的文章大加赞赏,“以为有孟轲之风”,取为第二名。苏轼之文如行云流水,功力却来自《孟子》,可见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5.
金圣叹是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集大成者,他将大量的比喻运用在<水浒传>评点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通过对其评点中的比喻运用的情况及特点分析,指明了比喻对小说评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莫言的《红高粱》是一部叙事策略和语言形式都追求强烈“陌生化”的小说。在语言的运用上,小说极力追求富有张力的表达。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景物场面描写,都服从主体的自由创造和审美快感;作者重视感觉的呈现,大胆、大量运用充满想象力和违背常规的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构筑了一个色彩鲜明、意象纷呈、内容丰富的“红高粱世界”,在现实之外,重建了一个关于战争、生命的审美现场,也重建了战争、生命修辞话语的审美价值尺度,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不同寻常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7.
古代散文的艺术总结──周明《中国古代散文艺术》评析同林我国散文同诗歌一样,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成就卓著。但是,由于观念的影响,历代文学研究重诗轻文,形成了反差强烈的不平衡现象。最近,周明先生的新著《中国古代散文艺术》,(以下简称《艺术》)由江苏教育出...  相似文献   

8.
“点”的衔接与情感的积累──《我的空中楼阁》结构艺术谈薛蕴,石力所谓“点”,是构成事物运动的基本单位,它在影片剪辑中具有重要的结构意义。剪辑者在情感的驱使下,对“点”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准确的衔接,从而使一部影片达到内容与形式上的统一。文学与影视星为两个...  相似文献   

9.
<庄子>散文的结构艺术堪称奇妙,然而今人往往囿于表面观感,对此视而不见,几十年来很少有人问津.仔细研读文本,参以明清学者的评论,我们觉得<庄子>散文在总体上具有形散神聚、奇开妙结、有形无形等奇妙的结构艺术特点.形散神聚就是其看似很散的文字却都为主题思想所贯穿和凝聚,形散神不散;奇开妙结就是其开头和结尾都无比奇妙,非同凡响;有形无形则指其内在结构与外在结构是有形与无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散文艺术与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理孕异梦,秀句镌春心。《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之三)在我国文学史上,《庄子》常与《离骚》并列,以其瑰丽奇伟的形象哺育着一个浪漫主义的传统。晋陶潜、唐李白、宋苏轼,以至清龚自珍,无不挹其清芬。《庄子》中无疑存在不少消极成分,却有着一种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解放的因素,对封建制度起着某种瓦解作用,加上与之相适应的汪洋恣肆的文章风格,对历代作者发生着特殊影响。“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嵇康,公然宣称“庄周吾之师也”(《与山巨源绝交书》);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就与庄周却楚王聘时所说“吾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史记·庄周列传》)拂衣同调。苏轼于《庄子》深有心契,然而在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时却说:“使天下之士,能如庄周齐死生,一毁誉,轻富贵,安贫贱,则人主之名器爵禄所以砺世磨钝者皆废矣”(《议学校贡举状》),揭示了庄子  相似文献   

11.
<正> 《孟子》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性,风格明畅犀利,那些记叙孟子与人辩论的文辞尤其出色,富有雄辩性和说服力。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善辩可以说是首届一指的。在《孟子·膝文公篇》中,孟子的学生公都子问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回答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一语道出了自己的苦衷。孟子生当兼并激烈的战国中期,人民生活惨苦,“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现象触目皆是。各派思想家都要代表本阶级的利益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政治  相似文献   

12.
《庄子》散文艺术始终存有再认识的天地。文章认为:“文道浑融”是《庄子》散文艺术的总体风貌。首先,它所表现的客体──“道”,其内容和存在状态,具有独特的艺术亲和力及显现艺术至境的潜能;其次,作品本身各种抽象的形式艺术,无一不呈现“目击道存”,难分文字和思想之美的艺术魅力;再次,作者“独与天地相往来”的精神状态和创作方式,成就了“其为文乎?其为道乎”?的上乘艺术。由此可以说,《庄子》的散文艺术具有某种意义上的不可企及性。  相似文献   

13.
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是19世纪上半叶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主要代表.他以其代表作《红字》在美国小说史上独步一时,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霍桑在小说方面独树一帜的成就可以说家喻户晓,人所共识,可他的散文创作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林语堂散文语言的精彩亮点。其喻体取材广博,生动风趣,耐人寻味,形象而传神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其独到的比喻艺术主要体现在善于联想点染,赋喻体以曲度和波势;或赋相似性以特有的美质;喻体形式灵活多姿。  相似文献   

15.
散文的艺术感染力从何而来呢 ?光凭它深厚的思想和渊博的知识是不足以感染、教育我们读者的。在我们文学艺术的宝库中 ,那些打动人心自成佳作的作品 ,无不充满着溢于言表的真挚情感 ,从而使作品具有深切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蕴。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这样一篇平中见奇 ,朴中见巧的散文艺术精品。深切的思想意蕴散文取材广泛 ,几乎无所不写 ,海天之大 ,草芥之微 ,没有不可笼之于内的 ;掀天之浪 ,一物之微 ,自己的一点感触 ,一丝心思均可入文 ;社会大事 ,家庭细故 ,往日的凄惶 ,今朝的欢快 ,均可移入纸上。一粒沙中可以看世界 ,一丛花上可以…  相似文献   

16.
张清芳和陈爱强在其完成的《台湾当代散文艺术流变史》(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以台湾当代散文的艺术流变为经,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至今的三个历史阶段的时间跨度为纬,详细而精准地总结了台湾当代散文在不同时期的基本状况和独特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以抗日战争初期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围绕留学回国的方鸿渐这个中心人物,描写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所造就的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命运,真实地揭示了他们自私、空虚、猥琐的灵魂及其精神上的苦闷、彷徨和困窘,富有深刻的社会讽刺性,因此被誉为“新《儒林外史》”。作者发挥杰出的讽刺才能,“融中外古今于一炉,以他渊博的知识、超凡的想象力和精微的体察,深入到人物内心深处,精妙地描绘出各色男女在特定场合下的心理活动,剖露出他们丑恶的灵魂。”“大量新颖奇特、生动传神的比喻的运用,十分引人注目,加强了表达效果,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作品得以生辉,也为我们进行修辞研究提供了许多范例。  相似文献   

18.
《围城》比喻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城》比喻富有动人的魁力。采集丰富而新奇的喻体,以突出的相似;久巧妙地粘合相比物;喻中有情、喻中有境、喻中有理;形成了特有的通灵美、理趣美、尖刻美等美学特征。这些特色是从比喻的内部组织、表达功能和审美三个不同的但又紧密相联的方面揭示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不知道世界上是否真有点铁成金术,然而著名学者和作家钱钟书先生确实是把反映知识分子的家庭生活、婚姻恋爱这个带有传统特色的题材放在抗战时期的“土壤”中,绽放出了一朵文苑奇葩,这就是钱先生在四十年代写的长篇小说——《围城》。任何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都是与成功的艺术分不开的,《围城》也是这样。本文意欲撇开《围城》其它方面的艺术成就,仅就其令人击节的比喻,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比喻的成功动用是<诗经>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这种成功运用表现在比喻运用极为广泛、比喻的形成多种多样.这些众多比喻之所以能作为一种突出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被作者所运用,我们不能仅仅从比喻的审美功能这一层面上去理解,而应该从比喻的生成机制这一更深的层次去解释.可以断言,<诗经>中的比喻不但和当时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密切相关,而且与宗教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