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世纪中叶以后,日本汉文学变化极大,可以研究的问题很多。其中有三个问题论述者较少。一是对日本明治前夕志士文学的评价问题。简单地称明治前夕汉诗主流即志士诗,或简单地认为志士文学是当时汉文学最高峰,是不对的。所谓志士毕竟只占当时汉文学家少数,而且其大多在文坛上并不居重要地位;志士的诗文也并非都是志士文学,其中佳诗大多不能以志士诗目之。二是明治后汉文学中军国主义流毒的严重性。日本军国主义思潮自其萌芽时起流毒即无孔不入,浸润于日本文学各领域,首先就是某些志士文学;其后维新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汉文学中军国主义流毒更为严重。从无名小卒到大官贵族,从杀人屠夫到高雅学者,都有人写鼓吹侵略的诗文。三是20世纪以来日本文学史书抹煞汉文学的错误问题。日本文学史书中,有赤裸裸直接贬斥汉文学的,也有用一些高超玄妙的理论和遮眼的手法来抹煞汉文学的。这种做法没有任何道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汉文化对越南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越南顶尖作家阮攸的扛鼎之作——《金云翘传》是汉文学孕育的结果.从瞿佑的《剪灯新话》和阮屿的《传奇漫录》的创作中可以看到在文化和文学的交流和吸收中普遍存在着“误读”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王小盾 《中国社会科学》2012,(7):141-162,206
高丽乐由雅乐、唐乐、俗乐组成。通常认为前二者来源于宋代的大晟乐和教坊乐,俗乐则是本土音乐部类。但经细致考察,高丽俗乐实有深厚的中国渊源。为此,应在汉文化区的视野中探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问题,把中国音乐向域外的传播,理解为汉文化区内雅俗文化的转化。其中较具规律性的现象是:中国境内的雅俗关系,往往结构性地移植到域外汉文化地区。技术和物质文明较容易跨越文化隔阂,价值的传播则采用潜移默化方式,故在不同年代先后产生的音乐作品中,中国元素由晦而显地保存在自内容至形式的不同层面。区分雅俗的主要标准一是制度,二是语言,因此,俗文化转变为雅文化的主要方式是进入体制,中国文学的雅俗二分在域外往往表现为汉文学、汉文俗文学、国语文学的三分。  相似文献   

4.
汉字是汉文化的原子核,是汉文化的生命基因“原型”,亦是汉文学最基本的“文学单元”,文学创造的“方法元”及其表现的“技巧元”,艺术价值的“审美元”。汉字创造的全部逻辑就是汉文学创造的“艺术基因”。  相似文献   

5.
2019年,以南京大学文学院卞东波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古代汉文学史"(19ZDA260)获得立项.该项目旨在从东亚汉文化圈的视角发出,对前现代时期的东亚古代汉文学史进行重新书写. 一、本课题的学术价值 前现代时期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琉球诸国同属东亚汉文化圈,共享汉字、儒学、佛教、律令制等共同的文化平台.在东亚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东亚文人用汉字创作出了海量的汉诗、汉文、汉文辞赋、词曲、传记、纪行、小说等文学作品,这就是"东亚古代汉文学".东亚古代汉文学不但载体是汉字,而且诗文中使用的语汇、意象、修辞都来自于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家对东亚汉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东亚古代汉文学亦有其自身的独特面目,对中国古典文学并非单纯的拟效,亦有很多新变的元素.东亚古代汉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在东亚汉文化圈的延续与拓展,其与中国古典文学之间自然有着源流关系,但又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和异质性.东亚古代汉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日本汉文学是日本人用汉文创作的一种表现本民族思想感情的文学,是日本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古代汉文学是在消化吸收了中国汉魏六朝文学与初唐文学创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至8世纪末已产生了《日本书纪》、《风土记》、《怀风藻》等不少作品,形成了以贵族、官吏和僧侣为主体的汉文化圈,为下个世纪汉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文学经典的翻译是促进文学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佛典汉译是中印文学文化交流史上的高峰。近百年来,除《道德经》、唐诗、鲁迅之外,大部分古代、现当代汉文学经典在印度处于翻译缺失状态。中印文学传统和审美追求的差异、当代印度更关注中国的政经时事均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印度国民文化过度自豪的心态,这种文化心理导致了印度文化在面对汉文学经典时的选择性失明。印度文化历史悠久,并对南亚、东南亚地区有深远影响,但过度自豪阻碍了它与其他东方国家之间正常的双向文学交流。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2):87-91
越南作为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之一,历史上深受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影响,尤其在汉文小说中形成了与中国相近的小说传统:叙事模式上仿照章回小说的回目形式,且沿袭了我国古代小说的评点风气;思想传统继承的是"民本观"、"正统观"和"华夷观"等核心的儒家价值观念;除此之外,与我国古代小说一样,在越南汉文小说中也涌现出明君忠臣、贤父孝子和烈女节妇等一系列典型丰满的人物形象。考察越南汉文小说的小说传统,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在越南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志强 《学术论坛》2007,30(12):170-175
历史上,越南曾经长期使用汉字,越南一直到1945年宣布独立时才把国家的正式文字改为拉丁化文字,而在此之前,越南大部分的书籍都是用汉文撰写的.另外,由于历史上中越之间特殊的政治关系,在中国汉文史籍中又记载着大量有关越南历史的资料.文章对这些汉文史籍进行一次概括性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域外中国道教神话、道教传记、道教小说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揭示了域外学者调整宗教、文学观念后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些学术进展和理论反思有助于中国学术界推进相关研究,探寻“传统文学”与“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哲学的对抗与对话 ,贯穿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在现代 ,文学与哲学谋求彼此沟通。“诗人哲学家”的出现、哲学家由思向诗的回返 ,一方面是基于对“纯粹理性”解决人类精神与心灵自由能力的深深怀疑 ,另一方面还跟现代人文科学的语言论转向相关。而“哲学家诗人”们则主张以一种艺术化的思想替代哲学家的冷峻面孔 ,以促使传统哲学走出历史困境。诗的言说与思的言说的浑融 ,本质上是由于它们都共同指向一物———存在。  相似文献   

12.
莫骅 《社会科学家》2005,(5):165-168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贪污贿赂犯罪主体、惩治犯罪的法律机构设置及财产登记申报制度、监督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特点,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互动的,它们之问存在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当代世界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终将证明全球化的尽头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4.
汤志钧 《河北学刊》2005,25(4):168-173
儒家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步入近代,仍为学者所信奉。在社会变革迅速、动荡加剧的时候,不同学派会有共同的改革要求,又有着彼此不同的差异。同一学派既有治学方面的一致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异同、分合,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我们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同,而忽视学派之异;也不能因是同一学派,而视为一切皆同。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资源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多元化模式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仪器维修体制不完善、维修队伍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等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规律,建立一个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魏红 《学术探索》2001,(Z1):118-120
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假借科学和民族文化的旗号重新泛起,损害着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明辨新的有神论的种种伪装,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教育;高举科学旗帜,崇尚科学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新时期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陈建中 《中州学刊》2005,(6):102-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的各项具体改革提供了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力地促进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19.
英语委婉语是人们为谋求最佳交际效果而创设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委婉语表述内容一般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禁忌的事物、现象或者是敏感的话题,是语言中最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部分。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解读委婉语,阐释了委婉语强烈的英美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当前闽台高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为线索,分析了两地高校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为闽台高校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共同推进闽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