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庆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在《花间集》中,以抒写闺怨的作品居多。在众多的闺怨词中,“娇慵无力懒梳妆”这一独特意象被广泛地运用,成为花间词抒写闺怨所用最多模式之一,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做为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和延续,自必有它的背景和条件:其一,往代抒写闺怨或宫怨的文学作品中,相类意象的运用,是形成花间闺怨词这一抒写模式的先声;其二,温庭筠在接受齐梁宫体诗和唐代“青楼文学”影响的同时,扬弃了齐梁宫体诗人对女性外在形貌的赏玩甚而是亵玩的低级趣味,把笔触延深到对女性心灵的探索上,完成了“青楼文学”女性描写的渐进式发展过程;其三,社会现实及时代精神与词人的个人生活经历,促成了这一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张启民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线段、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属于数学应用范畴。相对而言,线段远不及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因为人们生活在一个立体的空间,对信息的认识、分析、思考、判断都必须具备相应的智能。同样,议论文写作亦是如此。在当今知识密集、信息交叉的时代,我们只有摆脱“线段思维”的束缚,进而追求“立体感受”的表现,才有可能写出最佳议论文。 相似文献
7.
李彬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69-70
怎样使高考作文的议论文写得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力、言之有文、言之有序呢?那就要讲究议论文的构思。如果说构思是写好议论文的硬件,那么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则是这硬件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9.
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中的“三要素”。在这三个要素中,论点是基础,是文章的灵魂,议论的中心,因而,写议论文,先要确立论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确立,是建立在审题基础上的,不能随心所欲,换言之,即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总是由文题(或话题)和材料而来,而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审题立论,就是认真研究文题(或话题)和所给的材料,就一定的问题发表见解和主张,提炼并确立中心论点。一般说来,议论文的审题要做到全面透彻,立论要做到深刻稳妥,具体应遵循正确性、鲜明性和时代… 相似文献
10.
姜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
孔子,包括整个先秦诸子在内。首先是哲学家;他们的论著,就文体的性质而言,首先是议论文。人们通常把先秦诸子散文称之为“哲理文”或“说理文”,似乎也正基于此。然而历来对孔子的研究多偏重于对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文学思 相似文献
11.
梦境之谜如果你问10个人梦境是什么样的,你很有可能得到10种截然不同的答案,因为这即使对于科学家来说仍然是个未解之谜。一种可能性是:大脑通过做梦来刺激脑细胞神经元突触,使其运载一定的信息。另一种理论则认为:梦境是人们在日间无法顾及的任务和冲动的一种反应,做梦巩固了这些事情在大脑中的印象。总之,科学家们对一件事情还是达成了共识,就是梦境只出现在人的深度睡眠中。 相似文献
12.
议论文中的摆事实和讲道理,仿佛是一只鸟的两只翅膀。两只翅膀都丰满有力,鸟才可以,自由翱翔。而其中有力的事实,可将作者要阐述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更深刻。可见,在议论文写作中,例证是一种有力的论证方法。但是,有时文中叙例过详,会使语言失于罗嗦,文章缺少厚重感。因此,如何使用材料以求文字简洁而内容充实,这是写好议论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丘上松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1984,(1)
在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议论文有相当篇目,且教学难度较大,如教得不甚得法,学生不爱听,收效不大。因此,我们非在战术上格外重视这种文体教学不可。 议论文的特点是极少文学形象(文艺性论文除外),它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摆事实、讲道理、提主张,几乎都是逻辑思维。针对这个特点,我们认为:教议论文要以“逻辑力量”取胜。那么“逻辑力量”怎么体现? 1、抓论点。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中心;议论文的中心就是它的论点。讲读议论文就应该抓住这个论点不放,每句话、每个材料都要引导到对论点的证明和阐述上来。《谈骨气》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为了说透这个论点,作者分别用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段文字来阐述。教师讲读这一课时,要把这三段拧成一股绳,紧紧贴住“骨气”,和“中国人”这五个字,绝对不能“借题发挥”,大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诗趣,大谈闻一多的逸事奇闻,甚至于“飘洋过海”,博论哥白尼坚持地动说的骨气。 相似文献
14.
曹光灿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议论文指导理论,是主张“一篇议论文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即所谓“三要素”论的.近年来,不少同志从议论文具体实际出发,对“三要素”论特别是其中单一的“论证方法”提出了异议.老彭指出:议论文有不同论说方法,“有的用逻辑推理,进行论证的方法;有的用具体说明、阐释,进行论述的方法;更多的是将逻辑推理和说明、阐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西南师院函授教材《论说文及其教学》,1977年印).陆鉴三提出:“事实上却还有这样一类议论文”,它“不是在运用逻 相似文献
15.
丁允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4)
现代社会知识激增、生活节奏加快,阅读越来越重视速度;在阅读方式上,除了需要一定数量的精读外,越来越需要大量的泛读。泛读不求咬文嚼字、精细全面地研究词章表达,而着眼于信息的获取。在阅读过程中,有一个能帮助读者获取信息并提高速度的可靠朋友——标题。标题,也叫题目,“题”在古文中指前额,就是说,标题是文章明净的前额和光闪闪的眼睛,透过它读者可以窥见文章的主旨和灵魂。分 相似文献
16.
姜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4)
我国古代散文渊远流长,丰富多采,议论文也大大充实了这个文化宝库。在古代散文中,议论文不仅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几千年来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里使用最广,所起作用也最大。然而历来对它从事系统、深入、全面研究者却很少。本文仅就其渊源、包涵的范围及其写作特点加以初步探讨,以期引起深入研究,并对今天写作议论文有所启示和借鉴。一在先秦时代虽有议论文存在,却无议论文之名。有此名,是近代的事。肖统《昭明文选》把文体分为三十七类,其中论文、史论、论三类,属议论文。刘勰《文心雕龙》,则有诸子、论说诸篇,其所论述,大体亦属议论文的范畴。到了清代,姚鼐《古文辞类纂》问世,则由繁趋简,由博返约,把文体分为十三类,而议论文,则以“论辨”括之。即相当于我们 相似文献
17.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1(3)
本文着重谈在议论文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要点:一,找准中心论点,二,指出论证方法;三,点明结论形式;四,研究语言特色.在教学中让学生做到“思想明确”,“语言明确”是我们进行议论文教学的宗旨. 相似文献
18.
董玉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6)
1840年鸦片战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美、俄四国逼使清政府签定了中俄《瑷珲条约》、中外《天津条约》,中外《北京条约》。1894年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日《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定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相似文献
19.
王吉昌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
不少老师和学生偏爱文艺作品,而对议论文不喜欢,甚至当成“包袱”。教的缺乏信心,学的兴趣不大。据调查,×班48人,竟没有一人喜欢议论文。×班的50人,一年借书153册,其中只有一本议论体,且未看完就还了。为了改变学生对议论文不感兴趣的局面,除了对学生的认识、教材的编选等方面做 相似文献
20.
吴强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1,(3)
议论文写作训练是中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高中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水平是很低的,常常是无事可议,无理可讲,无感可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不能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命题的启发性和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事情都是逼出来的。过去学校里进行写作训练的方式通常是命题作文。现在,除抖命题作文之外,又增加了“条件作文”(即按照提供的材料,创造的条件,规定的要求,写某种体裁的文章)。这是作文教学的一大进步。而“条件作文”的命题设计较之命题作文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