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立足财经类院校培养管理型统计学专业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本科)的统计学专业,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等等方面,应允许其各具特色。古今中外,社会经济领域的统计具有明显的管理特征。财经类院校应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要的管理型统计学专业人才,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应密切结合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等财经类学科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现状和发展趋势来制定,加强学生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统计教育已由过去单一的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向多层次、多规格、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转变。社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统计教育不再仅仅培养传统意义上的统计学家或者统计工作者,还要培养更多的具有良好统计素养,统计基础较雄厚,具备统计应用能力的从事金融、保险、精算、经济、管理、信息、规划、控制、运筹、预测等工作的多元化人才。  相似文献   

3.
庞皓 《统计研究》1991,8(1):49-51
进行高等统计教育的改革,涉及到统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环节等诸多方面。这需要总结我国高等统计教育几十年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加以论证。这里,仅就高等财经院校统计专业经济统计学课程体系的改革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实质是改职称管理为职务管理,从而使工作重心由评定变为聘任.任职资格是聘任制的必然产物,全国统计资格考试,对于深化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对于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人事部和国家统计局的要求,为了解获证统计人员的聘任使用和待遇兑现情况,我们对1995年度获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人员的聘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1995年,上海地区参加全国统计资格考试合格人数为1051人,我们以抽样调查方式按中级和初级二个层面进行,调查对象分布在全市各行业的335个单位中的350名专业人员(其中中级103名,初级247名),占合格人数的33.3%.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因此,探索以能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等职业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统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一、统计专业学生能力构成原则1、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统计职能转变的...  相似文献   

6.
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培养目标的确定统计教育的目的和直接结果是培养统计人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市场需求的内容、层次和结构来确定自己的目标。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是一种高层次统计人才。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从总...  相似文献   

7.
目前,“以市场为导向”已经成为各级学校培养人才的行动指南。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统计人才是实现统计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和社会化战略目标的需要。所谓高素质的复合型统计人才,是指那些既具有较深的社会经济科技统计理论功底,并善于运用这些理...  相似文献   

8.
《青海统计》2006,(5):9-9
一、报名条件及程序凡符合国统字(1995)46号文件及有关规定条件者,均可报考相应的统计专业初级或中级资格考试。报考人员须填写考试报名表(一份),交一寸免冠近照4张(报名表贴一张),工作单位签署意见。各州(地、市)、县统计局统一组织本地的报名工作,人事部门对本地的报名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省级有关单位及有关企事业单位组织本单位的报名工作。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属数学的统计与概率和原属经济学的统计学合并为统计学,划归理学学科门类,这是我国统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这项举措对于财经类院校统计专业来说,其震动更大,因为统计专业必须调整和修订包括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在内的教学计划。在这里,笔者仅就财经院校统计学专业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谈谈看法。一、专业定位问题专业定位问题事关重大,它直接关系到财经院校统计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等一系列问题。通常情况下,专业性质应由学科门类来确定,专业放在哪个门类下,就属于哪…  相似文献   

10.
一、国家统计局和人事部成立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在两部(局)领导下,负责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和考分工作,考试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人事司。国家统计局设立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考试用书编写暨命题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统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中级资格甲、乙种考试的考试大纲、考试用书的编写和命题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国家统计局人事司负责。二、统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和统计专业中级资格甲种考试从1995年开始实施,1995、1996年考试具体时间另行确定。从1997年起,每年的考试日期定为5月的第二个星…  相似文献   

11.
统计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统计教育规模不断下降的状况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思考。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既有诸如统计法规宣传不力、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相背离、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等外部原因,也有教育自身在教育模式、教育结构、教育功能、教育标准、教育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理性地看待统计教育发展现状,认真分析其产生原因,逐个剖析,深入挖掘,抓住主要矛盾,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有利措施,才能促进统计教育健康稳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各门学科的教学改革除了应遵循高等教育改革的一般规律与要求外,还应有自身的特殊规律与要求。本文通过对其特殊性的理性分析,提出成人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应加强统计观念教育、统计法律与道德教育,并加强统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教学与改革。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统计学本科教育得到迅猛的发展。为了保证本科教育的质量,教育部提出要制定各专业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本报告是为了制定统计学专业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而开展的对全国统计学专业调查的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统计学本科教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层次齐全的统计高等教育体系。在本科教育由精英教育开始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历史背景下,统计专业本科教育该怎样适应这一转变就成为统计教育界面临的重要方向性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统计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的梳理,提出了当前统计本科教育存在的六个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六点建议,特别是对于统计专业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建议对于统计本科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统计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卫 《统计研究》2001,5(1):45-50
 作为一名统计教育工作者,我有幸亲身经历了最近20多年来我国统计教育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与发展波澜壮阔的整个过程。在世纪之交,愿以这篇文章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网络经济的发展使现行的统计信息生产方式和统计制度发生深刻变革,使统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统计教育的着力点和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大量优秀的复合型统计人才,极大地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是统计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铿 《统计研究》2001,18(9):3-7
一、对统计学学科性质的基本认识  “什么是统计学 ,怎样发展统计学”在我国统计学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统计学者对统计学的性质问题历来众说纷纭 ,远在 1 869年的第七次国际统计会议上 ,在讨论关于统计学的定义时 ,据说竟有 1 80余种之多。对于学科性质的理解既是学术问题 ,也有思想认识问题 ,只能通过研讨和交流来加深理解 ,以达到提高认识、促进学科健康发展的目的。笔者的基本观点是 :既不赞成统计学属于数学范畴 ,也不赞成统计学属于经济学范畴 ,更不赞成“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分立的观点。我推崇“大统计”思想 ,认…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统计教育的普及,统计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同时,由于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复杂性,人们难免对统汁方法的精确度表示怀疑。本文从统计史的角度并结合现实生活对统计方法的精确度给予了充分的说明与论证。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世界各国进行高科技战略决战的世纪。信息技术是核心,统计技术的工程化将给21世纪的科技发展提供技术高科技。20世纪中期,6-δ的统计管理技术将日本带入了经济发达大国。21世纪初,中国能否应用统计工程技术也能进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文章旨在统计工程化的技术分析中为统计知识体系创新提出了个人的理解,并对统计工程与未来科技发展的关系,特别是21世纪的统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适应网络经济的《统计学》教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经济的到来,强力冲击着统计工作和统计学。作为经济类和管理类学生专业基础课的《统计学》教学,应该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面适应网络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