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中村”是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建设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找准“城中村”的位置,剖析其深层原因,对“城中村”的改造将有极大帮助。以连云港市新庄村、洪门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探讨其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探索其未来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的推进,农民的减少,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结果。在城市化推进的进程中,一些村庄的土地被征用,建成了城区,村民居住地被城区包裹,形成了“城中村”。“城中村”原有管理体制是村委会,如何把村委会纳入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是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中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城中村”改制所遇到的问题大同小异,但改制的路子和措施应因地制宜,各有不同。另外,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并能接受社区管理体制是个过程,绝不是一个改制就能一了百了的事。我们希望各地把你们正在改制所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或改制已完成,在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好的经验、事例告诉我们,以便在全国交流,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编者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中村”这一特有现象。在当前这个以GDP来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时代,无论是认识还是实践,都呈现出一种大兴“拆迁运动”的倾向,以实现“城中村”的终结。但在具体推进中,却日益陷入治理困局。本文以城市现代化为背景,对当前“城中村”治理困局进行了重新梳理,并提出了实现“城中村”有序治理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病”与“城市病”并存且相互影响。农业小规模经营。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相对贫困和部分群体绝对贫困;“空心村”的普遍存在是现阶段“农村病”的主要表现。以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承载力薄弱、“城中村”环境和治安问题等为表征的“城市病”集中爆发,并向二、三线城镇蔓延。农业转移人口的非农化与市民化相脱离;城乡之间、大中小城市之间以及东中西各区域之间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地方政府的治理理念与方式有悖于健康城镇化要求等等,这是导致“农村病”与“城市病”的主要原因。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化解城乡间与城市内部的双重二元矛盾;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治理“农村病”与“城市病”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城市化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 ,因城市的扩张产生的“城中村”所造成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遇到的政策和现实问题进行了剖析 ,认为“城中村”改造的主要困难是社会经济政策滞后问题 ,提出了超前调整政策 ,促进“城中村”改造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独特现象,是我国城乡不统筹的产物。“城中村”严重制约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要提高城市化质量,提升城市素质,必须进行“城中村”改造。要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7.
“城中村”是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当前“城中村”社区在治理体制、土地产权关系、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失灵”现象。基于治理理论,“城中村”改制工作的关键是彻底改造原有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为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使“城中村”社区的发展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匹配,形成同步发展、良性互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国有土地上房屋的拆迁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被《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代替)予以规范,“城中村”房屋属于集体土地上房屋,其拆迁补偿方式及程序没有专门法律、法规予以规范,缺乏可操作性。根据《物权法》规定,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同拆迁城市房屋一样,非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不得拆迁、非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不得拆迁、非依法给予拆迁补偿不得拆迁。当前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存在许多问题,必须认真贯彻好宪法和《物权法》关于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精神,规范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行为,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国有土地上房屋的拆迁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被《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代替)予以规范,“城中村”房屋属于集体土地上房屋,其拆迁补偿方式及程序没有专门法律、法规予以规范,缺乏可操作性。根据《物权法》规定,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同拆迁城市房屋一样,非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不得拆迁、非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不得拆迁、非依法给予拆迁补偿不得拆迁。当前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存在许多问题,必须认真贯彻好宪法和《物权法》关于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精神,规范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行为,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站在城市发展的立场上来看,“城中村”便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怪胎”: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脚步日益加紧,原来的乡村也一天天被城市所包围,沦落为“都市里的乡村”,高楼大厦下面,是一片参差不齐、杂乱无章的村庄,我们习惯称之为“城中村”,由此而引发了许多社会难题;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乡村是城郊接合部,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迅速增值,村里的集体资产也迅速增加,基本上都是富得流油的“亿元村”,由此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难题。如果你站在农民的立场来看,“城中村”是城市化把农民—步步逼向城市的边缘,迫使他们考虑在小农经济时代不需要考虑的切身利益问题:农地被征用后,他们靠什么维持生计?谁来帮助他们养老?谁来帮助他们打理突然增加的不知翻了几番的集体资产?是也,城中村,非也,城中村。“城中村”的明天,是大家的明天。于是,我们围绕着温州市的核心区域——鹿城区24个“城中村”的村民如何转化为市民,围绕着“城中村”的集体资产如何处置,围绕着“城中村”的整体去向,做了一些调查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小非 《社区》2014,(15):62-63
和“啃老族”不同,“老啃族”属于被啃一族,为老所“啃”,他们身上有着诸多辛酸。 “老啃族”多是出身农村但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抱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迈进城市的大门。但同时,他们需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背着沉重的负担,犹如生活在一个漩涡中,他们追寻梦想的翅膀如此沉重……  相似文献   

12.
真柏  小朱  小李  小金  陈晋生 《社区》2002,(17):54-55
作为城市人,你是否理解并包容生活在我们周围的那些被叱为“盲流”的民工?他们怎么想?他们怎样生活?他们的感情世界又如何?你是否意识到你在城市的生活便利有很大一部分是他们提供的?当你外出工作,又是谁在为你看守家园的?下面我们真实记录下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几个“乡下人”——社区保安的所思所想,你会理解他们吗?  相似文献   

13.
“城中村”在我国大中城市中普遍存在,论文在分析“城中村”现象、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城中村”的主要特征、发展状况及改造矛盾,并吸取了旧城更新和“贫民窟”改造等理论精髓,提出了旧村改造的基本原则及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城中村”改造是否成功关系到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本文论述了“城中村”的特殊性质,阐述了目前“城中村”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着重讨论了“城中村”的社区建设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是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改造的重点。城中村村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正面临一个新的社会化断层,他们在城市生存技能方面、文化素质方面和城市心理的培养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适问题。解决城中村村民的社会化提升问题是城市发展过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协调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史学科是一个新兴学科,其研究队伍处于年轻化、高学历化、高职称化的态势,其研究机构和学术团队建设在近年得到较大发展,新型人才培养也得到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中国城市史学科在“十三五”期间有很大发展,不仅突出表现为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中国城市史课题远超“十二五”期间的立项数,更表现为发文量和专著出版有着较佳的表现。基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组织的“十四五”规划调研所获相关数据,结合文献资料,文章对近年来中国城市史学科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的前沿问题和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是城市的低成本生活区,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此居住。他们与原住民比邻而居,在户籍、社会保障、治安、子女教育、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对比,从而使农民工问题在“城中村”有了集中的体现。政府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从人本管理、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倡社会新风尚、增加投入等方面切实解决“城中村”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云霄”(福建省云霄县)造“假”贩“假”的乌云还未散尽.中原某地又刮“假”风。仅被新闻媒体披露的假“酒”、假“药”、假“油”、假“米”、假“棉”、假“水泥”(几乎无所不及)等特大案件就有多起,令人触目惊心。然而。有人竞还在背后为其辩之:这是“脱贫”、“赶超”的需要:沿海发展了,西部也有望发展,中原走点“捷径”何妨之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作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是农民工等城市外来常住人口的落脚之地。开放改革之初,由于正式住房市场短缺,进城的农民工不得不救助于非正式住房市场,城中村应时而生;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为城中村本身的管理问题及其土地蕴藏的巨大级差地租,全国上下都陷入一场“赶超型”的城中村改造运动。而作为城中村居住主体的农民工,他们的住房权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最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坚持城中村改造方向的同时,制定了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房发展目标,但目标仍然偏低,这决定了城中村作为城市主要的廉租房市场仍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0.
肖婷 《今日南国》2010,(14):48-50
在湖北省黄石市,有不少来自农村的有为青年,他们发愤读书努力工作,终于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留在城市里,成为“山窝里飞的金凤凰”。在城市里,他们有个时常的称号“凤凰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