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佳纬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7(3):160-164
北洋时期中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北洋政府对中国传统农业的改良,虽然由于各方面的历史原因,取得的效果有限,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促进了当时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北洋时期的农业改良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和综合地评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民国初年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郭传芹 《中州学刊》2012,(2):152-155
《北洋官报》的创建及其成功运作与袁世凯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从筹备创建到编辑发行乃至运营效果,袁世凯都亲自过问,《北洋官报》产生的示范效应与其亲力推动不可分割。因此,在近代官报的改革和发展中,袁世凯发挥了正面的促进作用。然而袁世凯对新闻界保持着较强的敏锐性。一方面自办官报;另一方面又控制破坏新闻媒体,对其在不同时期或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待我们就具体情况进行不同角度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北洋时期的国会议员是民国时期的精英分子,研究他们的政治社会化历程有利于了解中国早期议会政治主体的政治生活。作者从国会议员的家庭、教育经历、社会工作经历、大众传播媒介4个方面分析了议员的政治社会化历程,基本勾勒出北洋时期国会议员的政治背景,并为北洋时期的政治文化研究准备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沈传亮 《学术探索》2004,2(11):85-91
作者运用政治亚文化理论 ,对北洋时期的国会议员群体进行了研究。从维护共和、主张法治、集权和分权之争、政治机构之间的认同感、议员的党派信仰等方面分析了北洋时期国会议员的政治取向 ,从而揭示出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政治文化转变的艰难  相似文献   

5.
李学智 《殷都学刊》2010,31(1):151-153
以袁世凯为领袖的北洋集团势力,清末民初纵横捭阖于中国政治舞台达30余年,但长期以来北洋势力被称之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祸国殃民,为人们所恶感.北洋势力为什么崛起、纵横于清末民初社会,北洋势力是否从产生之日起就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起阻碍作用呢?实际上人们是很不清楚的,也很少有人进行科学研究,人们对北洋势力的认识长期停留在革命史观的主观臆断之下.欣喜张华腾教授新作<北洋集团崛起研究>出版(中华书局2009年版,以下简称<北洋>),较好的解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北洋时期的法律把律师定位于社会法律工作者,即自由职业者,与清末相比则是历史的进步。北洋政府受传统"无讼"观念和"讼棍"观念的影响,对律师制度仍存疑虑,突出强调律师的义务,确立了以司法机关监管为主,律师工会管理为辅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建设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 《江苏社会科学》2005,12(5):231-236
政府高层的提倡、社会商业意识的推广,使北洋政府时期国内的创业热潮较晚清有了新的发展,为公司制度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与社会土壤。《公司条例》等商事法规的制定,有助于公司制度的规范运作。作为北洋时期公司制主体的股份有限公司,其结构要素包括发起人、董事与监察人、股东会、股份、股票、股息等多项专门制度。此外,无限、两合与股份两合等类公司亦均有相应的制度规定,与股份有限公司一起形成了这一时期公司制度建设的丰富内涵。官商合办与中外合办是北洋时期两类特殊的公司建设方式,权力主体的异质性对公司企业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北洋政府时期,虽然公司制度得到发展,但合伙经营在不少行业实际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合伙股份的广泛存在和频繁交易,是低层次股份制运行的体现,是近代中国二元化股份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袁世凯与民初议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世凯与民初议会张华腾民国初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和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民初议会之间展开的一系列激烈斗争,其实质是封建专制制度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斗争。斗争结果是议会被解散,袁世凯专制独裁政权确立,辛亥革命最后失败。因此,揭示袁世凯与民初议会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许效正 《兰州学刊》2009,(8):200-204
社团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必然产物和主要推动力量。北洋时期的湖南社团特别活跃,其发展明显呈现了三次高潮。社团对湖南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造就了湖南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精英;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改变了湖南的社会结构;推动了湖南社会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涛 《中州学刊》2014,(3):141-145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期间,其控制的北洋"官业"中,只有轮船招商局、电报局确定每年提取两成余利作为军费来源。而滦州官矿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京师自来水公司没有规定将余利或营业额作为军费来源,临城矿务局余利每年只提取2000两白银作为军费。关内外铁路余利只是临时垫拨、挪借,前后总共不超过两次,不可能任意挪用。天津官银号和北洋银元局是通过发行公债间接赞助军费。这说明,"官业余利"并不是北洋六镇军费的主要来源,其在军费筹集方面的作用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1.
自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奉三大系,加之原先一些地方势力的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民国初期军阀林立、混战、割据的局面。军阀割据与农村社会状况相互影响,军阀割据混战加深了农村的危机,而农村的极度贫困化,反过来又给军阀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这两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形成了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混战的恶性循环。本文试图以农民和农村社会为视角,剖析民初农村的社会危机、农民与军阀相互依赖关系及其军阀割据混战的根源。一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取代清王朝,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土地所有制依旧保存,在北洋…  相似文献   

12.
北洋时期军阀纷争局面形成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国家缺乏能够领导和控制全国的政治中心力量。由于缺乏国家强有力的政治中心力量的控制,国家的军事权力陷于局部化和地方化,军事力量陷于纷争和割据状态。这种纷争和割据是在认同一个国家的原则下进行的。认同国家的思想既有历史传统力量的引导,又有现代民族主义的激发。在这一原则下,军阀们进行着激烈的军事扩张和竞争,军阀间的内战严重削弱了军阀的整体力量,军阀们在竞相扩张的同时,也在消耗自己的力量,呈现出裂化和碎化的局面。结束军阀纷争的混乱之局,实现国家的统一,成为那个时代严重而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主题。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国家的政治中心力量的形成和团结、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是多么的珍贵和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一战后直至直系统治结束时期的中日外交活动中,作为一种社会参与力量的部分实力派北洋军人,借助军阀派系政治独有的权力运用方式,以其对外交决策及交涉结果具有合理参与权和决定性影响力的独特身份,一度主动介入并事实上成为推动外交近代化的主体力量之一,诠释了近代外交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注重民意舆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郭剑林 《船山学刊》2004,(4):161-164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北洋时期(1895-1928),天津在中国走向世界和全国新政治、新军事、新经济、新文化、新教育近代化进程中,从总体上说处于全方位、多层面的领先或第一地位.现拟从政治上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势力的扩张周建林袁世凯是清末崛起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军事势力的代表,他所创建和控制的北洋军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进程。众所周知,袁世凯是靠小站练兵起家,又靠出卖维新派和帝党及镇压义和团运动发迹的,而他名声显赫,并能左右朝政,则...  相似文献   

16.
《北洋画报》封面自20世纪30年代起转向对爱国女学生及女运动员的热衷,她们作为“新女性”的代表,显示了《北洋画报》在政治意识形态和时代审美趣味变动下的积极选择。但是,这些女学生形象表面的现代化并不能消解其意识形态上的保守性,其表述具有调和现代与传统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7.
再论民国史研究中的几个重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史研究经过学者们多年努力,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就六个方面提出了个人的见解。民国史的主线和体系:应以近代中国人民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现代中国为主线,构建民国史的基本框架和学科体系。辛亥革命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历史定位:辛亥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应以其是否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作为观察它成败的标志;南京临时政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确立了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原则,展示了民主共和国的发展图景。对北洋时期历史的认识:北洋时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中国的现代化这时仍在缓慢地向前发展,北洋政府是中国政治转折时期的必然产物。国共两党关于改造中国道路的不同选择:国共合作关系于1927年破裂后,两党各自走上了不同的改造中国的道路,国民党主要占据城市,实施政治、经济改革,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而共产党转向农村,探索一条新的改造中国的模式。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失败的根本原因:腐败和失掉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城市中小资产阶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由于改革氛围日渐浓厚,教育理念比较接近,宣传攻略颇有成效,加上官厅的提倡和扶持,由英国军人贝登堡创设的童子军训练模式在1911年前后传入中国后得到迅速传播。北洋时期的童子军训练由于受政治干预较少,虽然基本没有固定经费,但办者兴致盎然。课程设置方面更多的模仿外国,训练多在户外进行,寓教于乐,从做中学。教育理念上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上向立体多元转化,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以及教育内容与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这些历史经验对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无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洋时期 ,政府和直隶地方当局的杂捐苛税、肆意摊派 ,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 ,使直隶地区哀鸿遍野 ,众商疲累。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直隶商会同广大商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捐税抗争。北洋时期直隶商会的捐税抗争与清末相比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长期以来,受革命史观和左的意识形态的束缚,史学界对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历来以"北洋军阀"来命名,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也往往予以"黑暗"、"专制"等负面概念简单概括,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一直相当冷落。然自本世纪初以来的十数年间,关于北洋史的研究悄然升温,关注这一领域的学者愈来愈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张华腾教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