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王勇 《学术探索》2011,(5):41-45
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方面有颇多值得中国借鉴之处。尽管中日两国的国家制度不一,但两国的经济都经历了非常相似的发展阶段。本文比较分析了中日两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中日两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体系;第二,中日两国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虚假宣传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和商业诋毁行为。第三,中日两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责任。从而既厘清了两国法律的差别又指出了其优劣。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改要在既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稳妥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曹润宇 《学术探索》2012,(4):152-154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具有浓厚封闭性的农业经济,而西方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兼具开放性和外向性的商品经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中两个不同的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各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观察和研究中西文化思维形态上的差异及其对汉英语言的影响,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两国语言的特点,还可以提高运用和处理两国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给美国和中国的多语教育带来什么挑战?美中两国采取何种语言战略应对全球化挑战?这些都是全球化时代大国在政治斗争和软实力较量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语言意识形态和语言秩序两个概念,并以这两个概念为理论框架,对美中两国的语言意识形态、语言秩序及语言战略的历史和现实做出初步分析.全球化正在改变美中两国的语言意识,并重组两国的语言秩序,从而给多语教育带来挑战和机会.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中日两国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给学生跨文化交流造成了一种障碍。在教学中 ,教师应有目的的进行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  相似文献   

5.
在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日两国各方面交流的进一步深入 ,具有语言交际能力的人才尤为需要。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语言交际能力已成为目前日语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启示笔者把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发展状况作为两个“大文化”体系加以分析评判。由此,作者曾冒昧地提出世界不仅由若干个文化区组成,而且每个文化区都由“内核”与“外缘”组成,“内核”与“外缘”性质殊异。笔者又指出中国与日本分别是中日东亚文化区的“内核”与“外缘”,因而造成两国文化传统性质的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色彩词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中日两国均具有丰富的色彩词汇,通过对两国基本色彩词汇的分析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梳理其具体含义和文化内涵,并有助于进一步探究中日文化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8.
日语词汇中存在着大量的汉字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字形上与汉语相同或相近 ,一般称之为汉日同形词。汉字和汉字词的存在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 ,在某些方面或一定程度上便于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沟通。然而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由于中日两国各自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不同 ,汉日同形词中有很大部分在语义、适用范围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本文从词义的角度分三个方面对汉日语中存在的同形词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中日两国相继开始了现代化进程,但现代化的结局却大不相同.日本比较顺利地进入了现代化国家行列,而中国的现代化却一波三折.晚清时期中日两国现代化之所以有着差别巨大的结局,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两国现代化面临的历史起点(即制度和文化)不同;两国应对西方文化冲击的速度和能力不同;两国推进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朝鲜人社会形成于20世纪10~20年代。其后,移居到中国东北的朝鲜人广开水田,并营造了典型的农村型社会,其阶级属性仍属农民阶级;移居到日本的朝鲜人,则被纳入到日本各地的近代化工业体系中,成为城市雇佣工人,形成了典型的都市型社会。当今中国朝鲜族和在日朝鲜人社会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可以在两个社会的形成过程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11.
孙翠萍  张健 《理论界》2008,(10):221-222
文化从多个方面影响国家的外交决策。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文化中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外交决策也会表现出本国文化的某些特点。中日文化的共性与差异都对日本对华ODA决策产生了影响,中日文化共性为经济合作提供了可能,中日文化差异则为经济合作提供了必要。  相似文献   

12.
赵丙贵 《理论界》2005,(8):176-178
中日两国目前都保留死刑制度,尽管两国在死刑罪名的数量上和实际适用量上有所不同。在全世界已有12个国家或地区在法律或事实上已废止死刑适用的情况下,中日两国仍有死刑制度,并没有在短期废止的迹象,值得人们深思。分析两国死刑的现状,探讨其深层原因,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对我们稳妥地迈向死刑废止之路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中日两国大量的历史文献材料及学者们的论文,详细地分析了中日双方对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摄取和接受的因素、途径及方式,帮助人们从语言外部要素理解同形异义汉字词进入到中日词汇系统中的机制,以便更好地认识同形异义汉字词在中国和日本的双向传播及存在的人文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预约节目电视机 美国生产,可预约一星期内要播出的频道及节目的时间。预约时只要按下其中的按键,把信号输入电脑,届时节目便能自动播出。 两国语言电视机 日本研制,能用两国语言播音,立体声,大画面,内藏译码器,观众可选择用日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舞蹈文化艺术历史十分悠久,日本传统舞蹈,就是在吸收中国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与日本民族自身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现从中国对日本舞蹈艺术发展历史的影响、日本舞蹈动作特征以及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加以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中日两国近代史册上,对外开放、向西方学习都是很重要的篇章。面对咄咄逼人的西方资本主义势力,两国都想通过对外开放达到富国强兵,来解决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深刻的社会矛盾。然而,中日两国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却大不一样。本文试就十九世纪中日两国对外开放思想的差异,作一点比较和分析。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国家的战舰大炮,先后打开了两国的门户,“闭关锁国”的时代从此一去不返。中日两国已不是要不要开放的问题,而是如何开放,如何通过向西方学习而救亡图存。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这是中日两国近…  相似文献   

17.
中日经贸关系是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中日经贸合作的日益深化,两国不仅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互补关系日益增强,而且这种互补关系在中日两国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推动中日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实现中日经贸互补双赢是两国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18.
美日两国大学图书馆法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美日两国大学图书馆法规的体系结构、立法依据、人事管理、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指出两国高校图书馆法规建设工作中值得我们借鉴和注意的经验与不足,从而对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法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姓名是在语言产生以后才出现的,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姓名反映了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价值观、审美观等。中韩两国都属于汉字文化圈,都使用汉字姓名。但是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下,两国的姓名有所不同。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学角度出发,从姓氏起源、使用数量、起名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两国在姓名文化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书信不仅是思想感情、信息的载体,更是文化的载体。中日两国书信在名称、记录符 号、语言、书与工具、信文格式、信纸及信封等诸方面,既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又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