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真切细微的心理描写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特色.他的小说不追求人物外在行为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性与完整性,而注意刻划人物内在心灵的特征,表现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心理描写的深化、外化和虚化是他的小说在心理描写技巧上的突出特点.所谓心理描写的深化,是指把心理活动的描写深化到人物意识活动的领域,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显示人物内心深处的意识冲突.所谓心理描写的外化,即描写心理活动在外在事物上的反射,通过人物外在言  相似文献   

2.
汉末名士别传数量众多,重点记述了名士的异行、异能及对名士崇拜之风。它善于选取轶闻趣事,具有明显的虚构色彩,多用细节描写,运用了明显的小说笔法,成为以后志人、志怪小说及史书的重要素材。修史之风的流行,强烈的名士崇拜心理及人物评议之风的兴盛是汉末名士别传盛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茅盾小说理性意味较重,在这种情形下,细腻而富于感染力的心理描写对其作品的成功实在是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对茅盾小说出色的心理描写多交口赞誉,但研究文章却多泛泛而论.论者一般列举出茅盾小说的多种心理描写手法,然后得出茅盾融铸中外古今,博大精深的结论.这种结论大体是不错的,但过于简单、笼统.不同时期茅盾小说的心理描写手法并不相同.纵向观察茅盾小说,我们发现:随着茅盾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的发展,他的心理描写艺术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演变过程.本文认为,以《蚀》、《子夜》、《腐蚀》为标志,茅盾小说心理描写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茅盾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正是在这种变化发展中逐步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4.
唐传奇继承并发展古代辞赋、诗歌以及史传文学人物形象描写的优良传统 ,也汲取了志怪、志人小说的艺术经验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唐传奇作者开始运用多种技法如比喻、拟人、象征、夸张、烘托、对比等对人物进行综合和立体的 (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景物 )描写 ,刻画了众多丰满、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张恨水小说的话语与传统因缘有着密切联系。在形式上,张恨水改良了传统的章回体小说;在描写手法上,注重人物心理和场景的描写;在题材上,描写了市民的生活;在思想上,体现了五四时期的新思想。总之,张恨水小说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既保留了传统小说的精华,又借鉴了西方学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1 在明清长篇小说中,对人物外貌、心理、言语、行动、性格的描写都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进行的,而不像西欧小说那样,中断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冗长的静态描写。就是环境景物描写,明清长篇小说也把它放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进行。  相似文献   

7.
鲁迅写于 1912年的小说《怀旧》,虽是文言文,但它是现代文学的先声。它内容上的反封主题,它的启蒙思想,它描写农民与知识分子精神病苦的题材,都显示出很强的现代性;它形式上对短篇小说“横截面”叙事模式的选择,它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它的寓象征主义于现实主义描写中的创作方法,它的重视景物描写与心理描写的表达方式,也都具备了现代小说的基质。《怀旧》的现代性证明了“ 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文学史概念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当代中国小说中大量的暴力描写是受到压抑的攻击本能的“开胃行为” ,它的心理功能是惊悚与快感的混合。在余华、莫言、王小波、贾平凹等人的小说创作中 ,暴力描写均为有力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9.
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她的创作经历了由传统小说向意识流小说的转换过程。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转换的历程,即:由前期作品中传统小说心理描写的逻辑性转换到后期小说意识流技巧的跳跃性;由前期作品使读者间接进入人物心理,转换为后期作品使读者直接进入人物心理;由前期人物心理描写的客观性,转换到后期人物心理描写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0.
著名作家茅盾同志曾这样高度评价过一篇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安排得这样的自然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觉到它的份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的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部分,不但描出了人物的风貌,也描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这篇小说就是选入高中一册语文课本的阅读文章——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古典小说,在人物艺术形象的创造上,究竟有没有心理描写,是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有的人认为我国古典小说是没有心理描写的;有的人虽然承认我国古典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有心理描写,但却又认为它多是简短的描写或概括性的叙述,缺乏近代欧州小说那种长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心理分析,因而,它在艺术上就没有什么价值,或者是艺术价值不高。我们认为,这些看法未免过于偏颇,值得加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它继承了<金瓶梅>开创的文人自创和人情小说的传统,是<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中介,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和低估.其妇女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小说特别是<红楼梦>有显著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理查生以《帕米拉》、《克拉丽莎》等为代表的书信体情感心理小说为欧洲近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扫除了传奇小说的巨大影响,以个人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以爱情、婚姻、家庭问题为核心,开始了18世纪的文学革命。它一方面以质朴、真实和准确的生活细节为小说的描写内容,另一方面又使小说的重心从外部转向内心世界,集中刻画情感和心理。书信体小说形式也因理查生的创作而得以确立和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4.
《心灵的焦灼》刻画心理方法多样,既有传统的景物映衬、动作描写,也有现代气息极浓的梦境描写和自由联想。小说贯穿始终的是内心倾诉与心理分析,把亲历现场的强烈感受与经验自我的理性反思相结合。丰富多样的心理描写使小说达到对人性深刻洞察和逼真表现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5.
《罪与罚》是心理小说的典范,长久以来它象磁石一般吸引着人们.作品描写了主人公拉斯科利尼科夫犯罪、自首、受罚的心理全过程,里面有大量的对人物的梦和梦境的表现.这些梦有的是提示性的,有的是揭示性的,有的是预言性的,这些梦多具象征意义,使人们自然地与客观现实联系起来.通过这些梦的描写,小说完整地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内心.  相似文献   

16.
论唐代辞赋的小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唐代小说对辞赋创作的影响,认为在小说的影响下,唐代辞赋,特别是律赋在题材方面有所开拓,出现了传奇、志怪、神话的内容.在表达手法上,借鉴小说的叙述技巧,使辞赋创作在原有的描写、抒情之外.又有了成熟的叙述手段,而原本比较滞后的形象刻画与环境描写此时也得到了重视,这些都促进了辞赋创作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罪与罚》是心理小说的典范,长久以来它象磁石一般吸引着人们,作品描写了主人公拉斯科利尼科夫犯罪,自首,受罚的心理全过程,里面有大量的对人物的梦和梦境的表现,这些梦有的提提示性的,有的是揭示性的,有的是预言性的,这些梦多具象征意义,使人们自然地与客观现实联系起来,通过这些梦的描写,小说完整地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内心。  相似文献   

18.
霍桑,19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小说家,是美国最早重视心理描写的作家。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字》中,霍桑对人物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并且获得巨大成功。人物心理描写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同时也是这部小说所以能蜚声文坛、行之久远的一个主要原因。霍桑开创了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志怪小说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大量志怪小说的涌现,一改我国小说艺术冷清沉寂的局面。我国小说艺术,再也不是时断时续的涓涓细流,再也不是可以被忽视的小草,它已经开始长成参天大树了。它象耀眼的奇葩丰富了我国的文坛,使我国的文坛更加绚丽多采。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它对我国文学,特别是对我国小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欧洲文化的人文主义传统决定了其文学的心理描写艺术的繁荣。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及其后继者分别构成欧洲两大古典心理批评的理论传统。欧洲早期心理描写艺术不仅在史诗、诗歌、小说等领域得到发展,而且在其最兴盛的文学部门戏剧创作中形成了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