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么多的梅花,是代代的种梅人前赴后继,苦心栽培出来的。“我们运用梅花‘穿插造景、典故造园’,在我们普通大众印象里.梅花的性格是“不怕寒,不怕旱”,而她竟然也有“死穴”——怕水。在细致的种梅人劳作主下,由于造景需要,有些梅花必须临水栽种,对于临水的梅花他们给予“特殊照顾”,垫高30厘米土层,防止水淹着梅花的根系。  相似文献   

2.
林长华 《华人时刊》2005,(12):55-55
上世纪初,国民党宣布了“梅花是中 国国花”之后,一些人在很长时间里曾经 “敌我分明”地避讳谈梅花;尤其是台湾上 世纪七十年代曾有一首叫《梅花》的歌曲 在东南亚大流行,一唱就令一些人神经紧 张起来。其实,梅花作为台湾的标识并非台 湾的“专利”。六朝古都南京市1982年宣 布“梅花是南京市花”,并确定每年2月底 3月初举办“国际梅花节”,广邀海内外宾 客来“赏梅探春”,以繁荣当地旅游经济。 可以说,梅花文化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同根 文化。正如每一个省都有她的省花一样,梅 花作为我国台湾省的代表花毫不奇怪。 说起台湾同胞喜欢梅花,与其地理气 候有一定关系。台湾气候暖和,虽有冬季, 但与北方那样普遍银妆素裹却有很大差 异。所以,梅花在台湾并没有像祖国大陆北 方那么多,只有台东、嘉义以北有一些,每 年10月便开花,而且花香远不如大陆北 方。历史上台湾不但有著名的梅花产地(如 南投县雾社梅峰等),而且台湾不少地区经 常出现冬天未临梅先放奇观。2001年中秋 节过后,台东的肥池上乡、关山镇、东河乡 山区,就有将近二分之一的梅树开花,簇簇 梅花迎风摇曳,颇有清静高雅之美。对这种  相似文献   

3.
宋词中梅花意象的三种类型一、“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梅花的美人姿态。由梅花联想到美人,一是梅花本身具有清冷淡雅的美;二是从历史上的故实进行联想,如被引入咏梅词中的美人寿阳公主、王昭君、杨贵妃等;二、“孤标最甘冷落,全不许蝶蜂亲近”──梅...  相似文献   

4.
王璨 《华人时刊》2006,(5):86-86
3月21日,是为期一个多月的南京市溧水梅花节结束后的第一天,可溧水傅家这梅园仍游人如织。据了解,今年梅花节期间,溧水共迎来35万来自南京,上海,浙江,苏锡常等地的游客,其中由旅行社组团的游客占了整个游客数量的70%以上,两项数据均创下历届梅花节之最。  相似文献   

5.
老生 《山西老年》2011,(3):43-43
时下,正值初春,恰是赏梅的好时节。梅花以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每年惊蛰前后为赏梅的最佳时机。梅花的类型、花型、株型各不相同,因此,赏梅要有“三知”。  相似文献   

6.
古曲《梅花三弄》原为晋桓伊所奏之笛曲,传说由唐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是中国著名十大卉曲之一,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古琴曲谱有广陵派据《焦庵琴谱》所奏的“老梅花”与溥雪斋所奏的“新梅花”两种。  相似文献   

7.
梅花花芽分化完成以后,将盆栽梅花放在室外,直到深秋,经过露天低温,使花芽得到充分休眠,到小雪前后移入低温房间,花芽可逐渐膨大;这时即可进行花期控制:要使梅花在“元旦”开花,则小雪人室后室温保持在4℃左右,于  相似文献   

8.
梅花花色之美的美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花色是梅花的关键审美属性 ,同时具有相对独立的美学意义。梅花作为审美客体有三种存在状态 ,即“物态审美客体”、“物化审美客体”和“物态化审美客体” ;相应地 ,梅花花色之美分别展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并主要体现为“优美”和“壮美”两种审美价值类型。梅花花色之美的绝对性源于梅花花色独特的自然属性。梅花花色之美的相对性主要是指 ,梅花花色的美感因环境因子的衬托而凸现。  相似文献   

9.
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相似文献   

10.
驿站,给人以无限的想象,而驿站外,是更广阔的天地。我分明看到驿站里的人,已经走了很长很长的路,收获了很多很多的风景。而现在,这个人又随时准备出发——这个人永远在出发。我以为,有驿站必有梅花——驿外梅花,  相似文献   

11.
姜夔词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运用梅花传情达意。姜夔词中的梅花意象众多,按其作用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梅花作为吟咏的对象,全词以梅花为主角;另一类的梅花意象表现为梅花在词中多是一种点缀与衬托,起着配角的作用。其特点为:虽写的是梅花,但往往篇中很少出现梅花,或者未出现“梅”的字面,却句句紧扣梅花落笔;写梅往往不是只单单写梅,而是要与月、雪等意象连在一起写;姜夔笔下的梅花寓有多种情感;写梅用到了多种手法。  相似文献   

12.
赏梅觅良方     
梅花是著名的观赏花木,以独特的风韵闻名于世。然而中医认为,梅花味微酸,性平无毒,具有解郁、疏肝、和胃的功能。《百草镜》中说:“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津止渴。解暑涤烦。”下面介绍几种梅花食疗方:  相似文献   

13.
就自然物的人化而言,梅花的人化在中国是最普遍的,梅花的人化是最全面的,人化后的梅花具有最丰富的人类情感,也具有其他植物所没有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梅花被人化的程度是最高的,梅文化也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容最丰富、内涵最深刻的一种自然物文化。  相似文献   

14.
林逋《山园小梅》中“疏影”一联以成功的物象组合塑造了梅花的清雅形象,其有意味的姿态和语境使梅花成为隐者形象的诗意象征,艺术表现几近完美。这是“疏影”一联独得绝唱之誉的理由,也是林逋此联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咏梅,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相沿不绝的传统,宋代则是咏梅史上一座特起的高峰。于前人有质的发展,于后世沾溉深远。宋人诗中的梅花,不仅外在形象上与前人不同,而内中又濡染了强烈的人文精神。将人文品格赋于梅花,不仅是宋人对品格、德操执著追求的表现,也是宋人对于传统咏梅诗的突破性发展,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文化的人文特质。  相似文献   

16.
“梅花与腊梅其实是两种植物,很多人因为它们名字里都带个‘梅’字把它们混淆了。梅花是蔷薇科的,腊梅属于腊梅科……”一谈起植物,平日里言语不多的王玉勤便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他是上海植物园的高级园林工程师,植物园内近干种植物他都能一一报上名来。他认为,每个人总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并经过长期积累,形成自己的特长。沉浸于园林领域多年,他已成为业内行家。  相似文献   

17.
茶梅     
车前子 《社区》2014,(23):61-61
前几年,有朋友送我一盒台湾“鹿谷茶梅”。图案很有趣,一碟茶梅,两片鲜叶,衬着茶圃——剪成梅花的形状,有趣在我粗看细看,反正我怎么看,剪成梅花形状的茶园都像是几棵青菜。我就把这包装盒留下了。  相似文献   

18.
缪士毅 《山西老年》2010,(12):46-46
我国是梅花的故乡,不仅遍植梅花,而且在联苑中有不少对联与梅花有关,在这踏雪探梅时节,倘能品味一下与梅花有关的对联,则更添赏梅的情趣。明代才子解缙曾撰有一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上联中的"蒲"、"桃"恰与"葡萄"谐音;下联的"梅"、"桂"又与"玫瑰"谐音。同时,"蒲叶桃  相似文献   

19.
《梅花喜神谱》是我国第一部诗画谱,作者为南宋江湖诗人宋伯仁.全书以一百幅图呈现梅花从萌发到凋亡的过程.作者根据梅花的不同开放阶段及俯仰向背的姿态,将其命名为所似之物,如植物、礼器、历史事件、动物器官等,继而"题以古律".诗句往往并不涉及梅花,而是围绕所命名之物展开,且多以儒家道德义理为意义归属.在此过程中,梅花被一再涂改和遮蔽,梅花的所指,甚至能指,都滑行在延异的途中:视知觉中的梅花形象被感知为形态相近的他物,并呈现为图像、被命名,即"名其所肖";所题之名或所似之物被敷衍为五言诗,并在其中纳入种种典故与教义.而梅花与他物的形象的联系和遮蔽,图和文的并置与裂隙,也是其独特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生活指南     
梅花是我国广大养花爱好者普遍喜爱的珍贵花木之一。 梅花是蔷薇科,属落叶乔木,树可高达8—10米。我地区寒冷较重,不宜露地栽培,常做为盆栽、盆景观赏。梅花花色品种很多,花美,色艳,香味浓郁,芳雅宜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