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吴义雄 《学术研究》2005,5(12):99-106
在1830年代,日益猖獗的英美对华鸦片贸易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不仅迫使清政府采取严禁政策,而且使来华西人和英美社会中较有正义感的人士对这种贸易展开越来越严厉的批评与谴责.他们从基督教道德原则出发,就鸦片作为一种毒品所导致的严重的道德问题,吸食鸦片所带来的社会后果,鸦片走私的违法性等方面,对鸦片贸易和英美鸦片贩子展开了引人注目的舆论攻势.而来华鸦片贩子和鸦片利益集团则极力为其肮脏行为辩护,诡称鸦片泛滥的原因在于中国人的"嗜好",鸦片本质上是"无害的药品",而应对鸦片问题负责的是从鸦片贸易中获利的英印政府和清政府官员.除来华西人外,英国舆论界也就鸦片问题的是非展开了辩论.  相似文献   

2.
道光帝个人对鸦片问题及整个鸦片战争的态度,对于鸦片之禁弛和鸦片战争之胜败的影响是巨大的。长期以来,人们大多认为道光帝妥协、求和、动摇、投降、卖国。也有学者作过新的探讨,或认为道光帝是抵抗派;或认为道光帝左右摇摆,在某一阶段主战,在某一阶段妥协;或认为道光帝是速胜论者,等等。本文认为,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的总体心态始终是主和的。 (一) 鸦片战争与鸦片问题紧密相联,因此首先应探讨道光帝对鸦片的态度。谈起禁烟,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林则徐。其实,在林则徐之前就早已开始禁烟了。据载,清朝最早的禁烟令发…  相似文献   

3.
一林则徐任钦差大臣赴粤禁鸦片,抵穗后注重调查研究,曾集粤秀、越华、羊城三书院肄业生数百人,借学政考棚开四事问为观风试.关于观风试的日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册写为:"1839年3月",即与林则徐"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烟土全部交出,听候处理"一事发生在同一个月份.牟安世新作《鸦片战争》则写为:"三月十八日"(道光十九年二月四日).其他史著如鲍正浩的《鸦片战争》(新知识出版社出版)、俞沛铭的《鸦片战争》(中华书局出版)、刘培华的《鸦片战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等也都持是说.笔者以为诸说均误.  相似文献   

4.
王海鹏 《天府新论》2008,(4):125-129
鸦片战争后的复杂局势使得中国人对传教士与鸦片陋俗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许多误解.早期来华传教士为了维护传教的根本利益,努力摆脱与鸦片陋俗的纠葛.传教士的言论与行动表明了他们对鸦片贸易与鸦片吸食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部分国人对传教士的看法,而且为此后传教士大规模开展和推动禁烟运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罪恶的鸦片贸易是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敲门砖.为禁绝鸦片所引起的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武力,终于取得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地位,同时引起中国鸦片生产的急骤增长.烟祸横流百年,禁烟问题为社会各阶层所关注,伴随着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贩毒与禁毒的斗争从未中断.  相似文献   

6.
清代伟大民族英雄林则徐1839年在广州查禁鸦片时,曾去澳门巡视,向澳葡官员“申明禁令,谕以安份守法”。澳门在那时是鸦片集散地。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也以澳门为推销鸦片的据点,奔走于澳门、广州之间。这是促使林则徐巡视澳门主要原因之一。林则徐当时任湖广总督,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在虎门销毁二百多万斤鸦片。林则徐在取得这场轰动中外的更大胜利之后,仍恐英国鸦片贩子和奸商利用澳门的藏匿鸦片,便下决心巡视澳门。  相似文献   

7.
在九月二十二日联合国大会上,帝国主义者美国代表洛奇忽然以历史学家的面孔出现,侈谈起中美关系史来,说什么美国“对中国从来没有实行过任何帝国主义政策”,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始终是使中国不受外国支配”。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俱在,决不是洛奇之流所能歪曲和抵赖的,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一百七十多年来的中美关系史吧。一七八四年美国的第一艘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开始侵略中国。从一八四四年签订第一个中美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到现在已有一百七十四年的历史。和英国一样,美国也是最早运鸦片到中国来的鸦片贩子。远在鸦片战争前二十年,美国就是贩卖鸦片的主要国家。一八三九年,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在缴获的鸦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出自美国人之手。一八四○年鸦片战争爆发,美国支持英国侵略中国,并由美海军统领加尼率领一个海军舰队驻在中国海面直接加入战争。鸦片战争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英国与中国的贸易已经有两百年历史。英国人对武夷茶的追求,使数亿两白银流入中国,繁荣了中国经济。但在长期贸易中,中英商业利益冲突也积累了许多矛盾。中国在广州一口通商的前提下通过十三行控制了武夷茶的价格,而英国商人期盼中国多口通商以减轻购茶费用,甚至转而控制中国茶业。英方的想方损害中方已经形成的茶业相关利益链,因而被拖延,被拒绝。双方经济利益的冲突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至于鸦片贸易的本身,只是一个小小的诱因。林则徐禁烟在道义上是正确的,在策略上也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主因。  相似文献   

9.
林则徐、魏源、徐继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路人物。1839年,林则徐受命赴广东禁烟。在与奸诈的鸦片贩子、蛮横的英国官员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他深感“不谙夷情”之苦,于是,用了许多翻译人员,又指点洋商、通事、引水二三十位,到处探听消息,按日期呈递登记在簿上。他自己不辞辛苦,常时习用,凡有所得,记在心中,因而添了许多知识”“。林则徐还命令部属翻译英国商人主办的《广州周报》、《广州纪事报》等刊物,编成《澳门新闻纸》,又从中择要编成《澳门月报》,在“论中国”、“论禁烟”等栏目中,综述外人的言论。又译出瑞士…  相似文献   

10.
林则徐到广州禁毒不禁商,他要查禁的只是鸦片,并非盲目排外。1839年3月林则徐直接给美商经回信,区分良莠,为全面禁烟的大局服务。林则徐下令恢复中外贸易后,美国领事吐哪向林则徐保证嗣后本国各商遵例不敢贩卖鸦片。6月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准令外人观看,接见美国商人并与之进行会谈。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对外商区别对待,恩威并施,努力做好善后工作,将对外贸易纳入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7月在广州的美国商人在权衡利弊得失后决定按照林则徐的要求出具甘结,留在当地,几乎包揽广州的进出口贸易,获得客观的经济效益。不久美国商人拒绝与英商共同撤离广州,在客观上减轻了对林则徐禁烟工作的压力与阻力。林则徐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尊严,敢于、善于与外国人直接接触,正确处置好对外关系,实非易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