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4.
慕尼黑会议后,美国对德政策中开始出现遏制德国的倾向。与此同时,它也没有放弃绥靖德国的立场。绥靖与遏制并存的美国对德政策在罗斯福1939年4月和8月向希特勒发出的两次“和平呼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美国推行的这一政策没有能够制止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5.
6.
7.
8.
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小城镇研究和大城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比较了两种城市发展模式理论一是发展小城镇理论,二是发展大城市理论.分别阐述了这两种理论的内涵,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据,指出应当联系中国的具体国情,遵循城市化的客观规律,科学地选择中国的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诗学的建构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伴随着西方文艺理论与文学思潮的译介,中国知识分子对西学产生了持久的热情。由于中国特有的文化、社会语境的制约,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作为异质理论的西方文学批评,在引进过程中发生了变异,这恰恰说明了接受者的主体精神。以印象批评作为研究个案,探索西方文学批评中国化的过程,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家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显示出会通、变形、创造的品格,以及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生态空间的建构,希望能对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文学批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发展的国际考察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世界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世界大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城市所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了考察,并对我国的交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还是大城市--论中国城市化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80年代城镇化是乡镇企业推动小城镇快速发展,90年代中期以来,大中城市发展迅速,都市带、城市群勃起,农民进城形成庞大的民工潮,原来的乡镇企业也开始向城市和工业区集中.工业的聚集效益、公用设施的共同使用、产业的分工协作、资金周转的加速、土地的节约、第三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都要求加快大中城市和城市群、都市带的发展.遍地开花地建设小城镇对我国来说是不经济的,世界各国城市化的经验也证明大中城市的发展优先于小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选自重庆市和成都市的355名流动和城市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从外表外貌、性格、行为习惯、学习和人际交往5个方面考察两个群体元刻板印象的内容和准确性。结果表明,流动和城市儿童均持有相对积极的元刻板印象,但两者的元刻板印象准确性不高,这反映出改善群际关系,增进成员理解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
14.
新闻传播学中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刻板印象”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已有20年。在这20年中,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刻板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媒介内容中的刻板印象、使用刻板印象的原因及其效果、刻板印象的突破和“反用”、具体媒介工作流程中的刻板印象。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在刻板印象与媒介关系的研究中似存在如下两个尚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对什么是“刻板印象”的界定有待廓清与统一。仅从媒介内容归纳刻板印象的内容,多少有误用概念之嫌,既不能全面揭示特定时段中刻板印象的内涵,也无助于深入探索媒介与刻板印象的复杂关系。于是,如何在廓清概念的基础上,揭示刻板印象与媒介的复杂关系,也就成了当前另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一想到管理者就想到男性"的管理者性别刻板印象具有普遍存在的特征,这种性别思维定式会对组织中女性管理者的晋升、组织自身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产生重要影响,而由此引发的扩散效应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效率,对其影响的充分认识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8.
刻板印象是社会心理学界一直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20世纪后期认知心理学的高速发展,其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本文主要论述了内隐刻板印象的类型,测量方法及近期的研究动向,并提出了在该领域以后的研究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士大夫赴日逐渐增多,对日本的记载也从臆想趋于征实.虽然认识不同,态度各异,他们笔下的日本已经成为类似于西方的近代国家:其民风民俗从纯朴、保守变为“狡黠”、开放,工商交通事业由鄙陋走向繁盛,政党政治、议会制度初具规模,西学代替汉学占据了学术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而国人此时依然怀着文化上的优越感,把西学追溯到中国圣贤诸子,并以“师其法而不师其意”作为对待西学和明治维新的基本态度.直到甲午战后,国人才在学习西方的道路上迈出新的一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