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跨越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理论思维的重大成果,是他们的基本观点而非即时性的表态。虽然“跨越论”论及的主要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但它内含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和一些宝贵思想,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开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跨越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俄国民粹派与马克思晚年探索之关系为问题切口,研究马克思晚年思想动向。尤其是对俄国民粹派与晚年马克思在俄国前途问题上的看法之异同的论述,更有新意。  相似文献   

3.
“跨越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理论思维的重大成果,是他们的基本观点而非即时性的表态。虽然“跨越论”论及的主要是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但它内含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和一些宝贵思想,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开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跨越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最近,甘建民同志发表系列文章,中心围绕马克思晚年俄国农村公社的观点,认为恩格斯所说的马克思在七十年代对俄国土地所有制进行“全新的专门的研究”看来主要指的就是——“马克思摆脱了西欧经验的框框,由一元的历史观转向多元的历史观”,马克思给俄国《祖国纪事》杂志的一封答辩信没有寄出,也是因为“马克思晚年的历史观和俄国公社观所发生根本性转变”“马克思表述于其中的新的历史发展观点和俄国公社的观点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公开发表的程度”,还认为,马克思没有实现《资本论》“地祖篇”原先的写作计划,不是恩格斯解释的“健康状况恶化”,而是“因为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信中反对俄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希望农村公社成为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事实上,俄国自1861年改革以后,正在走向资本主义。要阻止这一进程,就必须推翻沙皇专制制度。马克思把希望寄托于1877爆发的俄土战争,希望俄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从而引发国内革命。但战争以土耳其的失败而告终,马克思的希望未能实现。这种情况使得马克思《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的发各已不可能。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俄国革命道路问题上有着不同的思考。恩格斯一直认为推翻专制主义制度的革命不会成为俄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序幕 ,而认为俄国革命的重要性在于 ,俄国推翻专制主义革命的胜利仅仅是欧洲无产阶级普遍解放的一个不可缺乏的先决条件 ;俄国沿着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乃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俄国社会发展的前景只能是发展资本主义。马克思坚决反对将西欧的社会发展模式搬到俄国 ,认为俄国的村社完全可能走一条不同于西欧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对“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 ,理论界一部分人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思想简单理解为俄国以及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能够“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纵观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一系列研究 ,作者认为 ,“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提法在思想上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 ,在实践中导致我们长期搞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思想的研究 ,重要的不在于答案本身 ,而在于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理论界掀起了一股研究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热潮。马克思晚年对俄国农村公社,俄国革命等俄国社会问题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构想与《资本论》蕴含的理论是一致、还是对立的问题,是关系到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前后是否一致的问题。对其研究和解决,是澄清在马克思晚年思想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模糊看法和错误观点的关键。本文是作者为解决这一问题所做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希望能为马克思晚年思想的深入研究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9.
关于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马克思关于俄国社会发展的新思想说成是“跨越论”并进而说成是社会发展的“东方道路”,这种观点值得商榷。马克思晚年写作《人类学笔记》是为了完善和发展唯物史观的需要,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马克思有关于俄国社会发展的新思路,但没有什么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简单地为俄国农村公社设定一种前途 ,而是认为两种可能性并存 ,俄国农村公社要实现历史性跨越必须具备一定条件 ,如俄国国内革命 ,农村公社在全国较大的范围内存在 ,与世界资本主义的联系 ,当代资本主义正处于崩溃的边缘等。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些具体条件的重视程度不同 ,马克思比较强调内部条件 ,认为农村公社将主要是社会主义前途 ,而恩格斯比较重视外部条件 ,认为农村公社的资本主义前途可能性要更大一些。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农村公社问题上的不同意见是正常的 ,体现了马克思在社会发展理论上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商榷意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十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存在不少误解。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种误解做了分析,并谈了作者自己的看法。一、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二、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否与他早年的思想相矛盾?三、能否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作者认为,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思想的关键,在于要用他们自己的逻辑去理解他们的思想,而不要把后来列宁的思想加在他们头上,也不要用原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去注解他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是一个重大理论课题。本文不同意有的论文提出的马克思倾向俄国民粹派观点的看法。认为,在整个理论框架中两者存在本质区别。马克思关于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是其对早年发现的唯物史观的又一次创造性运用,并使之完善和丰富。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的俄国既面临着资本主义渐进发展又面临着农村公社日益解体的历史境况,这种时代境况给马克思、恩格斯两人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跨越问题并促使他们提出了各自的跨越设想。文本研究显示:马克思的跨越问题是,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前,俄国能否跨越资本主义的问题;恩格斯的跨越问题是,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俄国能否跨越资本主义的问题。与此对应:马克思的跨越设想与恩格斯的跨越设想均主张俄国的跨越革命是要确立公有制社会;但前者主张俄国应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前实行跨越革命,而后者则主张俄国应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实行跨越革命。就当代中国而言,这种比较研究仍具有鲜明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在探讨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理论时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所提出的伟大设想。在马克思看来,俄国农村公社的性质和发展前途证实可以实现这一设想;同时,马克思对实现这一设想的条件进行了界说。不幸的是马克思并没有在有生之年使设想导向事实。然而,学界往往把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注解为设想的实现。对于这两个革命的胜利的界定必须还原到马克思他自己提出这一设想时的内在逻辑上来,必须对设想的提出、实现的前提及俄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三个方面本身进行深度耕犁,否则只不过是对设想的生拉硬套。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说,由于俄国恐怖主义密谋家的活动,因此马克思在给《祖国记事》编辑部的信中劝俄国人不必急急忙忙地跳进资本主义.恩格斯的这一解释与马克思原信的精神有所出入,与当时史实也不甚相符.  相似文献   

16.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特别是1861年农民解放运动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的兴趣主要限于研究俄国的政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或者说主要是研究俄国当局对革命的反动镇压。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地把俄国看作是欧洲的主要敌人,而一般地把它看作是进步的主要敌人。然而尽管他们明显地不喜欢俄国这一反动堡垒,但恩格斯对语言和对文化史的兴趣却促使他早在1851年就开始学习俄语。至  相似文献   

17.
金枫批评《思考》一文编造"马克思的革命视角与经济视角的对立";故意不提马克思对民意党活动性质的看法,却批评恩格斯把民意党的恐怖主义活动叫做"革命";随意捏造"恩格斯缺乏历史视野"等等。事实上金枫的批评与《思考》的本文不相符合,因为《思考》只是说,恩格斯把民意党的恐怖主义活动看成是马克思判断俄国经济发展的依据是不准确的,因为马克思写《信》的时候,主张恐怖主义的民意党还不存在;马克思在《信》中强调说,关于俄国经济发展的结论是以他对1861年后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所作出的专门研究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8.
“村社”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俄国村社及其前途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民粹派均有着重的论述。其中,马克思与民粹派的论述有着明显的异同,因而引起了一些学者的疑惑。为释解这种疑惑,本文对民粹派的论述作了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评析,希图从这一角度去全面而正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俄国村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苏东问题”的发生和我国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使马克思基于对俄国村社结构的研究而提出的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更成为理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考察了马克思关于俄国村社结构的理论创立的背景和过程,概述了马克思“跨越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我国学术界近几年就马克思晚年研究俄国村社结构和东方社会形态而提出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试图解答国际共运所遭遇的挫折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提出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1870年6月7日致路·库格曼的信中,马克思对库格曼说:“我发现有必要认真学习一下俄文,因为在探讨土地问题时,就不可避免地要从原文材料中去研究俄国的土地所有制关系。”为此,马克思晚年花了相当大的精力来研究俄国公社的土地所有制问题,他差不多把当时出版的有关俄国社会经济的资料都收集起来了,其中光是统计学方面的资料就有两个立方之多。然而,马克思没有能够实现他的这个研究计划,没有在《资本论》地租篇中对俄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进行非常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