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书信的代称     
书信在我国历来有许多代称,现略述如下: 简: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而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若干简编缀在一起叫做策(册)。汉朝简策均有一定的规矩,故书信又有书简、小简、尺牍等代称。札:古时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转化为公私文书,因称书札、信札、手札等。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网络     
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从原始先民对各种图形和记号的识别到后人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的认知,人类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人类记录、传递、获取信息的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人类通过阅读记录在泥块、草叶、树皮、龟甲、兽骨、兽皮、石板、陶片、竹简、木片、绵帛等载体上的图形和文字符号,沟通了思想,增强了抵御侵害和征服自然的能力,逐步摆脱了野蛮,走向文明.造纸术、印刷术的问世极大地便利了阅读,加快了人类在文明之路上前进的步伐.书、报、刊等纸介出版物根据人类阅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反过来也促进了人类的阅读.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发明纸以前,我们祖先的“书”是什么样子的吗? 原来呀,在人类发明纸以前,我们的祖先是把字刻在龟甲、木片、竹片等物体上面的。不过,这挺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4.
探索机械化黄酒的工艺条件,在发酵中添加适量的橡木片,改变黄酒的风味。橡木片添加量为0.2%,麦曲16%,速酿酒母7%,水180%时,按机械化黄酒工艺酿造,产品符合国家标准,酒体协调,具有本类酒特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关于汉字的性质,近百年来研究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的观点有:象形文字说,表意文字说,意音文字说,语素文字说,形音文字说,音节文字说,表音文字说等。从单个文字的形、音、意来考察汉字,汉字应是字、词一体的音节文字。  相似文献   

6.
段威  回亚茹 《延边大学学报》2023,(2):120-128+144
少数民族文字是最具公共属性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之一。随着民族地区市场化、信息化、法治化融合发展,字体、字库版权登记与文字组合商标注册使少数民族文字呈现私权样态。通过实证考查可以发现,私权化趋势影响民族文字正常使用,被诉侵权有悖市场主体合理期待。妥善处理少数民族文字相关私权纠纷是新时代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必然要求,防控化解法律风险的路径在于:明晰民族文字基础字体库著作权归属,保障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规范民族文字相关商标形式审查流程与实质审查标准,准确鉴别其真实含义;完善知识产权公共领域保留制度,符合文字使用者合理期待;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普及,引导市场主体商业性使用民族文字时提高权利义务意识。  相似文献   

7.
秦系文字是春秋战国以来秦国一系的文字体系,它在传承西周文字传统中,形成了文字发展的继承性、规范性和稳定性特征。《石鼓文》产生于秦系文字发展的关键阶段,上承西周晚期较为规整的文字形体,下启秦小篆字体的形成、发展与定型。在字形建构和整体章法构成上,《石鼓文》对秦系文字的演化发展均起着枢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汉字演绎了自源文字从诞生到完善的全部过程,拥有人类文字进化最完整的资料;目汉字学创立以来,汉字也是研究者最多、研究成果最丰富的文字。在科研方法取得长足进展的今天,凭借完整的资料和丰富的成果,提升理论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尝试运用系统思想研究汉字的性质、起源和发展,提出文字性质系统论、文字起源突变论和文字发展协同论。  相似文献   

9.
文字是平面设计的三大视觉元素(文字、图形、色彩)之一,作为一种准确传递信息的工具,它在平面设计的各个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三维立体时代的字体设计,文字已经不再仅仅具有表情达意、标记等作用,而是赋予了它新的设计理念,文字开始逐渐超越印刷纸面,摆脱二维平面媒体,在三维空间上寻找新机。从而,如何使文字表现具有空间感、...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16日,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国家“十一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在甲骨文发祥地河南安阳开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入藏文物4123件、辅助展品1058件,不仅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多个方面。更反映了中国文字发展史基本脉络,被誉为“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  相似文献   

11.
文字与口传之间“通约”的特征是审视一个民族文字与文化本质的重要视角。汉族文字与口传之间的通约充满着异质的排斥性,文字不屈服于口传,而是超越于口传;希腊的字母文字与口传之间的通约则洋溢着同质的亲和性,文字俯就于口传,成为口传的类音符。从两族文字与口传通约呈现的“张力”与“引力”,可推导出中希(西)对待文字态度、操用思维范式、求知求真最高路径的各别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12.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倍感疲惫的是批改学生的作文。学生的文字大多不是从心里流出来,却像是从淘汰的机器中做出来的。那呆板、单调的文字千人一面、万人一腔。你把这个学生的文字放在另一个学生的作文中也不会抵牾,因为即使文字是明白的、通顺的,也一样贫白如水,淡而无味,绝少有精彩灵动的文字出现.好让你振作一下恹恹的情绪。  相似文献   

13.
“书画同源”思想涉及到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是否相通的问题,唐代张彦远率先阐述了文字与绘画同源的观点。对张彦远观点进行详尽的分析,以此为依据,对汉字的来源——“图画”进行研究,通过对“图画”进行范畴的界定,明确阐释了“图画”与“绘画”的异同,反驳了文字起源于绘画的学说。对八卦的系统说明,证明了八卦与绘画、文字不属于同一系统,也就驳斥了文字与绘画起源于八卦的说法,最终得出文字与绘画同源于“图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成语“学富五车”,是形容人读的书多、学问大。问题来了:学问何以用车来装载呢?原来,这与写字用的“纸”有关。汉以前,纸还没发明出来的时候,人们把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当时人们把竹子和木头削成又长又薄的片儿,在上面写字,然后用麻绳或皮条把它们穿在一起,便成了册。竹子做的叫“简”,木头做的叫“牍”。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汉字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文字是一个几乎被社会学遗忘的角落,但是,语言和文字毕竟是人类社会的两种最重要的社会现象。语言维系社会的存在,文字则是文化的基础,并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文明的时代。汉字是当今世界上独一的表意文字体系,也是历史最长、最具传承一贯性、影响最为深远的古老文字体系,研究汉字文化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戈麦把自己的诗歌自喻为“黑雪的文字”,这些文字既沉重又轻灵,既忧郁又快乐,是一种矛盾的存在,一方面浸透了诗人的向往、梦幻和全部生命的能量,成为了一种充满生命气息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是一种沉重的舞蹈,烙上了痛苦的底色。这是一种美丽的文字,也是一种绝望的文字。在“黑雪文字”的背后诗人大量描写“死亡”,并由“死亡”意象串联起生命幻象、人世图景和心灵的追寻,用诗歌、用生命弹唱了一曲“世纪末”的哀歌。  相似文献   

17.
齐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资料和古文字材料表明,齐地文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古文字学、齐文化的角度,将齐国文字归纳为陶文、金文、简牍文三大类,并对每一类文字的具体形态及其特点作扼要分析、评述,试图揭示其齐文化的底蕴。探讨齐地文字对研究汉字的产生、发展及演变,对探索古代文明的起源,无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字分蘖生义是指合体字中不同的文字构件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或者其中某个文字构件除了与其它文字构件组合而共同表示某个意义,又单独表示另外的意义。由文字分蘖而产生的意义叫“分蘖义”。文字分蘖生义理论有助于辞书编纂,这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探求文字的意义及其理据,有助于分辨字的固有之义与通假义,有助于掌握多义字纷繁的字义系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唐代汉字、汉籍在丝路传布的情形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由于商贸经济、政治、宗教与生活文化等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接受与发展的历程,明显与其现实环境对汉字、汉籍需求的程度成正比。汉字早在汉代便开始传入高昌、龟兹、于阗、朝鲜、日本、越南等地,而后来汉字在这些地区却有着不同的发展。总之,凡官方语言文字与该地区民族语言文字或其宗教信仰使用的语言文字相一致者,汉字传播易于形成文化而长存;而官方语言文字与民众生活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兼容者,又与宗教信仰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契合,则其官方语言文字传播的文化不易形成,且难以长存。一旦官方语言文字更替,宗教信仰改变,造成官方语言文字与民众生活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兼容,汉字文化必定衰落而逐渐消退。但只要当地还有汉人,就仍旧会保留汉字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存在和使用的目的是为了交际(交流),而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是为了语言的储存和文化的传承。语言与文字的相互关系是复杂的。语言和文字有联系,但又相对独立。语言是文字的表达形式,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不同语言可以用同种文字表示,同一种语言也可以用不同的文字表示。现今世界上绝大多数情况下,同一种语言只对应一种文字,但有些相邻的国家或民族地区却存在着同一种语言采用两种不同文字的情况。本文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说明和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政治和宗教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