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礼文 《理论界》2006,(1):123-124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高校普遍存在,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摆在学生工作者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特征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所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自发形成的群体。群体成员在心理、动机和倾向等方面是一致的,是靠群体内部结构特点调节的,而不是由一定的章程和命令规定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大学校园中广泛存在,是一种异常活跃的群体现象,如大学生社团、群体兴趣小组、密友小团体等,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参与各种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体”又称团体或集团 ,是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并相互依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人群集合。现代管理面向的主要是群体 ,群体是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组织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体 ,群体就是构成人体的各类系统 ,而个人则是最基本的细胞。研究群体理论 ,将群体理论运用于高校管理实践 ,对高校群体特别是非正式群体进行分析 ,甄别其优劣 ,利用非正式群体常见的心理与行为规范 ,提高对非正式群体行为的控制与预测水平 ,防止非正式群体的消极作用对高校的影响 ,无疑对高校组织目标及功能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一、非正式群体的内涵最早将群…  相似文献   

4.
关于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社会测量与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社会测量与教育章泽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学生中正式群体的建立、完善、管理和利用。但不可否认,长期以来,学生中那些未经任何人组织和批准的非正式群体一直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或三人一群,或五人一组;或积极向上,或颓废沉沦。更有甚者...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正式群体组织对落实高校培养目标、实施育人功能、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引领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组织充实了大学生课堂之外的生活,在该群体核心人物的带领下,形成积极的、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群体组织,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扬长避短,增强大学生正式群体组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趋利避害,管理好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组织。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我教育功能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华  陈妮娜 《理论界》2009,(11):191-192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它的存在是符合当代青年心理特质的客观现象,并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高校育人工作要通过正确认知、大力扶持、多方引导、全面把握,促进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健康发展,推动青年大学生在群体中展开广泛的自我教育,实现自身的全面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7.
朋辈群体作为一种非正式群体,由于群体成员之间家庭背景大致相同、地位平等、关系融洽、交往内容广泛、成员易受群体亚文化熏陶等特点对大学生网络异常行为的矫正产生较大影响。应当通过挖掘群体内的核心人物的影响力、依托群体亚文化提高网络自律、发挥群体优势构建网络宣传阵地等途径提升朋辈群体在大学生网络异常行为矫正中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运用群体心理功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是在群体中进行的 ,良好的群体环境有利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研究大学生群体心理的特点 ,利用群体心理 ,有利于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本文分析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心理功能 ,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建设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时代的要求.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非正式群体教育越来越引起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视.文章在充分认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非正式群体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失范理论范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理论范式及运用语境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宏观结构困境引发微观个体失范的具体表现与最终结果。在生成机制及实质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体现为变迁、断裂导致的失范,实质上是大学生社会适应不足导致的社会化偏差。在化解场域之学校非正式群体上,社会群体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中介,学校非正式群体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场域,是化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结构类型及行为影响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郑州市部分高校大学生参加非正式组织的状况调研可以发现:非正式组织在高校普遍存在,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由于心理压力、内在心理需求、认同感等心理因素的存在,大学生产生了对非正式组织的心理依赖;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要注意掌握非正式组织在大学生心理疏导方面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城市非正式体育群体与21世纪人类体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人类体育的主流应是大众体育 ,非正式体育群体是它的组织依托 ,本文阐述了我国城市非正式体育群体的现状、特征、走势及其在发展新世纪人类体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的对象既是具有不同个性心理的活生生的学生个体 ,又是由每个学生个体相结合而成的具有社会心理的学生群体。学生群体结构按群体内各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主要归结为两大类 :一类是具有较稳定的明显的外部结构形式的正式群体 ,如班集体、学生会、团支部等 ;一类是具有较稳定的隐蔽的内部结构形式的非正式群体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自发小群体。通常 ,教师只注重对班集体这一正式群体的大教育 ,而往往忽视了对班集体中或跨班级、跨年级体现出纵横交错关系的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同辈群体是在军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它能影响官兵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是军人社会化和人格确立的重要场所。思想政治工作要正视同辈群体的存在,充分发挥同辈群体的正面效应,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引导群体主流思想、培养群体核心人物等途径,深化正式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严复将孟德斯鸠的自由划分为“国群自由”与“小己自由”,大致与“社会自由”与“小己(个人)自由”相似。但是仔细分析起来,其中存在不少“异化”的成分。就“国群”来说,它转译的是如下英文词汇:po-litical,civicorsocial,community,society等。如果反过来看就有意思了,因为含有“群”之意的英文词汇大致有:bevy,cluster,flock,gang,group,horde,swarm,troop等。这个“群”,经常是指没有组织的“乌合之众”。就“小己”来看,它对译的是individual、subject等。事实上,subject译为“臣民”或“臣属”才是比较恰当的,当然也可以译为中性的词“国民”。此外,individual很多时候被译为“特操”。除了“国群”之说外,还有“人群”、“民群”、“群理”等;除了“小己”外,还有“箇人”、“一民”、“行己”等。由此看来,严复用心良苦地希望为中国社会传播自由思想之火种,却往往给“自由”涂抹上别样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探讨、认识非正式组织功能是有效管理非正式组织的基础.提出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功能的四个研究假设,通过对四省21所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调查和个案访谈,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进行实证大学生非正组织的功能,得出相关结论,认为要采取针对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相应管理措施,引导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一所学校的秩序与稳定、怎样才能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呢?方法众多,本文仅从如何正确对待地级中非正式群体的角度课讨一下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作用和影响。一、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和类型群体是个体的共同体。个体按照某些特征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相互作用就形成了群体。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高校班级中的正式群体是根据高校特定的目的,按有关指标和规定建立的。如团支部、业委会等;高校班级中的非正式…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的群体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成员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基础上所形成的、有特定群体目标的有机整体.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正式结构,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并占据着所规定的地位,扮演着安排好了的角色的群体,如政府、机关、学校班级等.非正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