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鞑靼西藏旅行记》是一部道光年间法国神父古伯察经热河、蒙古地区、鄂尔多斯、宁夏、甘肃、青海等地时,所记载的沿途风物民俗。该书第一卷描写的晚清蒙古草原:世俗生活中藏传佛教教义、教规无处不在;身着红色袈裟的僧侣,虔诚的信徒,恢宏的寺院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2.
法国遣使会士古伯察在1843年至1846年,在内蒙古诸旗、喀尔喀蒙古地区传教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记述成《鞑靼西藏旅行记》一书。此书中对当时清王朝热河、蒙古诸旗、鄂尔多斯、宁夏、甘肃、青海、西康地区宗教信仰、历史文化、民风习俗、自然状况作了详尽而真实的记述。特别是书中对"千名喇嘛的库伦"专门做了一段记述,这对于清朝喇嘛库伦旗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主要内容、地方民族特色以及作者分布、核心作者等方面对2000年~2005年《青海民族学院学报》刊发的有关文化研究方面的论文,进行了分析和统计,客观地反映了该刊目前对青海地方民族文化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信息及借鉴。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中国古代园林风格转变的重要时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造园实践在这一转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草堂记>不仅是一篇寄情于景的文学佳作,而且通过对他精心营造的庐山草堂的描述,集中体现了他的造园思想和在这种审美偏好指导下的一整套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5.
《搜神记》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搜神记>展现给读者的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活动,其作者干宝是东晋时期的一个史官,他用记录历史的笔法记录了人类与另类交往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光怪陆离的故事.这部小说是在魏晋南北朝主要思想文化背景影响下产生的.魏晋南北朝的主要思想是玄学,另外秦汉以来形成的神仙思想继续流行.作为史官的干宝在当时深受神仙思想的影响,他的<搜神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他的思想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6.
克莱斯特充分利用剧作家的"自由",把自己设想的动作链的时空前后承续的程序打断,重新组合,以后为前,倒果为因,制造出扑朔迷离、悬念迭起的情景,创造出一批生动的喜剧人物.这就是由尼德兰铜版画<打破的罐子>转化而来的<破瓮记>.  相似文献   

7.
1979年,<乔厂长上任记>发表,天津文学批评界有几位同志猛烈批判作品反对当时的主流政治话语揭批查和思想解放运动,其焦点人物之一就是"火箭干部"郗望北.都望北这个典型形象具有生活中某一类人的代表性,甚至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都不过分.因为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或反对派毕竟在实际生活中是少数,而首先要求得生存又不愿伤害别人的芸芸众生却不计其数.从文学艺术欣赏这个角度来看,郗望北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应该是对文学艺术的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8.
同义变换分析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言语形式(语音、词语、句子、句组和篇章)之间可能存在的变换关系进行修辞个案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以晋代志怪名著<搜神记>为研究对象,拟从同义变换的基本类型探讨<搜神记>同义修辞的内部规律.  相似文献   

9.
《娇红记》的美学特征及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娇红记》是元代艺术成就较高的文言小说。在元代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娇红记》形成了两个突出的美学特征,即戏剧性审美和悲剧质性。元代特殊的文化政策及繁荣的戏曲文化孕育滋养了这两种美学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从《洛阳伽蓝记》看中古书面语中的口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伽蓝记>所代表的文言词汇系统与现实口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但也包含着六朝时期相当数量的口语成分.根据中古书面语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判断一个词属于口语词或者书面语词的客观标准;依照这些标准探讨了<洛阳伽蓝记>口语词的三个来源为:汉译佛典、前代典籍、现实语言.  相似文献   

11.
由副词"这么"和动词"说"构成的"这么说",在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且用法特殊。它由表示"言说义"演变为表示"认为义",并进一步演变为话语标记词。作为话语标记的"这么说"在语篇中具有衔接、接续和确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现象学的"身体"概念具有暧昧性,张载哲学的"气"概念具有两重性,而暧昧性与两重性的关联性,有可能使现象学通向张载哲学,并最终使现象学的"身体"概念与张载哲学的"气"概念成为超越现代与后现代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清代文论对“韵”范畴的阐说,主要体现在两大领域:一是诗论中对“韵”范畴的阐说;二是词论中对“韵”范畴的阐说。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韵”作为文学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韵”审美特征的探讨,三是对“韵”的创造与生成的考察。清代文论对“韵”范畴的阐说,为我们今天更好地把握“韵”的审美范畴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4.
谢彬《新疆游记》是部享誉海内的著作,但由于作者本人不懂民族语言,其中的民语译言难免出现谬误,文章从音译、释义两方面对其中的民语译言进行了尝试性的勘误探析。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单士厘游记中的近代女性形象,论述了单士厘的女性启蒙思想是在近代中国遭遇西方文化冲撞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指出了女学思想是单士厘构建近代女性形象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16.
在释道两家的经典中,都有关于飞天的记载,而且其形象、作用皆有不少相同之处,故而以往的学术界把飞天主要视作印度佛教东传之后的艺术产物的说法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艺人访谈,对青海平弦打击乐器“月儿”的源流和特征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就其当代文化价值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屏风是《花间集》中出现频率极高的道具,《花间》词人在忠实纪录这一现实生活环境的同时,构造出了一个颇具文学价值的词境——“屏内世界”。构成“屏内世界”的现实基础是当日屏风之形制与使用方式的历史本真状态;其艺术基础则是屏风图案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与时代文化内涵。由此二者切入,对《花间》词文本所作的解读即富有原生态的意味。在原生态的视角下,可以清晰地发现《花间》词中“屏内世界”词境所独具的艺术特征,以及其对宋词词境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诗经》在编订传习过程中出现过一些简次错乱的问题 ,历代所传《大雅·大明》诗的两种不同体式就是这种错简的表现之一。考察《诗经》风、雅、颂的分类特征、《大雅》诗的乐章类型以及《大明》诗的章句构成和诗义解读 ,考辩《大明》诗两种不同体式之正误 ,可以得出《毛诗》所传体式为误 ,《诗集传》所遵体式为正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对青海古、近代兵器演变的历史进行了系统考察,并从兵器演进史的角度揭示青海民族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