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谁?”这是一个哲学的基本命题,历代著名哲学家对此都有自己的探索,林雨堂的答案则尤其独特,他说:“我只是一团矛盾而已,但是我以自我矛盾为乐。”林雨堂说他是一团矛盾,这不但是指他喜欢看到交通安全宣传车出车祸,喜欢看太监有儿子等诸如此类的外在矛盾,而...  相似文献   

2.
作为哲学家和学者的方东美,兼有浓厚的诗人气质。他不仅著有《坚白糖舍诗集》,而且在其学术论著中,也常以优美典雅的文笔,使读者置身于特定的“诗意化境”而领略其中哲理。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他“依生命之表现,以括艺术之理法”,形成了自己关于艺术与生命的见解。这就是他的艺术观。一“生命正是艺术,艺术宫有生命”一切艺术,归根结蒂都是表现“美”的。方东美常说,宇宙“美仑美免”,它是“充满纯美的太和境界”。那么,“天地之美”从何而生?他认为,“美”来自生命。(一)美“寄于生命”而“形于创造”。方东美说:“天地…  相似文献   

3.
现代作家中,我不知道有谁比沈从文对生命更为关注.他说过:“我是个对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水云》)虽然沈从文对“生命”的理解尚无系统的理论表述;但是,他的一系列散论中几乎贯穿着对“生命”的思索,他的作品更是离不开对“生命”的倾心与眷念.可以说,把握沈从文的生命观是理解沈从文艺术世界的关键,是打开沈从文艺术殿堂的一把钥匙.那么,沈从文的“生命”观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我那年仅15岁的儿子在待人处事上已经很“成熟”,“成熟”得胜过我这个父亲。 有一次,一位同学向我儿子借《少儿百科全书》,他回说被别人借去了,而接着班主任的儿子问他借,他却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他。我当时问儿子这是为何?儿子毫不掩饰地说:借给一般的同学没有什么作用,而借给班主任的儿子对自己则很有帮助。妻夸儿子聪明,说就应该这样处事。我却有一种可怕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正> 朱湘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知名诗人,也是艺术美的辛勤探索者。他虽然不是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美学思想体系,但他那些闪烁着唯物主义美学思想光彩的见解却是值得重视的。三十年代初,曾有人说朱湘的新诗美学是“为艺术而艺术”,称他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后来,有的研究者也认为他的文艺观是唯美主义的。应该承认,朱湘曾受过唯美主义的一定熏染,也说过文学要表现“自我”这类话,并在一九二六年前后参与过新诗形式运动的倡导,强调过诗的形式美的重要性。但是不能据此断定他的美学倾向就是“为艺术而艺术”,就是唯美主义。对此,我们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香港著名作家刘以鬯先生对小说有这样的论述:“有诚意的小说家应该将自己的作品当作试管里的化合物,动笔之前,紧记菲力·史蒂维克讲的那句话:‘目前没有一种艺术比实验小说更具活力’。”①澳门作家陶里就是这样的一个小说家,他“生平最怕听到人家说我写的东西像某人的作品”,他说:“我从来不模仿别人。”②他虽然只出版了两本小说集,却锐意创新,敢于实验,既不模仿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从印支半岛的腥风苦雨中走来,又踏进现代光怪陆离的港澳都市。湄公河畔的宗教传说,高楼大厦里的芸芸众生,都融入了作家的魔笔,经过一番过滤、…  相似文献   

7.
<正> 丁玲的作品“自我”色彩很浓重。凡是读过她作品的读者都会有此感受,甚至有的人会情不自禁地询问:“这是在写她自己吗?”这个问题很重要,它触及到怎样看待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作家的“自我”即思想感情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此,丁玲的回答是颇有趣味的。笔者收集一下,大体有如下三种:(一)“非我”。丁玲曾说:“我不是莎菲”,《莎菲女士的日记》“写的并不是我自己”。(二)“是我”。“杜晚香就是我自己”,  相似文献   

8.
中国30年代现代派小说家的形式意识特别强,可以说,“五四”以来还没有哪一个流派的小说家像他们那样重视艺术形式,专注于作品形式本体的探索。穆时英1933年在《南北极·改订本题记》中说:“当时写的时候是抱着一种试验及锻炼自己的技巧的目的写的———到现在我写小说的态度还是如此———对于自己所写的是什么东西,我并不知道,也没想知道过,我所关心的只是‘应该怎么写’的问题。”这说明穆时英当时是将“应该怎么写”即艺术形式作为构思的中心的。后来在《公墓·自序》中,他又强调“《上海的狐步舞》是作长篇《中国一九三一》时的一…  相似文献   

9.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的《开心词典》,我流了泪。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家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个妹妹远在加拿大,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给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是因为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对社会非常失望。 痛苦绝望之下: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正要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个老人路过那里,救了他。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随便地扔在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年轻人说。 老人没有说话。接着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  相似文献   

11.
<正> 《灭亡》是确定巴金文学道路的奠基作,也是描写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生活的第一部有影响的作品。作者在小说中集中笔墨刻画了主人公杜大心投身革命后的内心世界,着力表现他的思想性格化点,“真实地暴露了一个想革命而又没有找到正确道路的小知识分子的灵魂”。作者当时就是这样的一个知识分子,他在以激情的笔触塑造杜大心的时候,通过渗透、寄托的办法,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因此,他讲“我不能说杜大心的身上就没有我自己的东西”。但社大心毕竞不是作者,他有着作者当时也并不同意的东西。作者声称:“杜大心不是我自己”,“我不是杜大心底信徒”,“我对他的态度是很公平的。我  相似文献   

12.
那年和一位老同学见面,我们淡起了各自的婚姻。他不无感慨地说起了自己的家庭,说自己怎样和妻子“凑合”到了一起。说的时候,眼神黯然,似有无限痛苦。但我却有些不明白,因为他们结婚之后曾双双来过我这里,当时那如胶似漆的样子,叫人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有“凑合”的迹象。 后来,他们夫妻俩终于分了手。之后半年多,他和另一个女人结了婚。据他说,他们早就互相默默地爱上了,两人有很多共同语言。总之他满意极了。用  相似文献   

13.
就在听到他被医疗事故夺去生命的前三天,我与他通了约半个小时电话。他说,因校庆太累,感冒,要“翘辫子”了。我说,听你这声音,电话筒都要震破了,再活十几年没问题——以前在一起的时候,他也常说“翘辫子”的话,这大概是老年人对自己生命力既大度又不放心的表现,就像毛主席晚年总爱说“七十三、八十四”之类的话。我是很清楚他的身体状况的,除了气管炎,心肝肺肾胃都好着呢;皮肤光滑,我常跟他比胳膊比腿,他的皮肤就不像老年人的。这次通话,主要是他说,一是要我回去,“一年多了,没人聊天,烦透了,你说我再活十几年,你得跟…  相似文献   

14.
废名是现代小说家中艺术风格颇为独特的一位。文艺评论家李健吾曾说:“在现存的中国文艺作家里面,没有一位更象废名先生引我好奇,更深刻地把我引来观察他的转变的。有的是比他通俗的,伟大的,生动的,新颖而且时髦的,然而很少有一位象他更是他自己的。”①度名艺术风格的独特,正体现了他艺术个性的独特。那么,他的这种独特的艺术个性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废名一生的生活经历比较单纯。1910年他出生于湖北黄梅县城南的一个封建大家庭,兄弟姐妹五人,他为次子。先后在家乡私塾、黄梅八角亭初级师范学校和…  相似文献   

15.
(一) 研究文学艺术的民族性与文学艺术进步的关系,是文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鲁迅认为,地方色彩、民族色彩是增加艺术美感的一种因素。他说:“地方色彩也能增加画的美和力”。由于地方色彩(也指民族色彩),可以强化艺术美的素质,因此,鲁迅认为艺术美应当保留民族性和地方性的特点。鲁迅在对陶元庆的绘画艺术进行审美评价时说:“他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魂灵——要字面免得流于玄虚,则就是:民族性。”又说,陶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文学创作活动是从诗歌开始的。他在谈到自己的诗歌作品时说,“我于旧诗素未研究”,新诗则“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新诗人的出现,就洗手不作了”。其实,从1900年春的《别诸弟三首》到1935年底的《亥年残秋偶作》,写诗几乎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生涯。我们现在见到的鲁迅诗歌近八十首,其中大部分是旧体诗,也有一些白话新诗和民歌体,具有丰厚的思想内容和极高的艺术成就。循着鲁迅先生的杂文笔法,我们可以见到这位杂文大师所独创的诗歌艺术天地。 鲁迅杂文的特质之一是有强烈的战斗性。他称自己的杂文“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人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这一创作精神也溶化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怒向刀丛觅小诗”,其诗也是战斗的艺术结晶,锋利的战斗光芒与其杂文交相辉映。他的诗诞生在激烈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中,凝聚着一个伟大思想家、革命家的战斗豪情。年青时代在东京写的七绝《自题小像》就是一曲深沉的爱国主义绝唱:“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诗一开始就表明自己与祖国存亡与共的联系,接着勾画了在阶级敌人和民族敌人的统治与侵凌下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然后通过寒星“寄意”,誓为拯救民族危亡而献身“我以我血荐轩辕  相似文献   

17.
(一) 巴·布林贝赫是一位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诗人,他的诗有很鲜明的民族生活色采和浪漫情调。诗人以魅人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带有民族色采的时代风俗画,也就是说,他的作品是有浓郁的“奶子味”的。民族特色对每一个少数民族的诗人和作家,是非常重要的艺术标志。俄罗斯批评家别林斯基这样说过:“诗人永远是自己民族精神的代表,以自己民族的眼睛观察事物并按下她的印记的。越是有天才的诗人,他的作品越  相似文献   

18.
轻松一笑     
借指甲刀 冯迪觉得自己的指甲有点长了,就问身边的小王:“你有指甲刀吗?”小王摇摇头说:“没有。”他还解释道,“平时指甲长了,我一般都用牙咬!”  相似文献   

19.
评冯友兰的境界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友兰先生是当代新儒家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哲学家。关于他的哲学思想,他自己曾经说:“我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矛盾冲突的时代”,他的任务就是要对这个冲突提出一种解决。他的解决办法就是重建儒家的人学形上学,这种人学形上学的真正核心,就是他的境界说。  相似文献   

20.
他没发宣言,没写辩驳。在纷纷嚷嚷的赞美和贬斥声里,他已习惯用自己的作品同热心的观众直接对话了。他不属这个派,不入那个流。自升堂奥以来,他总是自由自在,我行我素,无牵无挂无碍,个人自走个人的道。无论从哪种意义上看,魏明伦都是一个拥有自觉创造意识的剧作家。他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和良知思索,用自己的喉咙喊叫;他脑后长着“三根反骨”,恪守的艺术格言是“我不迷信一切格言”;他冒险走向前人没有走过,或者走了几步又被唬回来的不毛之地;他的每一部作品,外壳新,内容新,嶙峋奇崛,异彩纷呈,差不多都要引发一场动荡与喧嚣……在我们的案头上,各式各样的评论早已撑破牛皮纸袋了。对于他和他的艺术创造,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