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蔚 《东岳论丛》2012,33(10):57-61
陆游的田园诗中频繁出现"太平"一词。称颂时世太平气象,展现诗人的太平心境,构成了其田园诗两种重要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他齐家治国、修身养性的最高理想。南宋乾道、淳熙年间的中兴是陆游田园诗太平书写的时代背景;儒家"美政"的诗学传统、宋以前陶渊明等人诗歌对"心太平"境界的塑造,成为陆游田园诗太平书写的艺术渊源;而邵雍大量吟咏太平的诗作更为陆诗提供了最直接的范本。陆游田园诗的太平书写有其历史和艺术的合理性,但也有客气假象、虚矫作态之嫌,"太平"实质上成为了一种带有浓厚理想化色彩的文学性书写。  相似文献   

2.
伍联群 《学术论坛》2006,(11):161-165
陆游在夔州创作的60首诗,包含着两种不同的风格特征:一方面是对自己早期诗风的沿袭,另一方面又有对早期诗风的新变。陆游夔州诗的新变主要表现在诗歌的情感厚度增强、散文句法和用典大为减少,形成了阔大豪壮的诗风。正是夔州之行促进了陆游诗歌的新变。陆游夔州诗在陆游诗风的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玉案》是辛弃疾的名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借其最末四句,称作是“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的“第三境界”,另伸意义,更耐人寻味。然而对其写作年代却众说纷纭,影响了对词意的理解。远且不说,单近年间出版的几种词集及评传,就有五种说法,分别认为这首词作于:1、乾道七年(1171年)左右;2.淳熙五年(1178年);3.带湖闲居时期;4.淳熙十四年(1187年);5.被谗罢官后。这些说法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谷敏 《船山学刊》2007,63(1):169-170
多位学者认为,由于周必大提议孝宗不要授予陆游郎官,才导致淳熙十五年陆游“除军器少监”一职。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的考察和对原始文献的重新解读,认为提议让陆游担任军器少监的不是周必大,而正是孝宗本人。  相似文献   

5.
陆游摄知荣州,赵翼《陆放翁年谱》:“淳熙元年……冬,又往荣州摄事.”陆游寄家蜀州(今崇州市),自成都赴荣,取道青城,经郫县、江原、双流、新津、彭山、眉州、青神、嘉州、井研一路而来,行踪皆有诗作.入荣境后,途经赖牟镇到达州治荣州城.在荣州境内度过的时间,据其《桃源忆故人》词自序“予留七十日,被命参成都戎幕而去”,再据其《别荣州》诗自标“正月十日”,则可知为淳熙元年(1174)十月底至翌年正月十日.陆游在莱州境内这七十余天的日子里作有多少诗词?可断为作于荣州境内的诗,《剑南诗稿》卷六有二十首:  相似文献   

6.
诸葛忆兵 《文史哲》2006,(5):98-102
唐代以前,文人诗歌创作很少涉足男女情欲的描写。晚唐时期,文人群体笼罩在世纪末的绝望哀伤之中。李商隐大量的“无题”诗所倾诉的,是文人声色享受过程中的男女恋情体验。宋人对“无题”诗的理解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无题”诗是专门写男女情爱的;其二,不愿意标明诗歌题目的。陆游还原李商隐“无题”诗的本意,他所作的七首“无题”诗,首首写男女情爱。而且,诗风缠绵哀怨,轻灵空濛,隐约委婉。受李商隐诗风影响,陆游“无题”诗的抒情模式也近似歌词。苏轼的词,人称“以诗为词”,陆游的“无题”诗则可称“以词为诗”。  相似文献   

7.
盛唐田园诗往往呈现山一片明朗、裕足、平和的意境,这反映山盛唐人富足的心态;中唐田园诗则不然。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的日趋激烈,土地易主节奏加快,给中唐文人造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于是,在田园诗中则反映出了一种“变迁感”。功成身退的愿望,怅惘彷徨以及孤独的心绪取代了盛唐田园诗中明朗、安适与自在的心境。  相似文献   

8.
张毅 《兰州学刊》2008,(4):183-185
杨万里评价陆游“重寻子美行程旧,尽拾灵均怨句新”,历来被解释为陆游诗风似杜甫而爱国思想近屈原,这实际是一种误解。结合陆游本人和他的时代、他的环境对屈原和杜甫的不同认识和评价,把陆游的诗歌放在当时的诗坛上进行比较考察,会得到与传统的解释恰好相反的结论:陆游命运和思想接近杜甫,而诗风接近屈原。陆游与屈原诗歌的共性,在于善“怨”。陆游善于选取具有感伤色彩的素材并在诗中突出其感伤内涵,使诗歌呈现感伤风格。而这一特点在两宋诗坛是一种新异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肖瑞峰  商宇琦 《浙江社会科学》2022,(11):120-127+159
陆游入幕作为传统论题,备受学界关注,卓见发明甚多,迄今似已难以为继。本文从前贤时彦所罕及的两个方面出发,愿就此作新尝试。第一,陆游的蜀地幕府经历,不仅为他提供了熟习军务、拓殖人脉的契机,也对其后续仕进迁转有所助益。陆游早年通过仕宦、交游乃至政争等途径,建立起广阔繁复的士人关系网络,并藉此获得宣使王炎、安抚使张震、都大茶马兼权制司公事赵彦博、制使范成大等数任幕主之提携奥援,在入幕生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第二,陆游居四川制幕期间,与幕主范成大并无诗作往来,二人的诗歌唱和发生于淳熙三年三月陆游出幕以后。部分学者关于“范陆幕府唱和说”的论证并不能成立,《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关于范陆幕府唱酬的记载亦不可靠。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22,(4):114-122
明末清初的陆游研究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具有印象化、片面化、碎片化的特点。赵翼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陆游展开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腻的研究。文学上,发掘陆游生平事迹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有系统的诗话作品;史学上,熟练运用知人论世、考辨归纳、比较研究等方法研究陆游;创作上,从用陆游句、用陆游典、诗风近陆三方面学陆。通过对陆游的研究与接受,将陆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推至更高处,更正了前人对陆游的片面认知,丰富了陆游生平事迹的基本资料,为后世研陆、学陆提供便利。赵翼对陆游的接受是全方位的,在清代陆游接受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