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有婚姻市场理论无法有效解释部分农村流动青年“结婚难”问题。本次调查研究发现:选择现代婚恋模式的农村流动青年遇到的“结婚难”问题与婚姻市场理论下的“结婚难”问题不同,主要表现为恋爱难、由恋爱到结婚难。本文从婚恋失范视角对部分农村流动青年的“结婚难”问题进行解释,即因为婚恋观和恋爱行为缺乏社会规范指导和约束而导致“结婚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晶星点评(117)读陶卫东先生写的这首《人》,竟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童年、青年……也可能那时候幼稚、年轻,自以为做人——做就是了,又有什么难呢?"人"字就"草草两笔",又有多么难写呢?可不知不觉地,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突然一连串摔了几个爬都爬不起来的"狗啃泥",才慢慢明白,做人难,"人"字两笔,的确"千钧重","重如泰山"!那么,是不是自己到了壮年,老年,就觉得人好做点了,就如孔老夫子讲的:四十而不惑,六十会耳顺,七十就能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特区创办40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转型方面做出大胆探索、勇敢创新,为全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特别是在深圳经济特区,青年是特区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活跃力量,其价值体现在多方面,如创办特区与青年敢为人先、产业转型与青年大胆求变、科技文创与青年激发智慧、志愿服务与青年奉献爱心、先行示范与青年勇于探索等。同时,特区青年的角色丰富多样,包括 "开荒牛"青年、"基围虾"青年、"淘金者"青年、"村改居"青年、"高科技"青年、"文创潮"青年、"红马甲"青年、"国际村"青年等。深圳经济特区青年的发展和创新,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逯改 《当代青年》2021,(4):84-89
"空巢青年"的兴起与城市化息息相关."空巢青年",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是家庭核心化后家庭资源聚集的可行性产物,是青年个性发展和主体选择的结果.在城市化进程中助推"空巢青年"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需要我们打破标签,树立对"空巢青年"的理性认知和正确态度,正视"空巢青年"面临的困难及潜在的风险,构建城市共同体,推动"空巢青年"向"筑巢青年"转变.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存在这样一类青年群体,他们在某个领域位于社会的最低端,他们地位低下、处境艰难、被人歧视。"底端青年"所涵盖的范围很广,涉及的数量众多,对于社会发展和青年发展均产生影响。"底端青年"有几个典型的群体,其中,学习中的"底端青年"群体(以高职大学生为例)、工作中的"底端青年"群体(以酒店基层员工为例)以及生活中的"底端青年"群体(以青年农民工为例)具有代表性,他们值得人们去关注与研究,进而引发全社会对于"底端青年"及其发展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随着青年研究的日益发展,定量研究的数据模型不足以呈现和解释当下纷繁复杂的青年现象,而文学领域中的叙事凭借自身的实践价值逐渐走近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视野。青年研究的叙事转向为读懂青年、走进青年提供一条认识、理解以及研究的有效路径和方法。青年研究的叙事转向内在地含有三个维度,分别是青年研究视角从"问题本位"转向"青年本位",青年研究范式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体叙事",青年研究关系从"主体与客体"转向"主体间性",这三个维度中叙事转向问题及其现实的实践路径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杜敏 《当代青年研究》2017,(5):78-83,114
"斜杠青年"是一种符号化标注,表征同时拥有多重职业、追求无边界职业生涯的青年群体。在我国"斜杠青年"的产生是产业结构升级、组织结构权变性调整以及青年思维方式变革等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斜杠青年"的发展具有双重效应,既有对职业尊严感和劳动创造性的不断找寻,又存在变得全面而平庸、自由时间被挤占的风险。"斜杠青年"不仅是部分青年群体职业发展的现实状态,也是部分青年群体未来职业发展的备选方案,代表着一种职业发展新趋势,要从政府、教育以及青年自身三方面共同着力,推动"斜杠青年"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佛系青年"是当前"90后"青年群体自我推崇的新标签,其"佛系心态"是这类群体有别于青年其他心态的显著表征,通过片面截取佛教基本教义进行意义的拼贴、置换、认同,展现出这类青年亚群体当下的生活样貌和精神困境。"佛系心态"折射出了处在人生奋斗阶段的"90后"青年群体当前复杂的生存样态,呈现出了处在两个历史交汇期的青年群体既渴望获得成功却又逃避的矛盾心态。对身边的事秉持着无欲无求、不争不抢的心理状态是青年新兴亚文化的主观映射,是对当下青年生存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镜像反映。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通过党和政府助力青年发展,青年增强担当精神,以及舆论坚持正确价值观引导青年,对塑造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去中国化"的社会环境以及"独派"团体对"台独"的塑造过程中,台湾青年形成了强调"与生俱来"天性、追求多元化与小格局心态等特征的"天然独"认知。"时代力量"等年轻小党派的兴起,正是台湾青年"天然独"的影响结果。未来,在两岸青年的交流交往中,台湾青年的"天然独"与大陆青年的"中国梦"思维将难免会有小摩擦,但只要两岸青年多交流多交心,相信台湾青年也将体认到两岸同属一家的事实,逐步褪去"天然独"并融入"中国梦"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政策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最终目标,兼顾青年的福利获得和青年作为能动主体的作用发挥,更注重"青年优先"理念的传达和青年群体的动员引导,各个层级政策制定主体具有较大创新空间。政策的传导并非简单执行,而应被界定为"政策扩散"。作为青年政策主要推动者的共青团,同样需要不断适应时代对青年工作的更高要求。青年政策扩散是以党政意志的制度"保障层"、资源汇聚的"吸纳层"和强大动员"驱动层"有机结合并相互转化,这三者共同作用于政策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青年作为一种社会承前启后、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代群,是未来社会的主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梦"和青年梦是相辅相成的,青年梦是"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一代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青年对国家认同度上升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应将青年优先发展作为国家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2.
"吐槽"行为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网络互动的新形式、网络社交新途径和网络交流新方式。青年"吐槽"行为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表征出青年亚文化的仪式抵抗、自我认同感的价值诉求、后现代主义的颠覆之途。要疏导青年努力形成和具备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引导青年主动探寻和提升丰富充盈的精神生活;指导青年清醒认识和辨别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倡导青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青年"吐槽"行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嘉 《当代青年》2021,(4):71-77
中国青年政策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最终目标,兼顾青年的福利获得和青年作为能动主体的作用发挥,更注重"青年优先"理念的传达和青年群体的动员引导,各个层级政策制定主体具有较大创新空间.政策的传导并非简单执行,而应被界定为"政策扩散".作为青年政策主要推动者的共青团,同样需要不断适应时代对青年工作的更高要求.青年政策扩散是以党政意志的制度"保障层"、资源汇聚的"吸纳层"和强大动员"驱动层"有机结合并相互转化,这三者共同作用于政策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资本化"思维方式产生于市场文化之中,在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助推下,催生多种资本新形态,耦合多种社会思潮,形成利益导向的单向度资本合理性思维,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分析和反思,防止当代青年的"人格资本化"。当前,"资本化"思维方式消解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束缚青年正确价值理念的生成,侵蚀青年的价值信仰,造成青年意义世界的失落。对此,必须培育青年明晰资本善恶本性的理性思维能力,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旗帜,用"中国梦"和爱国主义情怀重构青年的意义世界,并且加强网络媒介治理,构筑青年的"底线思维"。  相似文献   

15.
"微时代"的到来在改变传统青年政治社会化范式的同时,也为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现代转型带来了冲击。"碎片化"、"去中心化"导致青年群体政治选择困难,"指尖决策"加剧了青年群体政治参与的"非理性","手机依赖"导致青年群体政治角色认知失调,"把关人"角色弱化加剧了青年群体政治行为失范。要规制和应对这些不足,必须要从"外在引导"与"内在形塑"两个方面入手,要注重"微空间"中的政治治理,加强现实政治环境的优化改善,建立网上网下和谐共振的双向引导机制。同时,也要注重青年群体的"内在形塑",提升其"微素养",完善其"微道德"。  相似文献   

16.
关注、服务青年的迫切需求,是共青团组织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1999年以来,胜利油田团委以"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引导青年"为宗旨,在实施青年人才素质工程、青工创新创效工程的同时,时刻关注青年情感需求,努力构建青年婚恋服务工作体系,以"青春有约"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共青团凝聚力工程.通过联谊活动、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渠道,积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为青年的恋爱婚姻搭鹊桥、当红娘,已有上百对青年男女通过"青春有约"走进爱情、走进幸福.胜利油田共青团在青年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得到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接触最多的媒介形式,其中,"95后"青年是新媒体的代表性用户群体。新媒体"去中心化"的解构特性,对青年具有潜移默化的涵化效应。新媒体对"95后"青年文化形成了多元解构的影响:重构出青年叛逆性时代性的道德文化,催生出青年吐槽式狂欢式的交流文化,塑造出青年个性化符号化的消费文化。反思"95后"青年文化衍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消极颓废、自我放逐等丧文化趋向,我们应当围绕青年成长,把握青年需求,从教育、法规、自律、技术等方面因势利导,使新媒体成为青年的励志的陪伴者,进而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创造、敢于担当、甘于奉献、昂扬向上的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18.
2018年,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取缔提倡"港独"的"香港民族党",反映了香港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对于港台青年社会运动中出现的错误倾向的有效防范与深刻洞见。通过系统地梳理港台青年内心的认知源头,在"镜像中重构"香港青年对于国家的认同,把重塑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路径移植到提升台湾青年国家认同轨道上来,从方法论上对深存于两地青年内心的"镜像认知"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纠偏,精准定位交往中的目标痛点,破除三种迷思,构建青年心灵契合就绪指数,加强国民教育,斩断台港"双独"输送链条,重构港台两地青年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亚文化是特定时期青年群体共同情绪的一种文化表达,"小猪佩奇"与"社会人"的偶遇,是青年群体凭借其特有的触媒习惯进行的二次网络创作,将青年群体具有隐蔽性、集体性和延续性的综合性焦虑进行隐性表达。同时,也迎合了"90后""00后"青年群体幼态持续和价值虚无的情感需求,但青年亚文化毕竟是一种非主流文化,应该理性看待其存在,避免过度消费流行文化,偏离青年群体的主流价值观。社会各界需要关注青年群体,尤其是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在尊重青年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对青年群体亚文化进行规制,加强媒介素养教育,营造健康的网络氛围,加强青年群体责任意识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20.
《当代青年研究》2010,(2):F0004-F0004
<正>《当代青年研究》坚持"研究青年、发现青年、发展青年"的宗旨,以其学术性、前瞻性面对读者,是青年研究理论探索的阵地和平台。我们真诚希望同青年理论工作者一道,为我国青年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