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本钢一铁厂的工业建筑遗存资源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本刚一铁厂发展的历史背景,调查了本钢一铁厂工业建筑遗存现状,分析了本钢一铁厂工业建筑遗存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对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中存在大量的工业废弃地,这些工业遗存成为大面积的城市伤疤.而从另外一方面分析,这些工业遗存中的产业建筑不仅有其不可复制的历史价值,还具有显著的改造再利用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道教建筑属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承道教文化的载体.就建筑形式和艺术特征而言,经过与佛儒建筑的融合与渗透,道教建筑依然保存其独有的文化特征——神话内核,从而形成特有的建筑特色.介绍道教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神话对建筑思雏的影响,以及遗存的道教建筑特有的神话特征.  相似文献   

4.
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国后,就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着自身思想和教义的调整。到了辽金时期,基本上形成了一种颇具中国本土特色的外来宗教文化。古都大同拥有较多辽金时期的佛教建筑遗存,这些佛教建筑遗存的寺院格局、佛塔类型和佛像供奉等情况,都突出地反映了佛教本土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设计是皇宫建筑兴建的关键步骤,古代建筑的设计是否存在精确的、科学的设计图纸,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大量清代图样资料遗存,说明清代的宫殿建筑内檐装修设计以图纸、烫样、木样和做法说明为设计媒介.文章以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处所存清代万春园“天地一家春”图文档案、建筑烫样为例,揭示清代皇家宫殿内檐装修设计程序、方法和模式,探讨清代皇家内檐装修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反思传统研究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梳理量化分析技术在我国建筑遗存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概况,并指出其有待深入和完善的方面,进而提出针对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的多维量化分析框架,倡导形成"保护修复.量化分析.科学利用"的动态研究链条,催生更加科学完备的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江苏的都天文化是以张巡为核心的神祗崇拜,是从崇拜衍生出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包括祀奉、求护、祈福、巡游、庙会以及集会时丰富多彩的文娱、商业和旅游活动。都天文化几百年的文化传承在江苏各地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存,其中既包括建筑、神像等物质遗存,也包括庙会、风俗习惯等非物质遗存。目前,有的地方正在开发利用这类资源,因此加强都天节庆活动管理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扬州盐业经济高度发达,盐业遗存丰厚,其大部分以建筑与园林景观的形式保存于世,确定以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必要研究其特性,探究其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进而寻求其突出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9.
南通老城区内遗存的大量传统民居建筑是江南吴地民居与北方民居之间的一种介体,建筑手法兼具南北两地民居建筑的特点。通过对南通老城区120多座传统民居的实地调研和测绘,对其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及外观特征等予以解析,深入探讨了南通老城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10.
余飞  宫希成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124-126
根据历次的考古遗迹,对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周代文化遗存和战国一汉代文化遗存进行了梳理,其中,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均为聚落遗址,有五河县韩村遗址、台子山遗址、大程村遗址和固镇县垓下遗址等11处;周代文化遗址基本没有独立存在的,均是叠压于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之上,采集到明确周代文化标本的遗址有五河县小张庄遗址、台子山遗址、刘李村遗址、固镇县沱河1号遗址等4处;战国一汉代遗存有聚落遗址、建筑遗址、古战场遗址、古墓葬等,已调查发现大粱庄汉墓群、刘余村汉墓、固镇县孙庄1号墓群等124处。这些遗址都分布在沱河沿岸的台地或高地上,沱河为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西欧建筑上大量出现的怪兽饰,其实在古埃及和古希腊、古罗马就已有之.也有学者认为,怪兽饰也许是罗曼艺术的遗存,最常见的观点认为这些怪兽是用来保护建筑及其拥有者,避免邪恶事物入侵的.根据怪兽饰的形状,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动物怪兽,人形怪物,混合杂交怪物.各类怪物的象征寓意是复杂的,而且在时间的流逝中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2.
延边位于吉林省的东北部。这里山多林密,河流众多,主要的河流有图们江、嘎呀河、海兰江、布尔哈通河.在河流的两岸分布着众多的原始文化遗存。一、典型遗址及其文化特征目前,这一地区可确定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十几处之多,这些遗存经科学发掘的有:龙井金谷早期遗存,珲春南团山早期遗存,和龙兴城早期遗存.此外,未经发掘的遗址还有:图们岐新村早期遗存,龙井大苏早期遗存,龙井三合邮局遗址,汪清复  相似文献   

13.
北首岭遗址早期遗存的发现是北首岭遗址发掘最大的收获.对其进行的讨论和研究持续至今.通过对北首岭早期遗存的文化特征和属性进行梳理,与周边地区前仰韶文化遗存对比分析,能认识前仰韶文化的发展脉络.将北首岭早期遗存与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存进行对比分析,能进一步认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起源.北首岭早期遗存属于前仰韶文化北首岭类型,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主要源头.  相似文献   

14.
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建筑多为佛教后宏期寺院建筑遗存,是长期在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影响下形成特别的建筑范式。文章首先分析了藏传佛教建筑中夯土、砌石、木作的工艺运用与特色,再从拉卜则、大经堂、佛殿、佛塔、囊欠、僧舍几种主要建筑类型的功能分析切入,较全面的论述了各建筑类型的构造、装饰工艺手法及极具地域性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亳州北关历史街区的调查研究,探索皖北地区传统建筑风格与构造特征。该地区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遗存,因皖北地处于南、北方的过渡区域,其建筑风格在北方建筑的厚重感、围合度高及风格朴实基础上兼有各种南方建筑的元素。  相似文献   

16.
木拱廊桥是我国木结构体系桥梁中的一种独特类型,在闽东北浙西南一带集中遗存,形成独一无二的木拱廊桥景观带。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文化景观的阐释为依据,对闽东北浙西南地区木拱廊桥建筑文化景观特性进行探析与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研究认为:闽东北浙西南现存的木拱廊桥建筑实际是88座,作为源自于宋代并持续遗存下来的古建筑群是区域乡民基于生产劳作实用目的有意设计的建筑景观,并在闽东北浙西南区域形成独特景观带,该景观带以独特的建筑艺术美诠释遗产景观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国立同济大学纪念柱"(照片见<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封二)的设计及相关考证进行了诸多方面的阐述,并针对如何保护、利用有一定价值的建筑遗存物,提出了一些值得大家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老城区内遗存的大量传统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对扬州传统民居建筑特征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至今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研究涉及建筑、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在传统建筑特色、盐商建筑特色和建筑砖雕装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仍相对滞后,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进步的空间,部分观点仍存在着深入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学界长期认为,浙江传统民间建筑色彩为"黛瓦粉墙"和"清水白木雕"原木质不施色。我们通过实际田野考察后发现,在浙江武义中、南部地区传统民间建筑上,普遍遗存着传统色彩装饰过的痕迹。文章以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事实依据,认为浙江传统民间建筑存在色彩装饰。  相似文献   

20.
在人杰地灵、古建筑遗存丰富的山西,有一位文博名家,他就是一生迷恋东方古代建筑,以研究、修复、保护山西古建筑为己任的原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山西省文物局总工程师柴泽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