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新刚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49-57
20世纪80年代王蒙发表了《在伊犁》等系列小说,表现了他对新疆风俗文化和当地民众生活的感受与体验。他以特有的视角用传统志人小说的笔法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透过这些鲜活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新疆伊犁等地民众的生活样态及他们潜藏心底的忧伤与敞开的快乐,边地民众洞穿世事的达观与对情感的执著等性格特质,跃然纸上。王蒙抱持着感恩之心完成了其80年代小说中的新疆叙事,这带来了两种效应:其一,他会比其他走马观花匆匆一瞥的作家看到相对更为全面的新疆;其二,他可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新疆边地文化中的某些方面予以遮蔽,而这则直接影响到其该时期新疆书写的广度与表现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在不少的“三线厂”里有些临时生活区,有的是双职工搬进了正式生活区后,腾出来的建厂初期的土窑洞;有的是那些带家的职工自己临时盖的一些简易土房。这些生活区住的都是那些从农村来的临时户。有的叫他们“红面户”,就是不吃供应粮的农村户;有的把他们称为“第三世界”,就是处在发展中的一个新群体;而我们厂里叫他们住的地方是“幸福村”。 相似文献
3.
4.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从来没有人考虑过植物是否有“喜怒哀乐”的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些科学家被卷入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研究领域中。 相似文献
5.
贺永泰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169-174
与全国各大省区和其他大城市相比,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市精简职工的特点是精简率低,波动小,受大跃进与困难时期的影响较小。除了无"一五"计划项目这一客观原因外,主要原因在于上海市实行了三次工业改组、严格户籍管理、围垦造地等积极举措,并且采取了动员职工返乡支农、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非常措施"。反思困难时期上海市精简职工的情况,其镜鉴是:保障就业、保障粮食安全都是民生大计;推进城市化必须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协调好各种关系;要重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更要注意在未来发展中减少或避免遗留问题的滋生。 相似文献
6.
刘洁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6-49
20世纪60年代后,苏联以其广袤的国土、丰沛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为后盾,秉承石油输出战略,为实现和维护国家利益,面向经互会国家和西欧进行能源贸易.能源贸易使苏联这一时期的国内经济得到了有效拉动,赚取了大量外汇.更重要的是油气贸易成为苏联重要的对外战略手段,用以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对日后美苏以及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余瑜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8(2):115-118
“二战”后,原为美国习俗和社会道德所不容、国家法律所禁止的毒品泛滥且成了大批年轻人的“自由选择”,文章对其原因及后果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近代交通史研究渐趋活跃,讨论关注之问题也十分广泛.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的史料整理和初步拓荒;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的全面开展和深入挖掘.两个阶段并非严格分开,而是时有交叉.这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如研究内容集中在铁路运输方面,水路和公路研究薄弱,航空和邮电几乎无人问津,受固有研究范式影响,基础理论匮乏,研究方法单一,史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不够深入细致等不足之处,均有待突破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10.
中林吉幸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1):61-82
日本岛根大学的研究者和中国的研究者共同组织研究小组于1990年和1998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3个村 庄进行了调研,主要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收入有哪些变化,这些收入的变化主要是基于什么情 况发生变化的,收入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四个项目进行了探讨。通过1990年和1998年在3个村庄的调查 情况来看,在该地区基本实现了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由于灌溉设施的普及率等情况的不同,这3个村庄之间收入 有了差异。对此,应该尽快完善灌溉设施,抑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及开发除农林业之外的新型产业和创造就业机 会,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兼业所需资本的积累,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陶季邑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339-349
冷战时期,尤其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对中国20世纪60年代"两条线"外交战略包括其成因、内容和影响作了较全面探讨,提出系列颇有见地的观点,从而有助于国外深入研究新中国外交战略,并对当今中国进一步研究20世纪60年代本国外交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当然,美国在上述探讨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我住的北京西城区西廊下21号原来是一个机关宿舍大院,虽彼此相熟,但人们不大喜欢把别人问个底儿掉。20世纪60年代初,一批干部奉调离京,有的到东北局,有的到华东局,也有的到中南局,这些平时很不起眼的人,到了那边方显出身价来。有的当上了省委书记,最低的也是厅局长,我这才知道区区西廊下21号原来也是藏龙卧虎之地。龙虎既出,此地风水渐变,此后又陆陆续续来了几户新的主人,留下的和新来的似乎都是些官场的失意者。楼下住着一位老太太,姓彭,人们称她彭大姐,孩子们私下猜测她就是写《我的一家》的革命妈妈陶承,其实不是,但也是一位资格很老的老… 相似文献
14.
李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1):21-28
草医草药曾是我国乡村的普遍存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甚至更晚。新中国成立后,草医草药开始了被重新发现、逐步纳入当代科学体系的历程。为应对疫情和药物短缺,20世纪60年代前期草医草药受到持续关注,业者被纳入中医序列,原本分立的中药、草药合为一体。植物学家和药物学家的加入,使民间草药知识和使用经验经历了当代科学的规训,并借由地方性中草药志(手册)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5.
文化冲突指的是历史和现实地存在着的因宗教信仰、政治主张、道德准则等价值观念的不同所形成的矛盾、对立和对抗,或者是不同文明或文化体系之间存在的疏离、隔阂、紧张现象以及仇视和敌对的情绪与行为.作为移民国家,文化冲突通过族群的对立和紧张贯穿于美国历史进程中,其根源在于建基于种族主义理念之上的主流文化霸权.自60年代以来,文化冲突与融合构成了当今美国社会演进的一种内在动力.20世纪中后期,包括非洲裔、墨西哥裔和印第安原住民在内的左翼族群激进派推出以政治文化分离为核心的族群关系重构方案或路径,引发了美国社会激烈的政治动荡与文化冲突;美国政治自由派则借鉴和吸收左翼激进派的一些合理主张,针对族群文化冲突采取了 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政策,形成了第二种路径:通过持续性立法行动消除公共领域的歧视与隔离,提升少数族群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地位,促进族群间的宽容与理解,着力培养文化身份平等意识.在缓和冲突并致力于促进社会变革的文化整合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肯尼迪到奥巴马,持续性的改革有力推动了美国文化整合的进程.然而,由于主流文化霸权意识的根深蒂固和与现行制度的明缠暗绕,由黑白紧张关系所标识的文化冲突事件仍不时发生,以真正族群平等为标志的文化融合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方爱清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73-76
20世纪60年代初期,党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意识到近几年自身工作中的一些失误以及由此造成的损失,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重从四个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其一,重新恢复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其二,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突出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的带头作用;其三,倡导民主作风,走群众路线,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其四、加强榜样示范作用的宣传教育,大力倡导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这个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党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纠正错误、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保证、导向、凝聚、激励、服务作用,其成功经验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吴文藻先生就主张人类学应从研究原始民族扩大到现代民族,认为中国的人类学研究应该包括汉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但由于西方人类学传统和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治与学术实践等原因,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陆学界对汉族社会的研究仍显沉寂. 相似文献
18.
陈五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3):131-134
20世纪60年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现代建筑开始衰败,西方建筑步入后现代主义时期。这个时期西方建筑处在一个异常杂乱而动荡的环境中,各种背离现代主义,力图摆脱“清规戒律”的建筑思潮不断萌生。其中最有价值的理论是建筑开始关注社会、环境、科技和地域特色;建筑师开始反思自己,将自己的角色扮演为社会的一员,强调社会的参与,建造与人类社会和谐共存的建筑;朝着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19.
张晓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1-35
美国是联邦德国重要的盟国,法国是德国邻国,但二战后美法两国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如何平衡德美、德法关系成为联邦德国政府的重要关注点. 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前后三位总理阿登纳、艾哈德和基辛格都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调整德美、德法关系,试图寻找平衡点,致使这一时期德美、德法关系出现摇摆. 相似文献
20.
徐建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1):108-113
20世纪60年代中日民间贸易关系在经历池田内阁时期的高速发展后,到佐藤内阁时期出现突然的降温和滑坡。导致中日民间贸易关系出现突变的关键原因在于: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实施改变了日本战后在亚洲的贸易结构,使得中日贸易关系对于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大为下降;与此同时,伴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和升级,美国要求实现日美远东战略换肩,这促使日本对其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加强对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配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