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爱读书 ,但读得很泛 ;因时间有限 ,故多为“浏览”。我读书有很强的“功利”性 ,自己作文 ,就读相关学科的书 ,从中领悟著者闪亮的睿智 ,以激活自己怠堕的思维 ;若指导学子撰写学位论文 ,就读有关写作指导的工具书 ,从中寻求和吸纳新策良方 ,避免重蹈陈年的套路 ,尽可能引导学子走近当代学术前沿。或许这做法近似于前人曾讥讽的“迂腐” ,但自觉仍有“笨鸟先飞”的点滴好处。最近 ,我读了一些关于写作基础常识的书 ,受益匪浅 ,最值得一提的是覃可霖撰著的《写作思维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3月出版 ) ,它将写作学与思维学两个学科…  相似文献   

2.
王玉兰 《社区》2010,(35):56-56
读书写作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读书写作我也结识了仰慕已久的全国著名的作者。学生时代.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最出色的是语文成绩。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起,我的作文就经常成为老师在班上读的范文。  相似文献   

3.
任芳文 《老友》2010,(7):41-41
近年来,辽宁朝阳的老年人读书、看报、写作形成一种风气。他们通过读书、看报、写作完善自我,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找到了晚年的快乐。前不久,我就接触了这里的一个金秋读报写作小组,这个小组是从2006年初自发建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有自己休闲的方式,我也一样。一有时间我就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读书。一想到每天夜晚,做完了一天的功课,趴在灯下书桌上读书,我就感觉很温馨。我将每天的读书时间称之为—香格里拉。  相似文献   

5.
孙惠芬 《社区》2008,(23):6-6
对我来说,创作和阅读就像两个吊桶打水,一个上来了,一个自然就下去了。我在写作时,不能读书,我在读书时,也不能写作。长篇小说《吉宽的马车》交稿后,我一直在阅读。我是一个没进过大学校门、只有初中文化的写作者,对我而言,书不仅仅是食物,还是灯塔,它除了养育我让我成长,还进一步照亮我的人生经验,焕发我的艺术想像,开启我对生活的思索。  相似文献   

6.
如何开发自己的写作才能呢?我的第一个体会是读书。人是要有思想的,思想是我们的灵魂。思想从哪里来?是从读书中获得。对于女孩来讲,读书一次,美丽一次;对于男孩来讲,读书一次,潇洒一回。我小的时候,赶上文化大革命了,简直很难读到像样的书。但我在读小学时,竟然读到了破旧的《牛虻》,还读到了《雁翎队》、《小英雄雨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好书。我在一本书中读到这样-句话:我无处可去,我无处不在。这句话让我  相似文献   

7.
我爱好文学,喜欢读书写作,偶尔还在报刊上发表了几篇“豆腐块”文章。  相似文献   

8.
评价杜甫时曾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是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经常埋头于手机和电脑,无暇读书,怎能读万卷书?又怎能轻松写作呢?所以,教会学生写作尤为重要,下面,我根据十余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指导学生写作的几个方面: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标题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皆是有情人。好的标题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差的标题会令人生厌。  相似文献   

9.
何冬梅 《老友》2015,(1):43
我叫何冬梅,今年75周岁。我从小对读书情有独钟,由于家境贫寒,为了要读书我曾哭过、闹过,但始终进不了学校的门槛。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12岁那年才上小学。后来因为家庭环境不允许,再加上成家、生子、身体不好等原因,我的读书梦一次次破灭。退休以后,有了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我为何不重拾58年前的读书梦呢?当时我思想斗争了很久,也失眠了好久,最后还是决心发奋读书,做出点成绩来。我刚开始执行姗姗来迟的读书计划时,端起书本看  相似文献   

10.
我对读书、写作、书法、绘画有夙好。经过长期实践,我深感它对身心健康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这里谈点自己的体会。读书。随着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向我们老同志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不努力学习新知识,把自己的知识囿于原有水平,就会老化。而知识的老化,必然会带来思想的僵化,就跟不上时代。我的体会是,除经常参加些社  相似文献   

11.
大家一起哭     
我的“书香居”,这里是我读书、写作的地方,是我的精神家园。很久前就渴望拥有自己的书斋,可一直未能实现这个梦想。后来单位房改,才有了自己的两室一厅。按如今的眼光看面积是小了些,好在儿子媳妇都在美国,他们在那里有自己的宽敞房子,我们夫妻俩  相似文献   

12.
书里的芦笋     
洪玲 《社区》2011,(24):61-61
住在城市的公寓,好像住在一个格子里。小小的屋子,厨房不只是我烹调煮食的地方,也是我读书写作的所在。  相似文献   

13.
退休后,常有同事、文友问我:"生活如何安排?"我笑笑说:"散步、读书、写作三兼顾。"  相似文献   

14.
《老友》2003,(2)
我1983年因病提前退休,1991年开始上宜春老年大学文史班学习。通过学习,增加怡情,启迪了写作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此,学习不辍,写作不停,从中享受快乐。学习和写作,都必须勤读书。我常去老干部阅览室和书店,遨游知识海洋。书报像一把金锁匙,引  相似文献   

15.
现在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性看完比较长篇的东西。安心读书的生活已经停留在十几年前了,那时候正在上五年级,看的第一本文学的课外书是《三国演义》,至今印象深刻,无法忘怀。我现在看书,受时间约束,只能看一些短一点的散文随笔,阅读范围基本都是读一些中国近现代文学为主。印象最深的是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是用灵魂在写作,写得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所以他的随笔散文我一直都在关注,希望有时间想再看看他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另外,在所读的书中,对韩少功的文章还是很感兴趣的,他那种突破传统小说藩篱束缚的写…  相似文献   

16.
谢虞 《老友》2014,(1):19-19
正2014年来了,新的一年,我步入89岁高龄,再跨一小步就是90岁。89岁的梦想就是要做个健康老人。目前我起居饮食正常,生活基本自理,能坚持读书、看报和写作。要做健康老人必须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规律的生活,比如早睡早起。我习惯每天晚上收看《新闻联播》,看当天的党报;精神好的话,要收看央视《今日关注》。因此我一般是晚上十时睡觉。早上五六点醒,白天的活动一般是散步、做医疗保健操、读书、看报与写作,约朋友聊天。  相似文献   

17.
"学无止境",是我毕生的座右铭。我在求学、教学和治学的历程中,有过广泛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改变自己的爱好。但是有三件事,一直坚持至今。就是走路、读书和写作。我在60岁时写过一篇文章,题目为《行万里路,读千册书,写百篇文》,概括了我前半生的历程。万、千、百,是精确的数字。细算起来,我在60岁时,已经走过万里路,读过千本书,写过百篇文。但是万、千、百,也是近似、模糊的概念,说明大到一定的数  相似文献   

18.
我治学的四点体会是:广读书,勤思考,多写作;做学问应该提倡怀疑精神,在"不疑处有疑";论文要论述而不是叙述,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写论文要有水磨工夫,反复修改.  相似文献   

19.
读写伴晚年     
杨先涛 《老友》2012,(5):17-17
漫漫人生路上,拥有健康爱好的人是幸福的,因为爱好可以陶冶性情、怡神养心、丰富人生涵养,生活也会因此多姿多彩。我自1997年退休后,根据自己的爱好,转变角色,从繁忙的工作中转入以看报、读书、写作为内容的平静生活。解放前因家里贫穷,我断断续续地读了4年半书,之后忙于工作,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也不多。退休后.我充分利用充裕的时间,争取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原来,我在单位有看不完的报纸和杂志。退休回家后,我没有放弃阅读报刊的习惯,自费订了9种报纸和5种杂志,每天除了锻炼身体外就是阅读书报、写稿。  相似文献   

20.
读书三乐     
我一不喝酒,二不抽烟,惟好读书。退休后,生活有了保障,自己成了时间的主人,于是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真正领略到"至乐无如读书"的最佳境界。我的读书之乐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日藏书之乐。古人认为藏书为人生第一要事。藏书是通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