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隋唐以后中国佛教以“宗派”为主要存在形式,这在学界一度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但关于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时间、宗派数量、特征以及各宗的形成问题一直异说纷呈,到20世纪末,甚至有学者质疑隋唐“宗派”的存在.这些讨论对中国佛教的研究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但是对“宗派”存在的质疑,不仅是对中国佛教史上隋唐以来佛教存在方式的历史事实的省思,而且是对百年来佛教学术研究的基本理路的挑战.本文在分析“宗派”问题质疑依据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认为对隋唐佛教“宗派”存在及其存在方式的重新厘定,需要就“宗派”描述对中国佛教的适用性作出回应.而“宗派”是否适合描述中国佛教隋唐之后的生存状态,首先在于中国佛教在隋唐之后的发展,是否具有迥异于六朝佛教的态势;其次在于“宗派”能否概括和说明这种总体发展态势.对隋唐佛教“宗派”存在方式的认识,要考虑到佛教宗派形成的过程性.宗派佛教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还处于一个建设期.顺应着中国佛教自身的发展逻辑,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是一个冲突和会通并存的过程,以会通化解冲突,成为隋唐佛教宗派发展的基色.  相似文献   

2.
终南山集中了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中的五大宗派祖庭,目前终南山的一些佛教祖庭已经有了局部的开发,但整体水平较低。应围绕终南山“中国佛教祖庭文化区”这一概念,按照遗产保护、文化建设、旅游开发三者互动的战略,在局部特色有效开发基础上,实现整体与局部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将终南山建设成为能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综合性的有品牌特色的中国佛教祖庭文化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3.
景亚鹂  张维慎 《唐都学刊》2009,25(2):127-128
佛教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而其发扬光大却在中土。大约在西汉末到东汉初,印度佛教传人中国,后经诸多高僧大德不懈努力,佛法深入人心。在佛教东传两千余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国不仅翻译了大量梵文经典,而且形成了众多佛教宗派。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存留有大量的佛教石窟造像、寺塔建筑等文化艺术瑰宝。虽然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曾遭遇多次“法难”,甚至灭顶之灾,但这些文化遗产却始终没有泯灭。  相似文献   

4.
中日佛教入世精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佛教入世精神的比较研究郭青生中日两国的佛教同属东亚佛教文化圈,建立在相同的基本经典的基础上。公元六世纪以来,日本的佛教就开始受到中国佛教的影响,其主要宗派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国。因此,中日两国佛教有许多共同之处。然而,由于两国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由陈公余、任林豪编著的《天台宗与国清寺》一书,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在1991年10月出版。编著者从一九八二、一九八三年调查测绘国清寺开始,由表及里、由浅而深逐渐认识了国清寺与天台宗,最后终于撰成了一部资料系统详实、立论公允、图文并茂的著作,这是编著者近十年辛勤耕耘的收获。中国的佛教是由中国人承袭了印度佛教义理自行创立的。佛教无论在印度还是在中国,都宗派林立,但总括起来讲,只不过空、有两宗。有宗,即印度的瑜伽行派,在中国,有宗的创始人是唐代的玄奘与窥基。空宗,印度的创始人是龙树及其弟子提婆。在中国,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都是承龙树之学术而创立的中国佛教空宗派系。中国佛教天台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几百的不断适应、不断改造,并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创立起来的。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创立最早的一宗,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东渡扶桑,日本高僧最澄大师从中国天台山国清寺受传教义以后,回国在日本创立了日本天台宗,并曾与真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第二个高潮,这个高潮的一个表征是佛教宗派的创立。天台宗作为中国最早形成的佛教宗派,在汇融思想、打破隔阂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天台宗的创始人智颉,一生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更是功不可没。他的“教观并重”思想开启了一代门风,其观心论思想对以后宗派实践观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第二个高潮,这个高潮的一个表征是佛教宗派的创立。天台宗作为中国最早形成的佛教宗派,在汇融思想、打破隔阂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岂页),一生破斥南北、禅义均弘,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更是功不可没。他的“教观并重”思想开启了一代门风,其观心论思想对以后宗派实践观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龙树是中国佛教很多宗派自诩的“始祖”,印度大乘佛教的奠基人,也是中观派系统理最早的阐述者。他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一种模式,为佛教后来很多学派所继承,在印度和中国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对龙树的哲学,特别是辩证法的思想作一概略的论述。一、龙树的生平和著作关于龙树的生平虽经世界各国很多佛教学者多方面的考证,到现在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如果我们剔除龙树传记中的荒诞成分,大致可以对他的生平勾出一个轮廓。龙树约在公  相似文献   

9.
十二至十三世纪是日本历史上重大变革时期,新兴的武士阶层凌驾于往昔的天皇、贵族之上掌握了军政实权,建立起以武士占支配地位的封建领主制度及其与之相应的镰仓武家文化。反映到当时宗教领域居于统治地位的佛教中,一大批独具日本民族特色的佛教新宗派脱颖而出,它们逐渐被武士阶层所接受,成为抗衡密切结合于宫廷贵族的奈良、平安佛教势力,祈祷武家政权长治久安的新的宗教意识形态。其中由日莲创立的日莲宗以其独特的教义与政治理念,迥然有别于其他镰仓佛教宗派,在日本民族佛教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大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日莲代表作之一的《立正安国论》,谈一点对日莲思想体系及日莲宗形成发展历史过程的认识,恳请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8):108-110
作为最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禅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密切相连;结合中国禅宗史及其当代发展来看,禅宗之所以能在明代以后,在已经融合型的汉语系佛教中占据主体地位,并在当今社会仍具有极强的内在生命力,与其宗旨、典籍的语言风格、教化方式中所蕴含的生活智慧,以及简单易行、贴近民众的现实向度等因素是有很大关联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佛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是对古代印度文化的一次系统总结和重大变革。中国佛教是印度佛教在中国文化圈内的移植。它和中国本土文化的主体——儒、道文化相接触,经历了一个由依附、冲突到互相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佛教化的过程。经过长期的选择、改造和重构,中国佛教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从而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般来说,它具有适应性、世俗性、调和性、简易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既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文化传统作用于佛教的结果,也是佛教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广泛传播的条件。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学者钱穆在其《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近千年来的中国,在国内进行着民族融合,在国外进行着文化移植。”[1]这种和平进行的文化输出,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尤其对周邻国家产生了长期而深刻的影响。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近邻是山水相连的朝鲜半岛,中、韩之间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从官方到民间长期友好相处,休戚与共,形成了一种水乳交融的文化共同体关系,正如韩国学者柳承国所坦言:“不只在中国,凡属汉字文化圈的所有亚洲民族的古代学术思想,都有共同的理想,相同的制度。”[2]确实,中国的汉字、儒学、中国化佛教、…  相似文献   

13.
净旻 《浙江学刊》2006,(4):33-38
天台宗是佛教体系中最具哲学深度和思辨水准的佛教宗派,引导着中国佛教走向了精湛与成熟,历史上曾长期在江浙佛教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力图以百科全书辞条的体例,通过宗名、宗史、宗典、宗义四要素的切入,扼要勾画出天台宗的基本脉络和特征,从而对这座“代表中华佛教圆熟境界”的巍峨巅峰作一全面的鸟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上海佛教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点作了论述。作者认为,上海佛教发展的特点是:古代上海佛教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不占重要地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近代上海佛教除了寺院经济、佛教信仰和佛教仪札有所变化,弘传佛教的中心已由寺院转向新兴的佛教团体外,上海佛教不仅处于全国佛教的领导地位和发展中心,而且在整理古代文化、培养佛学人才和举办慈善事业等方面都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和敬清寂”与“禅茶一味”辽宁大学窦重山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夺葩。其产生、发展、定型的全过程,处处折射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印痕,并与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最能体现茶道思想及审美意识的是"茶圣"千利体(1522-1591)提炼出的四...  相似文献   

16.
弥勒信仰是我国佛教净土信仰中的重要一支,自道安法师至近代的太虚大师等人绵延不断。弥勒信仰与中国佛教中唯识宗、天台宗、律宗、禅宗等宗派都有紧密关系。弥勒信仰以持戒、修善、礼敬弥勒而往生兜率净土及与释迦、弥勒接缘等弥勒下生得度为核心。人间佛教自太虚大师提倡起就与弥勒信仰结下了不解之缘。关注人生、入世修行和建立人间净土的人间佛教在思想的内在理路上与弥勒信仰深度相关。同时弥勒信仰也是人间佛教的一部分,弥勒“布袋和尚”的形象是人间佛教的一种象征,表达了人间佛教宽容、乐观、亲和的特点。佛教中的弥勒信仰在现实中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约自西汉末期起,佛教经过西域、龟兹等地,开始传入中国。东汉明帝刘庄在位期间(公元58-75年)又派遣蔡愔去印度求取佛教经卷,归国后,随即建立寺院和翻译经文,使佛教教义得以开始在我国广为传播。由于佛教的教义含有精深的哲理,很受中国人的重视,皈依佛教者逐渐增多;中国境内的佛教宗派,如净土宗、天台宗、禅宗等,竟发展到十三种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印度国土毗邻,大约在公元一、二世纪佛教传入我国后,两国就开始了不断的文化交流。通过中印两国使者、僧侣的互相交往,我国对古代印度文化的研究,到公元六世纪唐玄奘去印度取经时达到了高潮。但当时的研究只局限于宗教以及与宗教有关的哲学、语言学方面,对于内容极其丰富的、卷帙浩繁的文学文献则介绍不多。本文仅就“五四”运动前后直到目前为止,关于我国学者对于印度古代文化的研究和梵语文献翻译的概况作一简单介  相似文献   

19.
天台宗,创立于隋,兴盛于唐,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在于它是我国最早产生的佛教宗派,亦是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历经几百年的演化而形成的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佛教思想体系。随着天台宗的发展,其思想远传至日本和朝鲜,对日本与朝鲜的佛教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直至今日,日本佛教天台宗和日莲宗仍极为推崇中国天台思  相似文献   

20.
《弘明集》研究之一──儒、道、释论与夷夏论马建华《弘明集》是梁朝人憎所编的一部关于佛教与儒、道教之间论战的文集。日本学者认为:《弘明集》如实地传达了中国文明首次与强有力的异文化体系——佛教的冲突,以及佛教与中国固有的文化思想——儒教、道教等的对立、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