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离喀什30多公里的疏附县乌帕尔乡阿孜克村,有座古老得不知年代的清真寺,寺里有位90高龄的老阿訇,名叫库尔班霍加。他在阅读了大量阿拉伯文献后,准备为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写一本传记。但他不知这位大学者葬于何处,找遍了喀什大大小小的麻扎,也没有结果。传说乌帕尔乡有座圣人墓,库尔班霍加就常到墓前去,通过细致的考察,他推测这就是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陵墓。他把自己的推测告诉了考古学家,考古学家在墓室的屋檐上,发现了11世纪的阿拉伯文字和图案。由此证实了库尔班霍加的推想。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前来礼谒圣人墓,就连远在…  相似文献   

2.
《突厥语词典》及其相关问题——为长篇小说《马合穆德·喀什噶里》出版而作●伊布拉音·穆提义著哈力达·穆提义译马合穆德·喀什噶里在我们民族文化史上是一位极其重要的学者。对于他为科学领域所作的贡献,世界的历史学家、语言文学家及人类学家,特别是突厥学家给予了...  相似文献   

3.
马赫穆德·喀什噶尔是我国古代维吾尔族的著名学者,他编著的《突厥语词典》,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文化,而且对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与阿拉伯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马赫穆德·喀什噶尔约生于  相似文献   

4.
一 篇首语  在进入对《突厥语大辞典》 (Diw仭nuLughatat Iurki,以下缩略为DLT)中的Tim k与Bist 二词的讨论前 ,在此有必要约略概述一下DLT之作者玛赫穆德·喀什噶里 (MahmudK仭shghar墿)编纂此巨著的主体理念或思想和世界观 ,缘出的社会的、族体的与意识形态的根源。此前笔者在《〈突厥语大辞典〉的文学价值及其他》一文中言及 :“……玛赫穆德离开喀什噶尔时 ,已经是受到第一个突厥—伊斯兰王朝———喀喇汗王朝在其屹立于世的近两个世纪中所取得的丰硕的文化思想成果的薰陶 ,成为一位热…  相似文献   

5.
一篇首语 在进入对《突厥语大辞典》(Diwanu Lughat at-Iurki,以下缩略为DLT)中的Timak与Bista二词的讨论前,在此有必要约略概述一下DLT之作者玛赫穆德·喀什噶里(MahmudKashghari)编纂此巨著的主体理念或思想和世界观,缘出的社会的、族体的与意识形态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敖云 《中国民族》2010,(12):52-53
阿肯是口头即兴创作的民间诗人。哈萨克族的对唱也称阿依特斯,是哈萨克语的"ayt is"的音译。本意是争辩、辩论和申辩,由于是用诗歌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对唱。阿肯对唱形式的历史相当久远,但缺少确切的文字记载,到公元11世纪由马赫穆德·喀什噶里撰写的《突厥语大词典》里才有了明确的记载。  相似文献   

7.
M·喀什噶里闻名于世的《突厥语词典》在我们文学语言书面记载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词典》中收入的突厥诸部落的词汇,彼此间的语言差别及其民间诗歌到目前为止仍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尽管人们已经把词典中所收入的词汇看作是语言的古老面貌,但那些词汇所反映出来的一些历史痕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喀什噶里《突厥语词典》中所保存的一幅突厥民族的古老地图就是这类具有历史意义的记载之一。下面,我们将讨论该地图的内容、地图中出现的地理名称。喀什噶里的手抄本里有一幅直径为15厘米的名为“Dayra”(环,圈)的地图。这幅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最早对突厥诸语盲,方言进行过田野调查和描写研究的国家。早在11世纪,喀喇汗王朝突厥语文学家马合木德·喀什噶里就对突厥各部落的分布情况和语言上的差异及特点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和描写研究。马合木德·喀什噶里自幼好学,精通突厥语和阿拉伯语,曾周游各地,调查突厥各部落的语言方言和地理环境、民间文学和风土人情,收集了丰富的材料,于11世纪70年代编成了用阿拉伯语解释突厥浯的《突厥语词典》。为了调查突厥各部落的分布情况和语言上的差异,他游历了今新疆、中亚各地长达十数年之久。他跋山涉水,含辛茹苦,深入突厥各部落人民生息的城市和乡村,从突厥各部落人民的语言中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有些地方虽未亲自去过,但也从曾去过那些地方的人们那里了解到大量的材料。他开创了历史上突厥语言调查的先河,这些调查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鸿篇巨制《突厥语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首届年会,干一九八二年八月二日至七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首府海拉尔市举行。二百余名从事各民族科研、教学和理论宣传工作的同志出席了会议,他们中包括十四个民族,来自我国十二个省市自治区。会议收到论文、资料共四十余篇,内容包含许多方面。其中有:一、对成吉思汗的“天力论”及军事思想等的评述;二、十一世纪维吾尔族思想家、诗人优素福·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和玛合穆德·喀什噶里编的《突厥语大辞典》中所反映的哲学思想评述;三、《蒙古  相似文献   

10.
伊本·赫勒敦是中世纪阿拉伯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在学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是改变了阿拉伯哲学研究的方向,创立了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基本理论。在此之前,无论是古希腊哲学家,还是阿拉伯哲学家,基本上局限在神学问题的范畴内,而伊本·赫勒敦认为,要研究人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他所创立的这些理论,影响波及后世,数百年后欧洲的一些哲学家如维科、孔德等均受到过伊本·赫勒敦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1.
伟大语言学家玛赫穆德喀什噶尔在《突厥语辞典》里将其所依据的书面语言称为《哈卡尼亚语》,并指出这种语言最具表达力。我们知道,喀喇汗时期,以喀什为中心的广大区域称“哈卡尼亚”,“哈卡尼亚语”一词盖源于此。后来的作家如艾·尤格纳克把这种语言改称“喀什语”。因此,在十一、十二世纪“哈卡尼亚语”与“喀什语”一直作为同义词而使用。 为了回答“哈卡尼亚语”在突厥语历史尤其是在维吾尔语发展史上所据有的地位,需要回溯一下突厥语发展史。纵观发展的进程,我们立即会想到如下一些重要时期: 1、阿尔泰语时期,即突厥语、蒙古语和通古斯一满语(甚至也有朝鲜语)尚未从共同的阿尔泰语整体中分离出来。这个时期的共同母语可笼统称为“阿尔泰语”。朝鲜语首先从共同的母语中分离出来,然后是突厥—蒙古语跟通古斯—满语相分离。这些语言的相互分离发生在公元前较早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威夏劳·勒加博士在埃及尼罗河畔一座从未有人发掘的古墓中竟然发现一台完好无损的彩色电视机。这台电视机只有一条线路,只能接收一个电视台的节目。它有4个三角形的荧光屏,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时期,藏族作家古典诗及诗学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诗人和诗学理论家,如多喀·才仁旺杰(1697—1763)、噶玛司徒·丹白宁杰(1700—1774)、松巴·益西班觉(1704—1788)、七世达赖噶桑嘉措(1708—1757)、阿果·朗喀森格(1712—1780)、嘉木样二世晋美旺布(1726—1792)、康珠·丹增却吉尼玛(1730—1779)、崩热巴·才旺般巴(1766年写《诗镜》注《甘庶树》)、土观·洛桑却吉尼玛(1737—1802)、六世班禅巴丹益西(1738—1780)、贾色·格桑士登晋美嘉措(1743—?)、贡塘·丹白准美(1762—1823)等等。这时,《诗镜》的注释和研究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其中,康珠·丹增却吉尼玛的诗注《妙音语之游戏海》是一部著名的、有广泛影响的诗学巨著。  相似文献   

14.
后子河拱北     
后子河拱北位于青海省大通县后于河乡的拱北,是伊斯兰教四大门宦之一,嘎的林耶门宦系统的第七辈杨道祖的墓庐。嘎的林耶,意为“大能”.是伊斯兰教苏非派在阿拉伯和中亚地区一个较大的教团。相传,清朝初年,穆罕默德二十九世后裔华哲·阿布都·董拉希到河州(甘肃临夏...  相似文献   

15.
一、生平和著述阿尔·肯迪(A l-K ind i)(801—873)是最早的穆斯林哲学家之一。在公元8世纪(伊历2世纪)时哲学研究控制在叙利亚基督教徒的手中,他们最初都是医师。由于哈里发的鼓励和支持,开始把希腊著作翻译为阿拉伯语。作为第一个学习科学和哲学的阿拉伯穆斯林,阿尔·肯迪被称为“阿拉伯人的哲学家”。阿尔·肯迪的全称是艾布·尤素福·雅古伯·伊本·伊斯哈格·伊本·阿尔·瑟班·伊本·伊姆兰·伊本·伊斯玛伊·伊本·阿沙瑟·伊本·盖伊斯·阿尔·肯迪。阿尔·肯迪的祖父阿尔·阿沙瑟·伊本·盖伊斯接受了伊斯兰教并被认为是圣门弟子…  相似文献   

16.
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夏普吐勒乡喀赞库尔村的维吾尔族个体户乌斯满·哈吉,1986年11月到北京做杏干买卖后,寄回本地银行一张2. 3万元的汇票。当他今年1月6日到银行取现金时,发现取款单上写成23万元。他肯定这是数字写错所致,就于1月7日去县银行讲明情况,并退还了取款单。他的这一诚实无私的举动使银行工作人员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17.
T·卡瓦尔斯基注意到,突厥诗的尾韵,早在远古,即已出现,所以他认为“有韵诗当源于古代突厥民族”(I4.C.150).E·Э·拜特尔斯在研究玛赫穆提·喀什噶尔《突厥语大辞典》里的古突厥诗歌文献时,观察到“其中的诗,几乎无一不是协韵.”(2 C·88).突厥诗研究专家认为尾韵与如下诸方面有关.B·M·热尔蒙斯基院士指出“音响的重复,在诗歌韵律结构中,承担一种组织作用.”为了诗节,段落之构成,尾韵和头韵,履行同样的作用,即确定韵律节拍的限界,也就是说,确定新的段落里章或节之安排,比如韵,能在章节里建成相同的一种词序,用这种方法,厘定诗之结构.韵不光是足以完成机械性的作用,对于精确地研究诗歌,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李振中 《回族研究》2002,8(4):79-87
伊本·路西德是中世纪阿拉伯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他在继承古希腊哲学家及穆斯林哲学家如伊本·西那等人的思想和学说基础上,对各类哲学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论,成为阿拉伯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和理论,如关于哲学和宗教的“双重真理”,被欧洲的基督教哲学家接受,成为摆脱教皇束缚和精神枷锁的思想武器。可以说,路西德的学说和思想在世界人类思想和哲学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出生于科罗施(Krs)的亚历山大·乔玛(Alexander Csoma)是众所周知的西藏研究的创始者,藏学之奠基人。直到近代,他不仅是曾在桑噶(Zankar)留居数年的第一个欧洲人,也是有此经历的唯一一位欧洲人。他于1823年6月到达那里,16个月后离开。1825年8月至1826年12月他再赴桑噶。所以,乔玛在那里一共生活了31个月,这当然创下了最高记录。有几位为乔玛写传记的作家为此写道,乔玛于1822年5月经佐吉山口(Zoji-La)抵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自作者《伊斯兰教之传入中国及其发展》一书 ,该书于 2 0 0 3年夏季由伊朗东北部霍拉桑省省会马什哈德市阿斯坦·古都斯拉扎维伊斯兰研究基金会出版发行 ,共 36 3页。在此我要衷心感谢中国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林松教授 ,他于 1 979年1 2月正值纪念赛典赤·赡思丁去世 70 0周年之际 ,在阿拉伯语杂志《中国建设》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赛典赤·赡思丁———一位对中国边疆建设有巨大贡献的穆斯林》的文章 ,这篇文章由穆罕默德·阿里·侯赛尼从阿拉伯语译为波斯语 ,对伊朗和伊斯兰世界人民进一步了解赛典赤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篇文章发表前 ,伊朗学者和研究家只能从拉施特·丁·法兹伦拉·哈玛丹尼的《史集》关于赛典赤的几段叙述中简略了解到在中国这片古老文明的土地上曾生活过一位与我们同根生的历史伟人。今年 3月云南大学与伊朗马什哈德菲尔多西大学和拉扎维伊斯兰大学在伊朗伊斯兰文化联络组织和伊朗驻华大使馆的协助下联合举办赛典赤国际学术会议 ,本人将译作献给大会 ,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斧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