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宋代家族普遍重视亲族友爱、重视科举、重视文学培养、重视图书积累、嗜学、博学等,打破了六朝世族对文化的垄断,形成了新的时代特点。晁氏家族在这些方面获得的综合成就,既在宋代文化家族中具有典型意义,又体现了晁氏家族自身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晁氏家族是宋代享有盛名的文学世家,晁氏文人同文坛领袖苏轼保持着亲密而持久的师友关系,晁补之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不过,在同苏轼的交游活动中,晁端彦在晁氏子弟和当时文人中都堪称捷足先登。其子晁说之同苏轼的交谊可以媲美晁补之。晁咏之、晁载之等也曾受到苏轼的奖掖。晁补之拜谒苏轼的机缘要追溯至其父晁端友那里。晁氏子弟同苏氏后人也保持着“奕世之好”。弄清晁氏与苏氏的关系,对于晁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宋代昭德晁氏家族婚姻的特点一方面具有地域性的因素,另一方面又和当时的一些著名大家族联姻,这对于晁氏家族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由于晁氏家族自身良好的文化素养,也对与其联姻的家族产生了重要影响。最终,这些家族形成了一个婚宦交游圈,成为当时社会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是跨学科研究。尤其对于传统学科如文学、历史学,跨学科研究更是新成果的催生剂。这类新成果目前已累生学苑,呈枝头秋闹之势,但具体到某一范围的研究来说,它们又往往风情独占,是小园秋收之先声。张剑博士的新作《宋代家族与文学———以澶州晁氏为中心》(北京出版社2006年版),便是跨文学与历史学研究的一部成功之作。澶州晁氏是宋代文化大族,涌现出了晁迥、晁补之、晁说之、晁冲之、晁公武等诸多名家,其研究价值自不待言。张剑博士关注晁氏家族已有多年,本书是其继《晁说之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之后推出…  相似文献   

5.
昭德晁氏家族是宋代中原文化高门中的一个极具代表性大家族,以科举晋身,以仕宦立家,以文化扬名。在学术文化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由于其深厚的文化积累、辞学传家的家族传统,他们在文学创作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从晁氏家族文学创作的师友渊源以及家族文学创作中的家族情结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晁氏家族文学创作的主要风貌。  相似文献   

6.
宋代晁氏家族"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对文化的重视使其逐渐形成了"博"与"异"的整体特质。或基于仕宦困顿而产生的失意,或基于对川流美景的留恋,或基于对亲朋故旧和家族往昔的怀念,他们诗歌中都有"企慕东皋"的归隐情怀。  相似文献   

7.
历来文献和研究成果对宋代晁氏文人及其作品的记载存在不少混淆和失误。晁载之不是晁遘后人,他与晁冲之同属晁迥直系子孙,晁遘一支在宋代不称“西眷”;晁说之、晁咏之兄弟常被彼此混淆;“进道四弟”为晁损之,并非行第相同的晁说之;晁氏家族分支系排行,而非举族统一排行;在晁氏文人之间有十余篇作品混淆了作者。  相似文献   

8.
家族作为中国社会基层组织之最小的单位,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广泛占有着政治、经济、文化资源,从多方面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家族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从某种程度说,一个家族就是一个小社会,家族的兴衰折射着社会的兴衰。对家族进行深入剖析,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透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刘焕阳教授的《宋代晁氏家族及其文献研究》(齐鲁书社,2004年5月)一书将文化作为切入点,通过世系行状、师友交游、家族著述等几个环节,全面、集中而深刻地展示了宋代晁氏家族的整体风貌、深厚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蒙城高氏家族是北宋有巨大影响的武将家族。探讨了在宋代“重文轻武”国策下高氏家族还能兴盛的原因,认为恩荫制度是其兴盛的前提,与皇室通婚是北宋蒙城高氏家族兴盛的一个重要手段,良好的文化教育和严谨的家风是高氏兴盛的重要因素,宋代的优待政策是家族兴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宋代理学家的骈文观是宋代文学研究中一个被忽略的重要课题.大多数北宋理学家对骈文持批判态度,并与宋代古文正宗地位确立和骈文风格转变有直接关系.南宋时期理学家的骈文现出现了分化,并在骈文的创作态度、审美风貌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晁迥是宋代文学世家晁氏家族的奠基人,早年写作白体诗,同时又追求一种“洪丽”、“雄富”的文学理想;他与杨亿是志同道合的僚友,其西昆体诗折射出他“修洁”的人格情操,是当时宫廷政治斗争的曲折反映。其漫长的文学活动经历了宋初主要的文学浪潮,基本上代表了宋初文学的健康发展方向,并且在某些方面超出了学界对宋初文学的一般认识;其诗文与时推移,递有嬗变,把他单纯地当作白体诗人或西昆派都显偏颇。  相似文献   

12.
晁迥是宋代著名的晁氏家族的奠基人,在政治、思想、文学上都有一番成就。他早年追尚宋初的白体诗风,中年一度用西昆体的典实补救白体的轻浅,晚年退居洛阳,沉迷于参禅悟道,转而偏好白居易抒发人生感悟的诗歌。他学习白居易融会佛道的行为,推崇白居易知命委顺的处世方式,对白居易的选择和解读已经从诗歌延展至其思想和人生态度,不仅极大丰富了宋初对白居易的接受内容,而且启发出宋人接受白居易的新路径,在宋代白居易接受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以其鲜明的文学理论和丰富的诗文创作,彻底清除了宋初以来的形式主义颓风,使北宋诗文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开创了宋诗的新局面,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宋代晁氏家族"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对文化的重视使其逐渐形成了"博"与"异"的整体特质.在诗歌特色方面则表现出永怀善怨的抒情特点,深婉曲折,"蔚然类骚""怨诽不怒".以较为婉曲的形式书写史事、时事以及心中不平,同时注意将这些感情压抑着打并起来,使得此类诗歌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5.
宋代两浙路的山阴陆氏家族,在北宋时期兴起,直到南宋末其子孙仍能维持家业。其在政治上,虽科举登第人数颇多,为官四方,但并不特别显赫,家族的兴盛不衰主要是由于陆氏家族文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到了陆游,把家族的文学、学术成就推向了颠峰。  相似文献   

16.
《晁公溯题记》是1996年白鹤梁水下考古发现的新题刻,它的发现对白鹤梁题刻文化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改变了现有白鹤梁题刻数量的陈说、对研究中国古代“灾变”学说有重要价值、对研究宋代晁氏家族在巴蜀活动及其对三峡文化的构建有重要价值、对探索晁公溯的形迹与交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遹是北宋临城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王氏一族与北宋大文豪苏轼、苏辙在文学、姻亲等方面有密切联系.新出土的<王遹墓志铭>为研究苏、王两家族关系、北宋科举制度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王安石、王安礼诗文创作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二人文风之异同,进而揭示临川王氏家族乃至宋代临川文学兴盛之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向备受冷落的南朝帝王及其家族文学研究渐趋活跃,出现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关南朝帝王及其家族文学的诸多重要问题如诗文创作、文学思想、文学集团等得到了深入系统的阐释和研究,但研究也存在着视角过于单一、观念陈旧、比较研究不足等局限。  相似文献   

20.
南宋名臣吴潜出身理学世家,以政名、文名继其家声。他的文学思想既得到了家学家风的浸染,受到家族成员的影响,又能有所发展,成为振兴南宋宣城吴氏文学家族的杰出代表,也使宣城吴氏成为宋代一个较有特色的文学家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