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 ——秋德罗 想象,是人类进行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所共需的一种重要能力。可是在很长时间内,不少人都以为想象不过是记忆的一种特殊方式。伏尔泰说过:“我们看到人、动物、花园、这些知境便通过感官而进人头脑;记忆将它们保存起来,想象又将它们加以组合。”维柯更直截了当断言:“想象不过是扩大或加以组合的记忆。”这种误解可能是来自,构成想象和记忆的材料元素是相同的,也可能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千余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诵,这不仅因为它的警世讽谏之意充溢于字里行间,也因为作者在其中显露出来的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而使它成了一篇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传世佳作。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段纯粹而精辟的议论,是《阿房宫赋》思想意义的集中所在,也是杜牧创作《阿房宫赋》的用心所在。而在此之前,从“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直到  相似文献   

3.
对《神思》篇内容的理解,长期存在“想象论”、“灵感论”两种看法。本文从文学创作的构思过程及其心理机制角度对此篇进行分析,指出“想象论”与“灵感论”的偏颇不足,从而引入论述的中心内容及《神思》之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4.
《儒林外史》独树一帜的叙事结构,一直是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焦点。《儒林外史》清代评点对其谋篇艺术详瞻、细致的阐发,可以概括出《儒林外史》谋篇的四个艺术特点:精严性、抒情写意性、对比性、重述性。  相似文献   

5.
一《神思》是《文心雕龙》论创作的第一篇,该篇明显地受到当时流行的虚静说的影响。篇中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①虚静对“文思”非常重要,要培养和酝酿文思,关键之一在于“虚静”。“文思”就是“神思”。因此,神思与虚静的关系非常密...  相似文献   

6.
“绝大多数的人在资产阶级制度下是怎样无限地不幸,他们被丑恶的偏见,令人厌恶的关于名誉的口是心非的理解,堆积如山的伪善感情,装模作样的体面,可恨的功名心所压迫、俘虏和毁损。”  相似文献   

7.
以昭君的悲剧为题材写成的诗、词、剧、曲非常之多。作家们或同情她在汉宫的不被赏识,或怜悯她远嫁匈奴的悲哀,有的写昭君是为了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有的甚至表现了大汉族主义倾向。作品很多且不乏佳作,然而其见识则大多平平。直到王安石的《明妃曲》一出,便使所有的这类作品黯然失色。这不仅表现在思想上胜人一筹,而且在艺术上也不落前人窠臼,很可称道。《明妃曲》第一首,着力写明妃的哀怨,结构很别致,好象一出戏分若干场,诗的每一节都有各自的出场人物。“明妃初入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这是写昭君的悲哀和美丽。写美人的美写得好的  相似文献   

8.
一八一八年,拜伦写的滑稽歌剧式诗体讽刺故事《别波》,将威尼斯的日常生活,狂欢节的喜悦,和轻浮的风俗习惯,用半庄半谐的笔调,和讽刺、抒情、夹叙夹议的手法,淋漓酣畅,妙趣横生地交错在一起,并使这个轻松欢快的场面,和英国资产阶级贵族社会的虚伪、贪鄙相对照,从而使长诗具有幽默诙谐,和尖锐庄重的政论性质。拜伦对这种口语入诗的意大利滑稽史诗惯用的八行体的第一次尝试,可说是长篇讽刺史诗《唐璜》的一次预演。按照诗人的原意,也本想把《唐璜》写成《别波》式的风格,即  相似文献   

9.
J·米勒考证说 ,“para -”是个希腊文前缀 ,意思是“在……旁边” ,它与“sitos”(谷物、食品 )在一起便组成希腊语“parasitos” ,这个词就是英文的“parasite”。“para -sitos”———在食物的旁边 ,坐在食品的旁边 ,这是什么人呢 ?是  相似文献   

10.
从《园会》的叙事特点看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创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舸 《船山学刊》2007,63(1):206-208
曼斯菲尔德是一位具有超前意识和实验意识的女作家,本文以《园会》为切入点,着重剖析曼斯菲尔德在叙事技法上对现代英国短篇小说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浪淘沙>诗云:"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句精华>曰:"借海潮以喻人心之不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78页)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读者的角度结合“接受美学”的方法,对《三国演义》的艺术接受问题作一探讨。 一、《三国》艺术接受的历史 《三国演义》是以东汉末年军阀纷争为历史背景的,在其成书之前,三国故事早有流传。随着历史的演进,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丰富着正史、稗乘所载三国故事的内涵,而经元末明初文人的进一步整理加工,终于创作出这一部通俗演义。三国故事在演义作  相似文献   

13.
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对艺术想象问题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 ,但对艺术想象问题的认识和探讨 ,并不是从刘勰开始的。关于想象的作用、想象的基本特征、想象展开时的精神状态等问题 ,刘勰吸收了陆机《文赋》的认识成果 ,但在整体认识上 ,刘勰的视野更开阔 ,论述更系统。不仅对什么是艺术想象、艺术想象的重要作用等问题作了更深入的论述 ,而且论述了想象构成的心理要素及关系、产生艺术想象的必要条件、构思与表达之间的矛盾特征等诸多问题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想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林彪、“四人帮”强加给刘少奇同志《修养》一书的罪状之一,说它宣扬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孔孟之道。其实,如果问一问:孔孟之道究竟是什么?他们怕免不了要交白卷哩! 毛泽东同志早已指出,对古代文化遗产,要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对孔孟思想,当然也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科学的评价。我以为对它不仅应该两刀切,而且应该三刀切或四刀切,不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福乐智慧》是维吾尔族一部杰出的古典长诗。它通过象征公正的国王日出,象征幸运的大臣月圆,象征智慧的月圆之子贤明和象征知足的修道士觉醒四个人物之间的问答、对话、辩论,抒发了作者安定社会、安邦治国的见解,及其道德观念、哲学观点。如此丰富的内容,用一定的情节贯穿起来,编织成为洋洋洒洒、丰富明快、连续不断的13000余行的一部长诗,是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不朽创作。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通篇使用了古典诗律中难  相似文献   

16.
在《人间喜剧》这座艺术的金字塔中,《高老头》占着特殊的地位。它标志着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反映了作家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地、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卓越才能,体现了巴尔扎克创作上独特的艺术风格。《高老头》巧妙新颖的艺术结构,正是从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了巴尔扎克小说的创作特色。关于《高老头》的写作,巴尔扎克曾经谈到,他想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一位象“基督教的神圣的殉道者”般的父亲,描写“一个上流人物,一个野心家如何抹煞良心如何走上邪路”,借此揭露巴黎衰败的世风。《高老头》的艺术结构,是服从这一创作意图的。在作品中,巴尔扎克精心设计伏盖公寓这个场景,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这两条线索作为结构的骨架,以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作为情节矛盾冲突的基础,对整个情节结构作了严密的巧妙的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独具一格的艺术结构。  相似文献   

17.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是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更要将其放置到对大学生施以人文关怀的认识高度.“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促进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扭转当前文化产业低俗化倾向以及拉动文化消费需求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高校存在着活动冷热不均、传播渠道和运作方式单一、活动数量偏少等问题.解决思路在于提高文艺团体和校园的沟通交流,注重高雅艺术的营销,创新运作机制并可以适度引入社会力量来参与,以提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玛格丽特·米歇尔的<乱世佳人>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这两部作品进行分析,试图阐述这样的一个道理:任何作家既要摄取社会的、自然的各种原始信息,同时又要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和理想渗透到创作的全过程,并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倾注到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9.
想象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区别于动物本能的特征之一。人类凭藉想象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古人曾想象着嫦娥奔月、龙宫探宝,今天都被科学所证明与实现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创立的大陆漂浮假说就是从想象开始的。科学与艺术创造都离不开想象,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科学想象是在抽象领域中进行的推理,艺术想象是在形象领域中进行的表现。 在艺术创作中,想象显示着神奇时威力,它犹如一块大磁铁,吸附着大量的生活碎片,凝聚起艺术的整体,它能使生活进行重新分解或组合,使之  相似文献   

20.
有人将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概括为类型化、性格化和心理化三个发展时期,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小说变化演进和成熟繁荣的历史轨迹.早期汉魏六朝小说,“初陈梗概”,其人物形象过于简略,类型化用笔始见端倪.至于史传中的人物,唐宋传奇小说、话本小说中的人物,也多属于类型化的.王国维曾说:“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格为何事.”(《文学小言》)这话尽管不无偏颇,但杂剧人物形象之类型化特征是不成问题的.明清小说是一个大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新思想的产生,无论在小说美学理论上或创作实践上都有新的突破.《水浒传》写人物“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声口”,是血肉饱满、个性异常鲜明的性格化的艺术典型.而到清代《红楼梦》,则完全摆脱了“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俗套,“其间悲欢离合,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它已成就为精雕细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