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莎士比亚年     
令年是莎士比亚诞辰四百周年。毫无疑问,从墨西哥到日本,从西班牙到苏联,从澳大利亚到人民中国,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将庆祝他的生日。也许在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里,只要那里沾上一点戏剧的味道,也都要庆祝这个点燃四百支生日蜡烛的周年。这个光荣超越国界,超越语言和意识形态的界限。当然也有一些戏剧家,从他们的最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11,(9):29-31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无人不知,其作品在世界各地家喻户晓,但关于莎翁本人的历史记载却寥寥无几。莎翁的情感、生活、经历都如同谜一般.几百年来让无数学者苦苦探寻。  相似文献   

3.
回环是两句首尾相回,回文是语句中字字均可回读,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因为它们在构成形式、语句数量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三个部分来论述莎士比亚悲剧的象征性。首先,莎氏悲剧人物都是“象征性的典型”,大致可以分为高尚型、优美型和卑劣型;其次,莎氏悲剧具有超自然的神秘氛围。这种氛围一方面是由超自然的现象,如鬼魂和女巫所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舞台的自然背景,如暴风雨、大海所衬托出来的。它们都是象征力量的体现,这种象征力量不仅造成了富有魅力的舞台气氛,而且还大大加强了悲剧的力度;第三,莎氏悲剧的语言意象具有象征的意味。莎氏在不同悲剧中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意象。这种意象,一方面表现出悲剧的不同基调、色彩和气氛,另一方面也使莎氏悲剧具有了更深一层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的喜剧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的喜剧沿袭了中世纪重欢乐而轻讽刺的喜剧传统,其题材都以恋爱为主题,表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莎士比亚的喜剧呈现了独有的美学思想与美学风格:其结构方式是“悲哀的开端,欢乐的结尾”;善于建构真正的喜剧纠纷;具有狂欢化色彩。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语言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英国大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以他所写下的不朽作品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为后世留下了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学遗产。400年来,他的剧作光彩夺人,一直成为各国文学评论家、剧作家,甚至戏剧导演、戏剧演员研究的对象。特别是近半个多世纪来,人们对莎剧的研究更为活跃,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我们不应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无论是文学评论家、剧作家还是戏剧导演、戏剧演员,若他们的研究要取得突破性的成果,那么就必须首先读懂莎翁的作品。一个文学评论家如果连剧本都没有完全读懂,就很难作出切中要害、入木三分的评论;  相似文献   

7.
这个时代非常关心重新估价问题。批评家关于创作过程的性质,以及批评家职能的理论指导了它的莎士比亚批评。艾略特把艺术家的创作进展形容为“一种非人格化的过程”,而诗则被说成“不是解放情感,而是逃避情感”,“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由于这些概念强调作品主要是诗人情感的表现或象征化,这就使人把注意力从人物转移到人物在它的创造者情感中象征了什么的问题上去。尼特之流的批评家于是从“情节”、“人物性格”下面和整个作品中去搜寻作者的“情感”图案,而这种图案则是“诗人灵魂中追求和谐的行动和斗争”的结果。但是这种研究方法非但没有找到情感的图案,反而把图案拆散了,使我们看到的颇有点象一张现代抽象绘画。这个时代的莎士比亚批评的特征是它忽视了莎士比亚使他的人物具有独立生命的最高才能。和在象征派诗歌里一样,所有的人物都只是面具,或者是诗人情感的客观化象征。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也给这种艺术理论添上一种医疗色彩。人们都假定艺术所要表现的情感是隐晦的、矛盾的、痛苦的;人物和情节都成了寓言,或者是作者内心悲剧的投影。在心理学的猛攻下,连小说本身也在放弃对人物的兴趣了,一个例于就是伍尔芙。  相似文献   

8.
以"择"开头的词语往往字字千钧:择校、择业、择偶,每一个词语都承载着你沉甸甸的希望,都让你不得不慎之又慎。为什么选择如此重要?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借酒抒情,吟诗作赋,乃是喜欢饮酒的文人墨士的一大乐趣。他们从酒壶中倒出的酒回文,字字玑珠,醉人心田,怡人心神,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说起酒,谁都不感到陌生;而谈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与种族主义──就夏洛克和奥瑟罗两个艺术形象看莎翁的种族观方东,周青读莎士比亚的书,就象饱饮那普赐生命的甘露。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小说家雨果曾满腔热情地盛赞莎士比亚是“播种眩晕的人,他的每一个字都有形象;每一个字都有对照;每一个字都...  相似文献   

11.
以“择”开头的词语往往字字千钧:择校、择业、择偶……每一个词语都承载着你沉甸甸的希望,每一个词语都让你不得不慎之又慎。为什么选择如此重要?  相似文献   

12.
论莎士比亚的宗教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歌德曾言莎士比亚的剧本全部围绕着一个秘密的轴心旋转。虽然这个秘密的轴心难以破译,可是如果能够准确地理解莎士比亚的宗教观,那将会为我国的莎学研究增添一个新的视角。文章着重将作品中的重要思想和圣经中的基本观念予以对照,从六个方面作了论证,并力求结合他的生活经历,人格和学术生涯来完整地揭示莎士比亚的宗教观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不少文艺作品都写到金钱。然而,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不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文学作品里,金钱都并非“主人公”。到了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在英国,尚在襁褓中的资本主义关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金钱便开始登上主宰社会的宝座。这也就是金钱初次大规模进入文学作品的时代。 当时英国杰出的剧作家马洛的名剧之一《马耳他的犹太人》,就是描写一个高利贷者巴拉巴斯为了维护金钱利益,如何采用谋杀、陷害、出卖等手段进行挣扎奋斗的。莎士比亚的一个很有名气的同代人本·琼生,也在《福尔蓬奈》、《炼金者》等剧作中,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各类资产者在追求金钱时的贪梦无耻而又愚蠢可笑的嘴脸。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几出著名的悲剧,都是借用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但它又不同于他的历史剧,那么他的悲剧和历史剧有什么区别,是否可以给以一个界说呢?匈牙利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卢卡契(1885——1971)称他的历史剧为“国王剧”,认为他的悲剧是脱离了“狭隘主义”以“高度集中的形式去刻划”“过渡危机时期的一些社会道德问题”,这些悲剧人物都是这一……时期最雄伟的历史典型”,他说这些悲剧是具有“更深刻更真实的历史性”。《哈悔业特》的主人公是一个王子,《李尔王》中的李尔王更是一个当权的国王,《麦克白》一剧的主要人物仍然是篡夺了王位的国王,这与历史剧有什么区别,按照卢卡契的说法,它们仍然是“国王剧”,使我们无由分辨。他把悲剧仍然局限在历史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今年四月二十三日,是伟大诗人和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诞生四百二十六、逝世三百七十四周年。我怀着崇敬而激动的心情,再次诵读他那优美而甜蜜的十四行诗,细细咀嚼他那剧作中所包含的丰富哲理,思潮彭湃,遐想万千,浑身是劲。是的,古今中外有哪位文豪的名字比莎士比亚更响亮,和更具有吸引力?与他同时代的作家本·琼生(Ben Jonson,1572-1637)曾称他为“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世纪”。马克思把莎士比亚与古希腊著名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看作是“世界上两个最伟大的戏剧家”。等等。这些评价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韩愈是我国中唐时期的诗歌革新巨匠。同我国其他一些优秀诗人一样,其诗歌具有多种风格。总观韩愈的全部诗作就不难看出,韩诗既有夺险的风格、雄伟的风格,也有平淡的风格。对于前二者,前人的论述较多;对于后者,人们不很注意。清人施补华说:“陶公(渊明)诗一往真气,自胸中流出,字字淡雅,字字沉痛。……后来王(维)、孟(浩然)、韦  相似文献   

17.
该联为沈尹默留存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行书对联,系沈先生于一九六四年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留下的墨宝.沈尹默书工正、行、草,尤擅行书.观其行书字态,字字都有出处,笔笔交代清楚;于清俊圆润之中显劲健秀逸之姿,于平和秀丽之处见龙蛇起伏之形.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有两种迥异的教法。其一是注重翻译,强调字字落实,逐句串讲,乃至掌握全文;其二是不逐句串讲,不逐句翻译,代之以留有充分的余地让学生自习,并在自习的基础上读读讲讲。对于学生的讲,只要求述其大意,重点在讲清词义,而不要求作全文翻译,以便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熟记词语和熟读课文上来。  相似文献   

19.
莎翁素以深刻为旗帜:深刻反映社会本质历史潮流。马、恩推崇其为现实主义大家,提出创作要学莎翁:超然、深刻、俯视。然而,莎翁何以深刻?何以睿智?因为俯视的高度和对世俗的超越?有学者说莎翁只是忠实地记录命运,其艺术成就,是对平凡命运的反映与追随。可惜未成流派,先遭冷笑。本文以莎翁生平、创作时期为平行线索,力图探究、验证“其深刻,在于其肤浅;其睿智,源于其世俗;是人间烟火、市民生活成就了莎翁。“  相似文献   

20.
<正> 20世纪中叶,西方莎学因意象派的兴起而别开生面,对“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人们更加说不尽了。这一标新立异的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和评论流派,对于各派莎评所产生的启迪和影响是巨大的。通过对莎士比亚戏剧意象的研究,我们对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于解析莎士比亚的思想活动、创作历程及其剧作的艺术魔力,窥察莎士比亚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非凡活跃的想象力,解析莎士比亚对于一系列社会问题和剧作主题的看法与感受,探讨莎士比亚剧作思想的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是十分有益的。据伦敦大学斯帕津教授研究发现,莎士比亚戏剧中出现的意象多达数千个。莎剧中的这些意象是独特的、莎士比亚式的意象,它既不同于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