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记·礼运》关于“大同”、“小康”两个不同历史时代的描述,对研究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有极大的影响。有的学者往往把这一记述与自己对上古社会形态的认识结合起来,认为“大同”、小康”两个时代的划分,与我们对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关于经济形态的划分,基本上是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大同社会”的社会性质和“大同社会”的教育特征两个方面对康有为《大同书》中教育思想的阶级属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教育思想的阶级属性应属于空想社会主义性质,而不是资产阶级性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导致人们错误定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陈赟 《船山学刊》2015,(4):51-61
《礼记》的《礼运篇》提出的大同与小康,是中国古典思想中极为重要的概念,但它常被视为道家、墨家等的思想,王船山指出这样一种看法是没有真正理解《礼运》。《礼运》以大同、小康开篇,通过五帝与三王时代的比较,引出政教秩序的两个典范,即德的典范与礼的典范。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同有德而无礼,小康才是礼的起源;大同虽无礼事与礼名,但却是上下同于礼意。在五帝三王之后,只能在小康的语境中重回大同,所谓的天下一家、中国一人,正是小康之后的"大同"的真正内涵。这一新的大同不同于五帝之德的典范,也不同于三王之礼的典范,而是仁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1、“大同”和“小康”反映了什么? 被学者津津乐道的《礼记·礼运》篇所谓“大道之行也”的“大同”社会和“三代之英”的“小康”社会,究竟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历史事实呢?我们就从这个问题的讨论开始。 《礼运》篇以孔丘第子言偃和孔丘的问答形式说:“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孔丘说他虽然没有亲自生活在“大道之  相似文献   

5.
在《学术月刊》1963年第2期“管子的经济思想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一文中,叶世昌同志认为“阶级观点”与“阶级利益”是两回事,所以不完全同意我对《管子》作者所代表的阶级的分析,并指出“只能说《管子》经济思想反映了商人阶级的观点(也反映了地主阶级的观点)而不是代表了他们的利益。”如果《管子》代表商人阶级的利益,在《管子》中就不应该“有许多直接抑制富商大贾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大同”常常被理解为儒家思想中的“乌托邦”,而从《礼运》本文来看,“大同”与“小康”的话语,不仅没有乌托邦的内涵,反而存在着一种对乌托邦思想取向的自觉防御。因为,大同在《礼运》中,不是存在于将来的完美之境,而是发生于远古历史生活样式的书写,不是复归于大同,而是导出礼乐生活的急迫性与必要性,才是“大同”在《礼运》中承担的真正的概念论证功能。而且,大同是在中国文化的“道理”传统中生长起来的概念,而乌托邦则与“理论”的思想文化传统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的大同理想,虽然就整体而言是他本人的独立创作,但却并非凭空杜撰,而是有所本的。特别是与孔学的大同太平之道有着明显的前后相承的渊源关系,带有浓厚的孔学色彩。《春秋》公羊学的“三世”说和《礼记·礼运》篇的大同、小康说,给康有为以重要的思想启迪。康有为认为,孟子的性善说的根据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此心推而广之即为“仁政”,故此心实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切根”、“一切源”,因此,“不忍人之心”成为他设计大同理想的逻辑起点。康有为还认为,人的本性是去苦求乐,“好进化而恶退化”,这是人道进化的原动力,有此原动力,人类社会就会自然遵循必由之路,循序渐进而至于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这是他坚信大同理想一定会实现的基本理由,康有为的大同理想表达了人类诸多美好愿望,尽管它即使到了遥远的将来能否实现还是个未知数,但它自身所固有的价值却是永存的。康有为的大同理想是近代中国出现的一种具有孔学特色的空想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孟子》中的“民”究竟是指哪一类人,前几年“四人帮”搞批儒评法时,很多人认为是指沦于庶民的奴隶主贵族,近年来出版的学术著作也有坚持这种看法的,认为“孟子所谓的‘民’一般地说并不是指劳动人民,而是指已经失去统治地位而降为‘庶民’的奴隶主阶级的人们。”“孟子所同情,并为之辩护的‘民’正是这种‘庶族’之‘民’。”其实,这种看法是很不妥当的。现就《孟子》中涉及到民的主要章节逐次论述。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九年,蒋光慈发表了长篇小说《丽莎的哀怨》,在革命文学阵营内部引起强烈的反响,产生两种根本对立的意见。青年诗人冯宪章称赞它表现了“旧的阶级的没落,新的阶级必然要起来”的“社会进化的过程”,令人“宛如读一首抒情的长诗”。(《<丽莎的哀怨与冲出云围的月亮>》,《拓荒者》第一卷第3期)华汉(即阳翰生)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对作品提出尖锐的批评,认为:“《丽莎的哀怨》的效果,只能  相似文献   

10.
叶昌纲 《晋阳学刊》2006,1(4):120-123
由张成德、孙丽萍主编的《山西抗战口述史》一书,已于2005年8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据称该书“是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真实地立体地反映山西抗战的口述史著作”[1]。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这部洋洋百万言的三卷本《山西抗战口述史》,并因此而对这部著作产生了一些看法或意见。但由于本人对口述史的操作规范等基本知识,知之甚少,这些看法或意见未必妥当,甚至是错误的。不过,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我还是冒昧地将这些看法或意见提出来,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纵观《山西抗战口述史》一书,我觉得有以下一些特点或优点:一、提出了一些新…  相似文献   

11.
对《吕氏春秋》这部书,汉代高诱曾说“大出诸子之右”。但是近代以来,不少人认为它仅仅保存了一些哲学史的资料,从思想方面看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地方,冯友兰就是这种看法的代表。在“四人帮”大搞影射史学时,《吕氏春秋》和吕不韦,更被罗思鼎等人强加以种种政治罪名:什么美化分封、反对统一,攻击法家、反对改革,等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日》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发动所起的特殊作用,是为史学界所共识的。但当谈到它的编制者谁属问题时,看法就不尽一致了。笔者试就这一问题发表一些远非成熟的意见,供治太平天国史的同仁们讨论。一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不少同志认为《太平天日》为“洪仁玕所撰”。最先提出此说的,是30年代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发现《太平天日》的王重民先生。他说:  相似文献   

13.
吴雁南教授主编的《清代经学史通论》,作为他主编的“国学研究丛书”之一,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学术界一件喜事.我曾读过他写的《儒学与维新》一书及其他有关心学的文章,知道他正领导国家社科规划有关项目,并准备将“国学研究丛书”继续编写下去,最近推出的就有《心学与中国社会》、《大同国粹与政潮》以及《王学与近世社会思潮》、《中国经学史》数种,可谓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14.
《<醒世姻缘传>作者和语言考论》简评龙翔古典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以下简称《醒传》),通过一个两世姻缘、善恶相报故事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反常的夫妻关系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家庭纠纷和社会矛盾。在我国古典“世情小说”中,它是介于《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维吾尔族人民古代社会信仰的认识,以及原始社会宗教信仰在史诗《乌古斯传》中反映出来的某些痕迹谈谈自己的看法。原始图腾崇拜在《乌古斯传》中,反映了维吾尔人原始宗教信仰的组成部分一有关图腾的认识。在《乌古斯传》中;乌古斯可汗的全部征战都是由一只苍鬃苍毛的雄苍狼带路的。乌古斯可汗向人民宣告说:“苍根就是我们的标志。”这是很明确的图腾信仰。图腾信仰是人类社会中最早形成的社会信仰。在人类原始社会的某一个阶段中,人们靠采集野生植物和狩猎积存食物。那时,植物和动物就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拿动物来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格萨尔》史诗中大量描写的远古游牧部落社会中藏族人民武器的制造和使用,射箭、赛马、摔跤等具有体育形态的体育活动形式,以及马球运动的产生作了探讨。认为史诗《格萨尔》的体育活动形成了原始社会末期至阶级社会早期穴约公元1-7世纪雪藏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也反映出西藏原始部落传统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7.
张莉 《晋阳学刊》2006,(1):81-84
由北齐魏收奉诏纂修的《魏书》,是“二十四史”中第一部以少数民族统治者所建政权为记述主体的“正史”,是民族史撰述上的杰作。关于《魏书》的编撰性质,近世史家认为,因其多半成于魏收一人之手,故与私家撰述无异。而仔细考论,《魏书》的官修背景非常明显。全书在撰写过程中不仅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而且在“秽史”问题出现后,北齐三朝皇帝四次下令修改,方流传于世。《魏书》的官修性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汪建华 《船山学刊》2001,(2):92-95,128
康有为的《大同书》继承了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爱”思想、“公羊三世”说和“大同小康”思想,并用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加以发展和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博爱”哲学、“三世”进化论和“大同”社会理想.同时,又对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圣王”政治和君主专制理论、等级观念、宗法观念进行了否定和批判.这种对于儒家传统政治思想的扬弃与康有为的学术渊源、《大同书》复杂的理论来源,以及康有为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尊隐》是龚自珍(1792—1841)自称其少年时所作之“高文”,素称难读;而“山中之民”则是《尊隐》中的中心词语。搞清“山中之民”的实在含义,对读通《尊隐》和正确评述龚自珍早期思想,关系很大。关于“山中之民”的含义,学界迄无定论;对《尊隐》所反映的龚自珍思想,因而也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有的认为,“山中之民”指的是农民,因而《尊隐》反映了龚自珍“把希望寄托于农民”的思想。有的认为,“‘山中之民’……是指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而《尊隐》反映了龚自珍“只把扫荡黑暗、促进未来社会巨大变化的希望寄托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人才’身上,那些‘鄙夫、皂隶’们是没有份的”思想。有的认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的《大同书》继承了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爱”思想、“公羊三世”说和“大同小康”思想,并用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加以发展和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博爱”哲学、“三世”进化论和“大同”社会理想。同时,又对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圣王”政治和君主专制理论、等级观念、宗法观念进行了否定和批判。这种对于儒家传统政治思想的扬弃与康有为的学术渊源、《大同书》复杂的理论来源,以及康有为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