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学西渐,中国山水画促进了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形成。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歌浸染着中国画意境,诗中有画,韵味悠长,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美学意蕴。史蒂文斯将中国画元素化为诗的建筑,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成功的转化,表征着史蒂文斯具有开放的胸襟和海纳百川的气度,同时也证明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定会促发新的文学观念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的基本特征,无论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形神融汇与写意追求,还是中国传统音乐的虚实相生,深静幽远,追求的都是"意境"的审美特质。"意境"审美理论是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的重要特质,也是今天重构中国艺术话语体系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3.
一人们习惯于把中国画分成“工笔”和“写意”,这已经被认为是中国画的两大基本范畴。①但是,工笔和意笔的二元对立,有时常常被看得过分机械,似乎用笔简约、笔走龙蛇即为“写意”,用笔细密、追求逼真则为“工笔”。这难免给人某种误解,以为工笔画的最高任务就是追求外在的客体的准确性,而写意则一味着眼于主观情感的挥洒。在传统的画论中,写意的文人画往往得到过分的宠爱,而工笔画的艺术成就每每遭到忽视,甚至歧视。早期工笔画曾一度与“装堂画”笼统地混为一谈,被贬为徒具世俗的装饰功能,缺乏高雅的艺术品味。其实,就真正的工笔花鸟画而言,…  相似文献   

4.
文人画是古代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在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以文人特有的精神情趣体现着中国画的美学境界,对后世影响深远.文人画的美学意境是在儒、道、玄、禅多重思想合流的共同作用下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物我相融、清静空远、荒寒洒落、重"神"用"韵"的美学特征.这些对于当代绘画的发展和境界提升都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意境叙述是集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学叙述民族特质的叙述策略。中国古典戏剧因其较强的抒情性和写意性而更鲜明地呈现着意境叙述"事因意用、意溢事外"的特征。古典戏剧意境叙述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曲白及辅助性的表演提示文字组构而成的有别于本色化的表意故事形态;角色担当的双重身份(自身与作者)全知叙述者的表意叙事功能;"随意而赋形"的叙事时间与空间调控手段。古典戏剧意境叙述策略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叙事化、审美化体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言志抒情写意,素来讲究“理不可以直指也”,“情不可以显出也”①。在散文创作中,虽然不乏直抒胸臆、直明其理之作,却以托物、因事、借景来言志、抒情、说理,意境融彻的作品为上乘。正如王国维在《人;和词话乙稿序》中所说的那样:“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掳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由此可见,中国的散文是一种以意境取胜的文体,意境优美与否,是衡量散文艺术高下优劣的标准之一。意境之于散文,犹如色彩之于花朵,光华之于月亮,节奏之于音乐…  相似文献   

7.
乐象是意象生成的艺术本体根源,也是意境体验及生成的艺术本体根源.乐象所营造的超越具体实象的想象性心理时空,是意境体验及生成的心理原型.以<乐记>为代表的上古乐论,蕴含着意境说的理论基原.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意境?长期以来,人们无不一言以蔽之曰“情景交融”.意境在哪里?在诗里,在诗句里(“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似乎也成了不成问题的共识.影响太广的认识容易造成思维定势.对于意境,我们该换一个角度来认识了.  相似文献   

9.
对联与意境     
对联作为汉语言独特的文学样式,是汉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拟从对联意境的分析着手,利用"意象的和弦"、"假平行"等原理对意境的生成进行探讨,说明对联对拓展思维空间,激发想象力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非常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写意性是它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是因为这一特点,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成为世界艺术文化之瑰宝,令世人惊叹.文章以花鸟画的发展为例,说明中国画写意性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试谈电视专题片的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红 《学术论坛》2001,(4):107-108
意境是电视专题片的艺术生命.凡是注意营造美好意境的电视专题片,都会赢得更多的观众,都会更具有吸引力,成为优秀的作品.本文以典型的、不同风格的专题片作品为实例,论证了意境营造在创作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中国美学特有的范畴,它深刻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并指导着历代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本文通过对"意境"理论发展演变过程的具体考察,辨析了"意境"与"意象"的联系与区别,力图揭示出"意境"范畴的深层内涵和美学意味,同时联系当前的研究状况,对意境理论现代转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代意境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境,在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中,是一个最有生命力和最现代化了的重要范畴.因此,在现代的古代文论和美学范畴研究中、对于意境的研究最多、最热烈、也最有成效.本文所指的“现代”,是从1919年至1991年这段时间.在这70多年时间里,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一直处于急风骤雨的变革之中,所以,意境研究的发展既遇到了挑战,也得到了机遇.但是与以往相比,意境研究还是向前大大地发展了,即由十分普遍和深入的理论研究向学科的建构迈进.现从三个方面,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意境在我国古代诗词艺术中占着重要地位,可以说是古代诗词艺术的灵魂.注重“意”与“境”的开创,追求“意”与“境”的结合,渗透、融合在古诗词家的审美意识与艺术实践中.对意境基本内涵的认识,许多诗词家、评家从创作与鉴赏两个不同角度进行过认真的探讨和阐发,在近当代文艺论著中更不乏精微的议论.但观其所述,大多局限于历史性旧说,理解上也一直难以统一.笔者认为,意境的产生,从认识思维高度看,乃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是艺术家和欣赏者基于艺术实践探索和把握客观事物与艺术特质关系并作出评判的审美活动及其认识结果.意境的基本内涵,从宏观上讲,是主客观的统一,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从微观上.有许多复杂的内涵要素;从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用一支饱蘸情感浓汁的笔,去描绘经过自己心灵熔铸的脱胎于客观世界的艺术世界,描绘那个世界中人物的心理、情感、潜意识等,创造了他所独有的小说意境。本文就此略作探讨。 一 郁达夫的小说往往在意和境的和谐统一中,体现出现实主义的深度和理想主义的高度,意境的创造是以生活为依据的,必须生活中实有其景与情相触,即景真情真,否则意境便不可能产生,更谈不上释出意境之美。郁达夫常常以自己的遭遇、经历作为小说的素材,忠实地勾勒生活的真实和个性的解放。所以,他笔下的文学画面,几乎都是他个人经历的印痕。这与他在理论上提倡“自叙传”是一致的。于是便导致他的小说有着其他作  相似文献   

16.
诗的意境美     
每当人们谈起一首好诗的时候,往住有此诗“感情真挚,意境优美”或“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等一类的赞语.所以,作为一首好诗,就应该有其独特的意境.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真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渭之无境界。”可见,诗词的意境,就是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意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思想是中国艺术意境论的灵魂基础。中国原始艺术触景生情心造意象对象化的精神积淀在中国书法诗歌艺术中。意境表现为“天人合一”。意境原则下之创作,表现为艺术家心灵的体悟与想象,创造一虚灵的境界和新的艺术生命,它是艺术家生命和精神的延伸。意境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8.
许丙泉 《天府新论》2012,(1):157-160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的重要概念,是中国古代各种艺术创造的最高追求.意境的创造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种植庄稼、呵护禾苗的农业活动决定了中国古人的生存方式,也决定了他们建构精神世界的方式.他们的思想情感中饱含着生命的意识,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草木鸟兽、日月山川、雨雪风霜,感受富有生命意味的宇宙自然,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意味深远的精神世界——意境.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小说并非纯文学概念,而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学范畴.从这一客观事实出发进行动态考察,中国古典小说意境发生的原因有三.首先,在由采录编撰到有为而作的发展过程中,作者创作之意的增强与心灵化,为小说意境的发生提供了必要前置因素.其次,在由说之小者至小说中有大道的发展过程中,小说的内在之意日益深厚,这为小说意境的发生提供了理性内涵质素.最后,诗性质素即诗性思维、诗性表现技巧、诗性语言的融入是小说意境发生的充分条件.因此,三种因素有机结合成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发生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画(写意)教学中,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常常脱节、错位,加以改进十分必要。学好中国画首先应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线意识和线性艺术思维方法。中国画(写意)的色彩训练着眼点应放在色与、墨的协调、溶合及色调处理上。应将书法列为中国画基础训练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