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中,他对晚期资本主义科技理性的泛滥、公共领域的萎缩、生活世界的内殖民化等问题都有独到的理解.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哈贝马斯汲取前辈的思想精华并指出其中的理论局限创立了交往行为理论,正是这一理论让他的思想大放异彩.在哈氏看来,"交往理性"正是重建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与社会批判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性已成为思想话语的中心。社会批判理论作为一种对待西方现代社会合理化过程的哲学话语,主要体现为一种现代性批判,社会批判理论接受韦伯的合理性理论作为分析现代性问题的框架,从社会批判和理性建构两个维度构筑了所谓“现代性的病理学”。尽管社会批判理论内部在现代性批判问题上有着差异,但他们共同铸造的现代理性批判却以其普遍性特征,弥漫日常生活,昭示着现代性批判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力红 《理论界》2008,(3):106-107
哈贝马斯早期的公共领域思想作为他晚期交往行为理论的理论前奏,既为他晚期交往行为理论确立了问题语境及核心范畴,也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中的生活世界提供了论说平台。同时,哈贝马斯早期的公共领域思想政治意蕴也为民主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的现代性重建理论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一项在思想、社会和文化三方面展开的综合工程;民主是现代性的核心问题。哈贝马斯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的危机是政治合法化危机和文化动机的危机,现代性的病症是系统和生活世界关系的紊乱产生的异化,只有通过恢复生活世界的自主化和政治民主才能解决。哈贝马斯提出的方案是在实践中通过普遍语用学建立人们相互理解的言语行为的一般规则,从而重建关于一切可能理解的普遍条件;通过重建交往理性和话语伦理,在政治、经济和法律体系中真正贯彻民主和公正的原则。哈贝马斯的现代性建设的方案对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哈贝马斯在理性批判的路线上展开现代性批判,试图以交往行为理论重建现代性批判的规范基础.并以此反思马克思批判现代性的“劳动范式”和具体结论。本文批判性地讨论了哈贝马斯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反思.由此重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资本现代性批判范式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在理性批判的路线上展开现代性批判,试图以交往行为理论重建现代性批判的规范基础,并以此反思马克思批判现代性的"劳动范式"和具体结论.本文批判性地讨论了哈贝马斯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反思,由此重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资本现代性批判范式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有关“后现代”、“全球化”的讨论是对“现代性”诞生以来人类知识与社会发展的总结 ,也是对 2 1世纪人类共同发展的展望。作为当代最为重要的两种社会文化思潮 ,“后现代”与“全球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的参照点都是“现代性” ,反映的社会现实都是现代社会 ,只是 ,后现代更多地是站在质疑与批判的立场来反思现代性的 ,而全球化则更多地是站在维护与提升的建设性立场来推动现代性发展的。无论是全球化还是后现代思潮 ,都没有因此而改变社会理论的传统研究范式 ,从而实现社会理论研究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及其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哈贝马斯在 80年代提出的“交往行动理论” ,其实早在他 60年代初的著作中就有了萌芽 ,他的社会批判理论的整体思路是 :“公共领域”于 18世纪在西方社会开始出现 ,但随工具理性的过分扩张 ,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统治使“公共领域”渐趋衰落 ,交往理性受到压制。要化解现代社会的危机 ,根本出路在于重建交往理性。本文指出 ,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也适用于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0.
吴楠  朱虹 《北方论丛》2008,4(2):118-121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政治意蕴是马克思区别于其他现代性理论的核心。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人与社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从这种关系切入现代性理论,一方面深化了政治哲学的研究,另一方面丰富了马克思现代性理论。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背景和主题是人与社会的分离,其核心内容为市民社会批判。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市民社会的方法论批判,第二阶段为市民社会的实证性批判,第三阶段为市民社会的现象学批判。现代性问题的最终解决是实现共产主义,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作为第一位意识到现代性问题的哲学家,黑格尔只是立足于主体哲学范式对现代性展开批判,但他并未走出主体哲学的困境。黑格尔之后的现代性批判同样囿于主体哲学的范式,而未能真正走出主体哲学的困境。为此,哈贝马斯跳出主体哲学的范式,用交往范式取代主体哲学范式,用交往理性取代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由此走出了一条现代性的拯救之路。  相似文献   

12.
张雪梅 《理论界》2008,(8):82-84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是一个集思想内涵、社会意义和政治功效于一体的综合性概念。旨在通过自由、充分的商谈形成高质量的公共意见,并以此为载体实现反映社会问题的“信号”功能和对政治系续的批判功能。当前,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培育和引导公共领域的参与者、自由的交往空间和加强传媒监督,从而保证我国公共领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这一概念在当代学术语境中用法复杂,从语源学上来看,现代性作为"现时代的特性",它将一切价值的基点安置在现在甚至未来.在对现代性的客观含义进行阐释时,社会理论家们将现代性或者理解为某种历时性、区隔性的属性,或者理解为某种总体性社会状况,或者理解为某种新兴信念的初步实现.现代性所遵循的规范性内容是基于主体性原则以及理性的公共使用即合理化基础上的各领域的自主性.各种左派、右派等思想家对现代性的攻击和辩护则使得现代性呈现了内在弊病.通过哈贝马斯与利奥塔的论战,在审美现代性视阈下的启蒙现代性在现代社会的可能意义得以充分凸显,并为重新思考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理论目标提供了一个观测视角.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现代性?经典的社会理论家们根据他们自己的理论基点作出了不同的判断.通过对以迪尔凯姆和韦伯为代表的现代社会理论和以福柯、吉登斯为代表的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分析,旨在形成现代性工程的一个框架,并对现代性作出一些建设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前期主要通过对公共领域的形成、内涵及功能的探索而阐发市民社会问题.公共领域促进了社会整合和群体认同,奠定了国家的合法性基础.当代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根源于以权力为媒介的政治领域和以金钱为媒介的经济领域对以语言为媒介的社会文化领域的全面侵蚀,以及由此导致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哈贝马斯拓展了市民社会理论的问题域,增强了其解释力,诊断了现代性的症侯,推进了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复兴,但哈贝马斯的市民社会理论自身也存在着限度.  相似文献   

16.
张志芳 《理论界》2012,(7):113-116
法兰克福学派早期社会批判理论的工具理性批判,揭示了理性在现实的层面仅仅展现为工具理性,理性已在客观理性消逝的过程中走向毁灭。这种悲观的信念导致早期批判理论家们最终放弃对理性的信任而使得批判理论走向消解。哈贝马斯为重建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从生活世界的日常交往的言语行为之中挖掘出交往理性,建构出一套具有规范基础的社会批判理论。但他基于交往理性重构出的批判理论向度本身也仍值得我们理性的省思。  相似文献   

17.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批判理论家,费拉拉认为哈贝马斯版本的有效性概念无法充分契合当下的现代性,他试图构建一种与本真性内在相关的有效性概念,这种本真性的有效性有助于促进当下多元事实与普遍主义的真正和解,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现代性计划,同时也推进社会批判理论的更新。但这一方案仍然遭遇了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家,他所研究和阐述的一系列课题,对现代传播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学者在研究哈贝马斯的传播理论时,几乎都是抽取其论著中与传播学内容比较相近的论题进行孤立的探讨,而不是把它们置于哈贝马斯的哲学思想体系中进行考察.如果从哲学层面以一种整体的、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理解哈贝马斯的传播思想,可以发现,当哈贝马斯从"工具理性"批判走向"交往理性"时,也必然带来媒介批判视角的转向.这种双重变奏,对当代传播学批判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在《现代性的概念——两个传统的回顾》中把自己的理论称为新古典理论,以示与从马克思到法兰克福的古典现代性理论相区别。遗憾的是,"新古典现代性"概念并未受到中外学界的关注。实际上,此概念对理解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的特征是极有意义的。按照哈贝马斯的看法,不论是对现代性规范基础的重建,还是对现代性的诊断,都需要从古典现代性转向新古典现代性概念。然而,哈贝马斯自己的新古典理论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在现代性问题上,我们需要不断地返回古典现代性理论,与它进行对话,才有可能在理论与实践、批判与现实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家,他所研究和阐述的一系列课题对现代传播学理论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学者在研究哈贝马斯的传播理论时,几乎都是抽取其论著中与传播学内容比较相近的论题进行孤立的探讨,而不是把它们置于哈贝马斯的哲学思想体系中进行考察.本文试图从哲学层面以一种整体的、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理解哈贝马斯的传播思想.文章指出,当哈贝马斯从"工具理性"批判走向"交往理性"时,也必然带来媒介批判视角的转向.这种双重变奏,对当代传播学批判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