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系《布里亚特萨满教简史(从远古时代至十八世纪)》一书第一章第一节之节译。《布里亚特萨满教简史》1980年由苏联科学出版社西伯利亚分社出版。作者在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语言学材料的基础上,对贝加尔湖流域居民的宗教观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指出了布里亚特人、蒙古人和突厥人之间宗教信仰的联系。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历史文献和资料;第二章,布里亚特地区萨满信仰的最古老阶段;第三章,原始公社制瓦解和早期国家联合体建立时期前贝加尔和外贝加尔萨满教的演变;第四章,十一——十四世纪蒙古语部族的宗教信仰;第五章,十四——十八世纪布里亚特的萨满教。本文回顾了布里亚特萨满教研究史,对各个时期的主要研究者及其著作作了扼要的评述,是研究萨满教及蒙哲史颇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3.
4.
孟慧英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6,(4):1-10
萨满教变迁研究遵循的是历史人类学的方法,本文努力寻找现今遗留的萨满教现象中的各种历史遗迹,分别从狐仙信仰、怀玛日祭祀、满族家祭、蒙古族白博、萨满文化遗产等几个方面说明萨满教变迁的存在,并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说明变迁出现的根据,进而在时间维度上揭示萨满教的变迁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布里亚特语言研究者始终认为该语言有多种方言,其中较为著名的方言有:霍里(хори)、埃希里特布拉加特(эхирит-бурагат)、阿拉尔(алар)、丛葛尔(цонгол)。人们力图定出布里亚特方言的数量,并划定其界限。到30年代,这些理论终于达成一些共识,其方言分类特点虽然明确,但并不完美。1928年著名的蒙古学家Н.Н.鲍培和Г.Д.桑席耶夫开始研究布里亚特地方土语。在鲍培的倡议下,先后组织了几次调查研究活动:1929年在阿拉尔;1930年在阿金(агин);1931年到色楞格布里亚特地区①。1933年首次对布里亚特方言进行了科学分… 相似文献
6.
7.
布里亚特佛教和喇嘛教宗教遗产中的任何一个问题,如若不考虑现代的社会政治任务,都是不可能正确对待的。因为,一切传统的文化形式,并没有完全成为历史,至今它还存在于原民族的习惯和传统之中。在布里亚特各社会阶层的精神需求里,这种传统的文化形式,还依然占据着一定的地位。十八,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头三十年内,喇嘛教在布里亚特的社会政治史上和文化史上,都曾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因素。布里亚特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是在否定宗教价值、 相似文献
8.
1.藏学研究作为东方学的分支是布里亚特著名的传统科学。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布里亚特的藏学研究流派有二种:第一,是传统的,也就是“东方的”流派,用藏文和蒙古文对佛教的传播以及佛教文化进行了有益的研究。藏学专家主要是当地的佛教僧侣;第二,是俄国古典东方学流派,用俄文研究。藏学专家是一些在彼得堡大学受过欧洲教育的布里亚特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9.
10.
布里亚特语隶属于与突厥语、满洲通古斯语共同构成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 ,这就说明它们是“亲戚” ,有着共同的祖先。而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点 ,在我们具体研究某个语言时 ,例如布里亚特语 ,时常遇到这样的现象 ,仅凭布里亚特语或蒙古语的资料而不借助阿尔泰语系其它语言史料就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因此蒙古语语言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 ,一定要用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 ,这也是阿尔泰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 ,许多研究者开始否定传统阿尔泰学的研究方法 ,他们认为蒙古语、突厥语、满洲通古斯语不是从原始共同语———阿尔泰语发展而来。他们… 相似文献
11.
后贝加尔是前苏联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从远古时代起,在贝加尔这块土地上就居住过各种民族和部落,其中部分地已经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在石器时代,许多打猎的,捕鱼的和采集野生动、植物的人们在这一带定居下来。“板块石墓”文化的创始人在青铜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逝者坟墓上宏伟的石头围墙,遍及草原的鹿状石雕,以及峭崖上和洞穴中的壁画,是留给后人的庞大古代丰碑。这些砌石板的工匠们会加工黄铜和青铜,用黄金和青铜制做精美的装饰品和日用品,他们在古老的种族制度的草原上,优先从事畜牧业生产。后贝加尔历史有趣的一页与匈奴联… 相似文献
12.
敬如歌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99-107
聚居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的布里亚特人保留有大量丰富的民间文学作品,这些富有东方色彩与游牧文化的文学创作不仅是西伯利亚族裔文学的璀璨珍宝,亦是俄罗斯多元文化空间的必要组成部分。动物意象作为布里亚特民间文学中的常见符号,是布里亚特人动物崇拜文化的表征与体现,并以其丰富的象征意义构筑起布里亚特人的传统文化空间。谚语俗语中的骏马意象展现了布里亚特人的马崇拜文化;神话传说中的天鹅意象诠释了布里亚特母性崇拜与天鹅崇拜的双向融合;童话体裁里的熊、狼意象折射出布里亚特人朴素的生态观。经由文学文本的意指过程,动物意象的所指进一步丰富化、复杂化,进而成为表达布里亚特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3.
14.
韩国纲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
萨满教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我国北方操通古斯一满语族的几个民族都信奉此教。“萨满”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指萨满为人驱邪治病时,弄神装鬼、手舞足蹈的样子。我国古代的蒙古、维吾尔、哈萨克和柯尔克孜等族都曾普遍信仰过萨满教。萨满教有着明显的氏族部落宗教的特点,各族间的萨满教并无共同的经典、神名和统一的组织,但是有着大体相似 相似文献
15.
16.
关于布里亚特喇嘛寺的情况在民族学家纳佐夫()收藏的资料中有较详细的记载,但这些资料还从来未被研究者使用过。纳佐夫的事迹比同时期其他的僧侣要出色得多,他有佛教学者的水平。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和在他哥哥——一名共产国际的积极工作者——兹·邵伊热纳夫的支持之下,纳佐夫退出了佛教界,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成为了一名无神论者、民族学收藏家。他到过许多地方,从而收集到了与喇嘛寺有关的各种资料。在布里亚特社会科学研究院手稿部收藏有纳佐夫的手稿276部。它们是从一、两页 相似文献
17.
杨晶晶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11-212
本文探讨了布里亚特舞蹈的风格特征,并分析了布里亚特舞蹈的起源和蕴含的民族精神。布里亚特舞蹈风格保留萨满遗风,风格古朴,浑厚凝重。布里亚特舞蹈又被称之为“吆呼儿”,有其独特的舞步,其中活泼潇洒的跑跳步、粗狂奔放的的跺步和优美舒缓的悠晃步是其典型的代表。这种民间舞蹈通常是以游戏开始,由众多舞者手拉手,边歌边舞,形成变换奇妙... 相似文献
18.
于洋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5,(2):12-16
俄国著名民族学家史禄国的《通古斯人的心智丛》是萨满教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它不仅改变了以往的萨满教心理学研究趋向,把萨满教研究引入民族学领域,而且率先对萨满教"精神病理说"提出挑战,他在ethnos理论框架中提出"心智丛"这一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对通古斯人萨满教的民族志研究之中,开创了在历史—功能的语境中对萨满教进行理解和说明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20.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玉器时代是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的主要特征之一,玉的神化和灵物概念是玉器时代意识形态的核心,中华民族形成爱玉的民族心理亦根植于此。本文从玉器入手,探索人们当时的精神信仰,从而揭开红山玉器和原始萨满教的关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