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逐步分化,愈来愈在狭窄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又出现各门学科相互渗透、彼此交叉、超于综合发展的趋势,而且综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因为现代科学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需要多种学科联系起来,共同研究,才能予以解决,而各门学科在共同研究问题时,需要有一些共同语言、概念、思路和方法。世纪兴起的控制论、信息论就是适应这种科学技术的发展的需要迅速发展20起来的横跨多学科的综合性的方法论科学,它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成功地把定量分析的方法引进了各门学科,使科学研…  相似文献   

2.
语言经济学是一门横跨语言学和经济学的学科,但是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主题、研究目的以及如何研究等问题,经济学界还没有统一认识,这样就导致一些非经济学者对语言经济这一学科感到奇怪。因此,有必要对语言经济学学科进行界定,揭示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主题、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目的,使这门学科真正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文章旨在说明:(1)经济学是如何与语言联系在一起的,阐述一些核心的概念,以及语言经济学的研究纲领、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语言经济学的理论体系。(2)阐述语言经济学与其他毗邻学科的关系,论述语言经济学是如何对其他学科的相关概念兼收并蓄的。(3)阐述经济学的语言或者说经济学的修辞是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社会史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 ,社会史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研究中的几个焦点问题———社会史的概念与学科定位、跨学科与社会史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区域社会史研究以及思想、文化和社会的互动关系等进行缕析 ,这些理论的探讨无疑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社会史研究的发展 ,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新建 《学术界》2004,(5):255-261
有关辩证逻辑学科性质、辩证逻辑的发展方向等问题 ,是辩证逻辑学科发展中十分重要的几个理论问题。近几年来 ,邓小平辩证逻辑思想、冯契辩证逻辑思想等方面研究方兴未艾。十五大后创新与辩证思维关系方面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 ,有助于人们从中找出创建和发展中国自己的概念和话语体系的内在契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再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田明 《中州学刊》2002,(3):189-190
艺术设计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是从美术——工艺美术中引申出来的。过去艺术设计被工艺美术所取代,因此对艺术设计的概念、功能、发展脉络、发展方向不是很清楚,也就不能正确认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为了使人们正确认识艺术设计这门学科,从理论上把握这门学科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我们特组织一组文章就艺术设计领域一些问题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这门学科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政府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研究的学科交叉性和复杂性,反映了政府经济行为的复杂性,其深层次原因是政府合法性危机的存在。本文从有关政府行为的一些核心概念入手,探讨了经济学、政治学、行政学等学科对此问题研究的现状和逻辑,并对政府合法性危机及其对治理变革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多学科探讨社会发展,有利于丰富、深化社会发展的研究。哲学在社会发展观的研究、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研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科技界则侧重于社会发展所赖以进行的自然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自然科学方法在发展研究中的应用的研究。政策研究的优势表现在:重视现实的社会发展事业和研究的时效性与对策性。社会学研究的明显优势表现在: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包容在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内,社会学学科的概念体系很适于分析社会发展问题,社会学规范性的研究方法非常有助于社会发展研究规范的、有效的发展。但哲学、科技、政策、社会学对社会发展的研究,又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概念历史不只是常规哲学的子学科,作为科学的概念与指导性论文研究的基础,它是跨学科必要的前提。在德国,促使概念历史调查的主要原因是哲学和历史的内在变化;在盎格鲁-撒克逊的语言范围内,研究概念历史的推动力则来自于政治动力。学科与跨学科之间的关系既属于常规学科范畴,也属于认识论范畴,而概念历史的跨学科的问题主要是来自于内部的争论,即是否对人文科学进行重构。跨学科的倡导者们相信学科间的创造性和跨越是最有价值的产物。此外,在最近的研究中,概念历史、科学历史和不同学科历史的趋同现象也非常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
概念是一个学科的基础,它对于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政治学若干重要概念的变迁表现出结构性特征,无论是研究文章的数量、峰值分布,还是重要概念的产生和更替,都与政治实践的历史进程紧密相关。从政治学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政治学在概念建构上应协调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在坚持学术自主性与服务政治实践之间寻得平衡,在加强政治学学科自身建设的同时注重与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在总结、提炼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推动中国政治学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学科特性、历史分期、体系结构、范畴概念、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中国经济思想史是有悠久历史的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应按社会制度的发展顺序,按照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来划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发展阶段。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是丰富而成体系的。中国经济思想史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中既要注重传统经济思想的范畴概念,也不能排斥新的范畴概念。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需要多种方法。研究中既要克服将古人思想拔高的倾向,也要克服抹掉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历史理论价值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许全兴 《河北学刊》2007,27(4):8-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个包容面广、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基本思想理论之外,它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出现的各种学派、人物和著述,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近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除了新出现的一批研究成果外,一些高校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博士和硕士点也得到了较大增加,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方面:一是应当继续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发现的资料,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解读和细读工作,加强资料的引进、整理等基础性的文本学工作。二是继续着眼于这一学科的基本建设,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范畴史、专题史、断代史和人物思想史等专门研究,细化通史基础上的各种细部的研究。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范畴的研究,深入发掘其当代价值。三是以鲜明的问题意识,直面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产物的研究,以深入的理论分析来说明这一学科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为了推动这一学科研究的深化和发展,我们最近专门组织了部分专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下述文章,目的是引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同行对深化这项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个包容面广、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基本思想理论之外,它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出现的各种学派、人物和著述,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近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除了新出现的一批研究成果外,一些高校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博士和硕士点也得到了较大增加,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方面:一是应当继续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发现的资料,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解读和细读工作,加强资料的引进、整理等基础性的文本学工作。二是继续着眼于这一学科的基本建设,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范畴史、专题史、断代史和人物思想史等专门研究,细化通史基础上的各种细部的研究。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范畴的研究,深入发掘其当代价值。三是以鲜明的问题意识,直面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产物的研究,以深入的理论分析来说明这一学科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为了推动这一学科研究的深化和发展,我们最近专门组织了部分专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下述文章,目的是引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同行对深化这项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个包容面广、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基本思想理论之外,它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出现的各种学派、人物和著述,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近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除了新出现的一批研究成果外,一些高校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博士和硕士点也得到了较大增加,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方面:一是应当继续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发现的资料,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解读和细读工作,加强资料的引进、整理等基础性的文本学工作。二是继续着眼于这一学科的基本建设,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范畴史、专题史、断代史和人物思想史等专门研究,细化通史基础上的各种细部的研究。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范畴的研究,深入发掘其当代价值。三是以鲜明的问题意识,直面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产物的研究,以深入的理论分析来说明这一学科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为了推动这一学科研究的深化和发展,我们最近专门组织了部分专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下述文章,目的是引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同行对深化这项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强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个包容面广、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基本思想理论之外,它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出现的各种学派、人物和著述,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近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除了新出现的一批研究成果外,一些高校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博士和硕士点也得到了较大增加,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方面:一是应当继续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发现的资料,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解读和细读工作,加强资料的引进、整理等基础性的文本学工作。二是继续着眼于这一学科的基本建设,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范畴史、专题史、断代史和人物思想史等专门研究,细化通史基础上的各种细部的研究。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范畴的研究,深入发掘其当代价值。三是以鲜明的问题意识,直面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产物的研究,以深入的理论分析来说明这一学科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为了推动这一学科研究的深化和发展,我们最近专门组织了部分专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下述文章,目的是引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同行对深化这项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学、社会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中国民族社会学从孕育、形成,到进一步的发展,走过了从自在的民族社会调查向自觉的学科化综合研究的转化过程.目前,学科已初步形成,正在走向成熟与发展的新阶段.虽然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学科理论、学科体系、学科范式、学科队伍等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完善与壮大,但中国民族社会学走向学科化、规范化、本土化研究的趋向将日益明显与突出.  相似文献   

16.
“去范式化”下的转型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转型实践的不断发展,前转型时代被学者们普遍回避的一些深层次理论问题日益凸显,成为阻碍转型经济学理论进步的重要因素。在诸多问题中,"范式"问题最具根本性,决定了转型经济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继续存在。本文对当前转型经济研究中的"范式膨胀"现象进行了评论,认为"去范式化"是推动转型经济研究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在方法论意义上对转型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概念的意义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资本概念既开拓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的新领域 ,也为这些学科之间的对话与综合提供了概念和方法上的支持。社会资本概念也是社会学学科理论和方法趋向综合的反映 ,又为这一趋势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基础。对于关系取向、伦理本位的中国社会 ,社会资本概念有很强的适用性 ,社会资本研究对于“增促社会发展 ,减缩社会代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对社会资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也做了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8.
概念的混乱、研究路径的不清和研究方法的褊狭是当前我国公共行政学遭受质疑、面临发展危机的重要原因.我国公共行政学要走出危机首先必须面向实践,从研究中国的实际出发,对概念体系和学科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建立既符合中国传统和现实,又有利于国际交流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其次还应重视研究方法的训练和运用,并加强微观领域公共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和科学事业的发展,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科领域,不断发生着分化与重合的变动。它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不断深化与扩展。 在广义的民族研究领域里,除了民族学、民族理论(包括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等在我国已确立为重点研究领域的基本学科外,还有一些民族研究方面的分支学科或交叉学科先后形成,主要的新学科有: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和领域,相对明确的研究方法和多层次培养方式,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在学科认知、学科理论建构、专业培养和专业取向方面存在着差异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科学定位、规范培养、正确取向、特色建设成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和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