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认为《魏书·序纪》所反映的拓跋鲜卑早期迁徙活动,对认识汉唐时期北方诸游牧部族、部落早期迁徙活动问题,进而了解古代北方游牧部族、部落早期迁徙活动一般特点,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文才 《江汉论坛》2024,(1):89-102
《代歌》作为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口传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一些鲜卑族早期历史情况的信息,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史诗的性质,但是不应该片面夸大其所具有的史料价值。田余庆《〈代歌〉、〈代记〉和北魏国史——国史之狱的史学史考察》一文围绕“代歌内容实际上应该就是拓跋史诗”这一核心观点进行的各种论证,不仅存在预设观点、“以论代史”的突出问题,而且论证也存在科学性问题,诸如“代歌的正式名称是真人代歌”“燕魏之际鲜卑歌”、代歌与“北歌”的关系、对“真人”含义的诠释、“邓渊定律吕,协音乐”的真实意涵、歌谣的作用甚过文字等问题,皆存在严重误读,从而无法准确认识《代歌》的性质。《代歌》作为《真人代歌》的简称,在古代文献亦记述为《真人歌》《国语真歌》,《代歌》作为北魏掖庭、郊庙宴飨等场合演唱的鲜卑族歌曲,实际上是包含有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各地的拓跋氏、慕容氏等鲜卑各支族音乐在内的一种“泛鲜卑音乐”。《代歌》具有鲜卑国家“史诗”的特性,它所歌颂的对象并不限于拓跋鲜卑,也包含了慕容鲜卑、吐谷浑等鲜卑诸族的开基、兴废事迹,透露出北魏统治者把鲜卑诸族视为同一民族的感情和心态。  相似文献   

3.
一、兄终弟及史学界通常认为,北魏之前的拓跋鲜卑王位继承实行兄终弟及制。如王仲犖先生说:“在拓跋氏自拓跋诘訜以下酋长的氏族传统中,例如兄弟轮替继承王位的兄终弟及方面,到了道武帝之后,兄终弟及制才为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所代替。”①这种看法多少有些不确。拓跋鲜卑建立长子继统制始自圣武帝诘訜。《魏书·序纪》:“初,圣武帝诘訜尝  相似文献   

4.
论拓跋鲜卑南迁及其氏族制度解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在大鲜卑山阶段拓跋鲜卑族最早的居地大鲜卑山,这个久议未决几乎无望证实的历史问题,自拓跋鲜卑“石室”的发现得到了证实.大鲜卑山是在今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东麓嘎仙洞一带的山地.相传当时还生活在森林里的拓跋鲜卑祖先,据“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以“射猎为业”,兼事“畜牧”,在“幽都之北,广漠之野”迁徙不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也没有文字,遇事则“刻木纪契而已”.(以上引文均见《魏书·序纪》卷1.以下引文同)传说所展示出来的完全是一幅原始社会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5.
《魏书》、《晋书》中多次出现的木根山与东木根山两个地名,涉及铁弗匈奴和拓跋鲜卑的早期活动。一般认为,东木根山一名源于河套中的木根山。根据相关资料,结合实地考察推断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部的桌子山即为拓跋代魏之际的木根山。  相似文献   

6.
郭秀琦 《阴山学刊》2006,19(6):32-35
郑宝的史料问题有二:一、郑宝是想驱略百姓到江南去的“扬州盗贼”,还是为万民拥戴的地方领袖。这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在《魏书.刘晔传》和《吴书.鲁肃传》自相矛盾的记载,以后大多数史家就二者孰是进行辨析,结果都是赞同《魏书》,否定《吴书》。其实,《魏书》成书早于《吴书》,从《吴书.鲁肃传》刘晔给鲁肃的信上看,郑宝是江淮地区为万民拥戴,并被刘晔、鲁肃折服的地方领袖。二、《魏书》所记刘晔生平前后矛盾,进一步说明了关于郑宝史料问题上,《魏书》的记载不准确不可信,《吴书》的记载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7.
《南齐书》中部分拓跋鲜卑语名词的复原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齐书·魏虏传》中选择了汉字音写的语音、释义相对准确的十五个拓跋鲜卑词语 ,利用汉字古音重新进行复原考释。意为“贤、聪慧”的直真 -屠耆 -特勤 ,意为“文书吏”的比德真 -比车耆 -比彻赤 -笔帖赤 ,意为“恩赐、赐予”的九豆和 -骨都侯 ,都是同一个词的不同时代音写。这三个词是匈奴和拓跋鲜卑共有的官号。作为官号屠耆或直真由突厥语族承袭之。比车耆或比德真由蒙古语族和满通语族承袭之。意为“刽子手”的“契害真”和意为“使臣”的“咸真”二词是蒙古语族和突厥语族共有的名词。意为“通事、翻译官”的乞万真、意为“断事官”的折溃真为蒙古语族特有的官号。其余的都是地道的蒙古语词。拓跋鲜卑无疑操的是蒙古语族语言。  相似文献   

8.
《魏书》为北魏周边的民族设立合传,独为西域设立专传,表现出对西域的特别关注。史官仿照《汉书·西域传》的体例设立《魏书·西域传》,是对汉王朝疆域意识的继承。通过对西域的历史沿革、地理物产的书写,《魏书·西域传》传递出北魏对西域的疆域认同。以魏都为丈量起点,叙述西域诸国的方位;以华夏文明为标准,评判西域的社会风俗;以德抚为原则,处理西域与北魏的关系,这都是《魏书·西域传》具有王朝中心意识的体现。《魏书·西域传》的生成受到了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与此同时,其书写塑造了北魏位处中央的大国形象,配合了北魏建构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张莉 《晋阳学刊》2006,(1):81-84
由北齐魏收奉诏纂修的《魏书》,是“二十四史”中第一部以少数民族统治者所建政权为记述主体的“正史”,是民族史撰述上的杰作。关于《魏书》的编撰性质,近世史家认为,因其多半成于魏收一人之手,故与私家撰述无异。而仔细考论,《魏书》的官修背景非常明显。全书在撰写过程中不仅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而且在“秽史”问题出现后,北齐三朝皇帝四次下令修改,方流传于世。《魏书》的官修性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清华简《芮良夫毖》开篇四十字系先秦"诗序"遗存,其诗学性质与《毛诗》"小序"相当,可以称为《芮良夫毖·小序》。序文的主要部分采撷或化用诗篇文句组织而成,其中对于诗篇的说解,不仅仅深入诗篇文本,而且对于诗篇的创作背景也有交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篇。这种书写特征在《毛诗序》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考较《芮良夫毖·小序》与《毛诗》"小序"的书写体例,讨论早期"诗序"的若干特点,对于先秦时期《诗》学传承的勾勒,乃至进一步探讨《毛诗序》的形成过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魏书·高句丽传》反映魏丽关系的文字不足一千字,但已足够生动记录二者百年间的关系演变。从分析史料入手,看二者关系走向,进而明确该文献在高句丽与北魏关系研究中的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12.
鲜卑和乌桓一样,属于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比较大的部落集团。汉初,东胡部落联盟为匈奴冒顿单于所破,乌桓余众退保乌桓山,鲜卑则远奔辽东塞外的鲜卑山。从此,隐身匿迹,“未有名通于汉”。因此,《史记》、《汉书》都未提及鲜卑,更未提及鲜卑与中原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而王沈《魏书》和范晔《后汉书》的《鲜卑传》历记述的鲜卑,都是从它出现在西拉木伦河流域时开始的。关于鲜卑的早期事迹及其中原内地的联系,除了提到它是”东胡之支”或东胡之余”而外,别的根本没有涉及。  相似文献   

13.
《元史》列传的编纂和史源问题是元史研究的基础课题。已往研究多关注《元史》列传取材于元人碑文,尚未探讨这种做法本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元史·哈剌哈孙传》的分析,可以发现与前代修史方法不同,《元史》有的列传直接取材于碑文,这是明初修纂《元史》的政治需要。取材碑文却未及甄别,使列传带有对传主歌功颂德、讳言真相的痕迹,不能真实地记录传纪人物的活动,并多有漏载讹误,使《元史》列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部史料汇编。今人在利用《元史》列传时要具体分析,同时把补正《元史》列传的错误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去做。  相似文献   

14.
始修于明正德年间的《木氏宦谱》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家族的宗谱、家谱,具有学术界公认的史料价值。明代大学者杨慎作于嘉靖年间的《木氏宦谱·序》,由于内容丰富,记有完整的木氏家族世系,也具有值得重视的资料价值。此序约1500字,内容可分为四段。本文在第一部分中,对序文内容逐段进行了分析,对不同版本序文中的文字及标点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第二部分是在分析序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与此序相关的三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强调此序的真实性是可以肯定的,此序本来的位置应在《木氏宦谱·文谱》之后,杨慎作此序的主要依据材料应是木公始修的《木氏宦谱》。  相似文献   

15.
鲜卑段部世系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卑段部是西晋十六国前期活动于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地区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它不仅是鲜卑史研究的内容,同时也是研究西晋“八王之乱”后期争夺、后赵及前燕史必然要接触的问题。《魏书》、《晋书》分别为段就六眷、段匹(石单)立传,但两传所写人名互异,世系不清,间或有舛误;《晋书》有关《纪》、《传》、《载记》所载段部史料十分分散,矛盾迭出,为此,作段部世系考。  相似文献   

16.
《魏书·高句丽传》反映魏丽关系的文字不足一千字,但已足够生动记录二者百年间的关系演变。从分析史料入手,看二者关系走向,进而明确该文献在高句丽与北魏关系研究中的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17.
锡伯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前后的东胡、鲜卑。据考证,锡伯族属于东胡系民族,即东胡——拓跋鲜卑——室韦——锡伯族。锡伯族的文化是随着萨满教的发展而发展的。今天,在锡伯族文化园地里,不仅可以找到萨满教文化的口头形式,而且可以寻见书面形式的作品。近年从锡伯族民间发现的《萨满歌》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从不同方面反映着西周与春秋乃至上古时代的历史,对研究殷周早期历史、西周的盛衰,研究西周民族关系和周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归潜志》是记载金朝史事的重要笔记史料。该书作者刘祁在经历了金末的颠沛流离之后 ,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为依据 ,详细记述了金朝中后期的社会政局 ,深刻总结了金朝的政治得失。此外 ,该书还收录了很多金人的诗文作品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金朝末年的士大夫心态。《归潜志》丰富的记述内容为修撰《金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因而 ,它也赢得了许多后世史家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20.
鲜卑源流及其族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卑族名称的来源,在古代文献中有个较为一致的说法:认为这个民族是因住地有鲜卑山而以山名族的。这种说法最早见于《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注:“《魏书》曰:鲜卑亦东胡之余也,别保鲜卑山,因号焉。……鲜卑自为冒顿所破,远窜辽东塞外,不与余国争衡,未有名通于汉,而(由)自与乌丸相接。”《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等记载亦与此略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