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传播以互联网、多媒体为技术载体,突破了以往纸介质等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并呈现了即时性的特点;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信息价值观对传统信息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与疏离,引发了网络受众异乎寻常的文化心理期待;以文化视野为切入点,对积极探索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的有效途径,增强网络信息的正面影响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社会学视野中的文化与多元文化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考察文化与多元文化互动,将有助于为人类社会的多样性文化找到一条"通向文化整合的道路",为人类社会的多样性文化赢得应有的尊严,为其共同繁荣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并开拓出一片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语言学上文化和语境内涵的论述,进一步对作为文化的语境和语境中的文化进行了深。的探讨。认为,语境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文化的语境是社会文化的载体之一,对人们的语言活动或语言行为有着文化的制约功能,并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同时语境中的文化又有其特定的“知识”内容,它是语境的构成基础,受集团或语用主体所具有的文化信息制约,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相对的封闭性。  相似文献   

4.
翻译学中的文化转向这一译学理论使翻译研究范式从纯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为翻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文化转向在扩展研究领域、开拓研究思路的同时,也使翻译研究的边界日益模糊,因此,我们应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看文化转向对翻译学的影响.面对文化转向研究的现状,研究者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明确译学的任务,更新译学观念,拓展翻译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视野中 ,文学活动是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 ,也是诗意的文化交流活动。它以文化语境和文化心理为前提 ,亦即在特定文化语境的制约下开展 ,并以主体的文化心理为根本动力。因此 ,在文学活动中文化的作用是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另一方面 ,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阅读都是基于文化传统的个性化的创造活动 ,其艺术的性质也构成了主体间诗意的文化交流过程。这不仅创造了审美文化 ,还实现了各类文化的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及文化学的研究表明,心理产生的主体———人,心理产生的机制———大脑及心理内容都是文化性的,这决定了心理现象在本质上是文化性的。心理学研究必须以人的心理的文化性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其实也是词语文化信息的转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需充分考虑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本文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探讨了词语文化内涵的翻译策略,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种翻译策略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8.
文化视野观照下的翻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语境下 ,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文化研究学科定位的不确定性、主题的开放性 ,使得翻译学这门独立的学科 ,在“文化转向”的背景下 ,同社会、历史、权力、意识形态、政治、伦理道德等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翻译活动已不再是一种中性活动。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 ,全球文化既有趋同性 ,同时也存在着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对抗。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在文化对话中的“桥梁”作用日趋重要。翻译研究的文化构建 ,必将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代视野中的大众文化现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商业效益原则和全球性文化互动大规模“制造”的产物,它在当代的生成具有深远影响。只有洞悉它生成的语境,领会其内涵的“为何”,才能明晰它的“何为”,才能提示大众文化研究中的“错位”意识,并对大众文化现象作出适当评判。  相似文献   

10.
化语境在翻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从四个方面:1)历史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2)地域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3)习俗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4)宗教化语境及其翻译方法,来探讨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从而说明翻译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化语境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文化诗学的理论视角渗透到当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思潮.在研究对象层面,它提倡非物质文化研究重新回到文艺传播的社会空间,关注文化生产的民间经验;在理论范式层面,它重视文艺作品的社会属性和传播结构,突出非物质文化的社会建构和历史传播;在价值体系层面,它主张从文化符号转向社会文化,从历史传统转向文化认同.文化诗学为非物质文化所提供的,不仅是活态历史的理论视角,而且是民间经验的诗学空间.  相似文献   

12.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与汉语新词语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历来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巴斯奈特认为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文章根据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尝试探讨在汉语新词语的英译中对汉语文化的处理以及翻译方法,旨在诠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的具体含义及其对解决翻译中的文化问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述姓名作为社会语言和文化的产物,包含了大量的宗教、传统、风俗等文化信息,集中体现了民族的特点,文学作品中的人名更是作者精心构思和设计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减少姓名中文化内涵的遗失和亏损,从而提高读者们对作品内涵和作者意图的理解和感悟。文章将从翻译文化观的角度,通过分析托妮·莫里森的作品《最蓝的眼睛》来说明翻译姓名所包含的文化隐意的重要性,并且结合众多的翻译经验总结出可行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文化建设是我国推进文化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文化哲学通过实践观点所达成的哲学与文化的双重自觉能够将大学文化置于文化系统进行展开,实现对大学文化内涵及功能的本质解读。大学文化内涵建设的实践途径包括主动承担解释现实、维系人心的育人任务,重视社会对于大学文化的选择和建构,摆正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这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现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关联理论与关联翻译理论的研读,结合语言、文化、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要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就要做到原文作者的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适当的翻译方法三者之间的最佳联系与作用。本文从关联翻译的角度,分析了关联、翻译与文化间的关系,翻译中的文化误解现象在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及生态文化中的表现,提出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误译,防止缺失关联和认知语境而误导读者,引导建立最佳关联,避免文化误译的策略和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以保证顺利实现不同文化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越来越受学术界与大众关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二者的融合既有“工具技术”层面的融合,也有“内容价值”层面的融合。从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理论出发,结合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前沿成果和中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时代诉求,探索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与新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与内在契合性,捕捉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中新媒体艺术的更新意涵,寻找城市公共空间与新媒体融合的策略和创新之道。研究认为,加强宏观设计、开展系统研究、艺术化处理二者融合关键问题等策略是加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和新媒体融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际翻译必然是介绍和传播源语所体现的文化,即文化翻译。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源文与译文的文化等值。翻译不仅需要翻译技巧,而且需要有很强的文化意识和敏感性。文章对文化翻译提出了四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译者应该选择最恰当的翻译策略,以促进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被看作是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文化因此丧失了它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成为了功利的附属物。正是基于实践论和文化论的关系问题,马歇尔·萨林斯提出了文化理性和实践理性的范式对立,他认为人的实践活动并非一定要依赖于物质现实,而是根植于一个巨大的文化体系当中,也就是说,它是受文化约束的。萨林斯的文化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实践的功利主义,为我们解读日常生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对于日常生活的批判与重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际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在总结五种必备素质基础上,提出掌握必要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并分别从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地域文化差异以及作者生平和写作风格等四个主要方面加以概述,同时列举实例进行分析,指出对原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文化背景知识对翻译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0.
每个民族都有体现其自身特点的文化 ,并且都是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去认知、理解他方文化。由于文化的差异以及各民族对文化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 ,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遇到交际障碍与冲突 ,严重的还会造成文化休克。对文化语境的正确认识与理解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语言的不同语用规则 ,同时还有助于尊重、兼容交际双方文化的差异 ,从而避免或消除文化休克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